广西推进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2020-02-22梁焯
梁 焯
(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广西当前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动能转换期和提质升级的关键期,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有效平衡,对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国家科技创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年来广西推进产教融合的实践
(一)完善政策及资金保障体系
广西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强化区域内产教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扶持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持续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和实习实训条件,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训平台和基地设施建设。全区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2014年的659.3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06.48亿元,增长了约53%。落实财税用地政策,强化金融支持,支持高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共建。
(二)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形成了校企合作办学、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办学、职教国际化办学等模式,实现了校企之间供需的有效衔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底,在广西教育厅备案的职业教育集团达39个,1600多家职业院校、企业、科研院所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其中。二是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订单模式、专业融合模式、现代学徒制试点、双元资本融合模式、职业技能培训等。订单办学大幅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率,专业融合则促进学校与企业协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联合探索教学方式改革,提升学生专业素养。通过多元化人才培养,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率,学生的技能与企业的需求匹配度更高,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推进教育与产业发展逐渐融合
2014年以来广西大力实施“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截至2019年底,已投入13.6亿元建设136个高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投入17.95亿元建设379个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共投入资金31.55亿元,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已实现对广西14个千亿元产业的全覆盖和10个新兴产业的基本覆盖。通过项目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企业、订单班数量进一步增加,对口就业率大幅度增加,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广西产教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统筹推动力度不足
一是顶层规划设计缺失,缺少专门的地方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在地方经济发展、园区建设、生产力布局中未充分考虑“产”和“教”的融合,如现有职业教育总体结构仍存在不尽合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未能密切配合,职业院校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未能统筹考虑。二是相关政策制度、机制体制不完善。利好优惠政策落地缓慢、效果不明显,政策引导力度较弱,经营性产教融合项目未能落实利益分配,导致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出现动力不足。三是部门间协同力度不足。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个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推进,但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在产教融合中的工作职责、自身定位认识不到位,参与意识比较薄弱,主动创新少、被动参与多,对国家政策研究不深不透,缺乏结合地方实际的落实措施。
(二)“产”“教”融合程度不高
一是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滞后于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当前广西64所高等学校共开设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397个,专业布点数为2358个,覆盖一、二、三产业,涵盖高职专业目录的19个专业大类。门类虽多且比较全,但多集中于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程造价、物流管理等常规专业,而近年来广西引进和发展的诸如石化、核工业、机械制造、汽车等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支撑却显不足。这反映了当前广西一些学校存在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趋势不协调、专业设置缺乏企业支持和建设、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无法跟上行业发展步伐等问题。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匹配,无法有效满足广西相关产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二是学校比较侧重于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能力培养,学校毕业生存在理论性比较强、实操经验比较弱的现象,专业学识和实践能力难以胜任用人单位的要求,到企业后一般需要较长的适应期,降低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三)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功效发挥不足
产教融合的育人价值在于把产业升级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等融入教育教学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中,使专业教学能够不断对接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发展。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不足,实训基地的建设集中在高职院校内而很少在各类园区、开发区等企业集中的区域,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难以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中,“产”与“教”无法形成深度融合。此外,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和功能认识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谋划和推进措施,合作层次普遍表面化,实训基地对外培训体系尚未完善,产教融合工作开展不深入,实训基地利用效率不高。
三、广西深化产教融合对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统筹推进产教融合
完善顶层设计,尽快启动我区“十四五”产教融合发展规划编制,突出统筹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制度创新,尽快打通部门间的制度障碍环节,把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产教融合相关发展要求落实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重大规划中,形成强劲的政策合力,有效解决政策激励不同步、保障服务不到位、管理权限边界不清晰、协同力度参差不齐等问题。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围绕“在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高性能新材料、生态环保、优势特色农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大健康产业等领域精心打造九张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名片”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专业学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及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规划及市场发展需求,完善专业设置。构建分行业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开展产教融合质量监测评价与反馈工作,提炼先进的融合经验和示范样板加以推广,保障广西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用好用足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结合广西实际推动区内试点城市统筹资源政策、发挥改革综合承载作用,实现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为产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创新提供可复制借鉴的经验。依托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集群,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在产教融合改革中的协调推动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改革的标杆行业。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需求,重点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园区建设,聚集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鼓励在园区内建设产业技术实验室、中试和工程化基地,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高校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产业化。
(三)积聚校企融合合力
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要实现师资力量、技术设备等各类资源在产业与教育两大系统中的全面共享与互融互通。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推进学校与企业园区的联合与联结,积极打造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建设产教融合联盟,开展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和技能鉴定,让“产”“教”双方都能够找到共同的兴趣点和共赢途径,兼顾企业主体的赢利诉求和教育主体的公益诉求,以共享、互赢的有效行动积聚融合实力。
(四)推进产教融合大平台载体建设激发创新动力
建设多层次、多样化的产教融合平台,创新建设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管平台、校企跨界协同育人平台、高水平研发平台等,用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有效统筹城市承载平台、行业聚合平台与企业主体平台互联互通,为产教融合综合性改革与制度创新提供试验平台,激发创新动力。充分发挥自贸区、开发区内重点企业和产业集聚、多种优惠政策汇集的综合优势,建设自治区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等服务,实现“百校万企”共促产教融合的盛大局面,全力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有效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