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及启示
——以雷丁大学为例

2020-02-22倪晓玉徐晓飞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英国核心

倪晓玉,徐晓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少年班学院;b.人文学院,合肥 230026)

价值观处于文化的核心地位,是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灵魂所在。价值观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凝聚力、民众的向心力、社会基本规范以及个人的道德准则。虽然各国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其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的领域。

笔者于2017年9-12月参加了由教育部思政司举办,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全国高校优秀学生工作骨干出国研修班,赴英国雷丁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访学。本文将以雷丁大学为例对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予以考察、梳理及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

2014年,英国教育部出台了旨在推进英国基本价值观的建议或提议——《关于促进英国基本价值观成为学校SMSC重要内容的建议》[1],其基于《英国2002年教育法》中涵盖的培养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以及文化发展(Spiritual, Moral,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四个方面(简称SMSC)的内容,以期英国的中小学教育能在促进或普及英国基本价值观上做出相应努力,建议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该建议概述了英国基本价值观要素,包括民主、法制、个人自由、相互尊重以及信仰自由等,对这些价值要素作了相应的说明,并对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开展以举例形式加以阐述。

一、英国基本价值观形成的背景

英国基本价值观形成于漫长的历史文化之中和不同思想的演进碰撞之下,最终形成了适合英国本土的基本价值要素。为更好地探究英国基本价值观在高校的教育情况,有必要了解英国基本价值观形成的相应背景。

(一)英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演进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也是近代最早进行大规模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的国家之一,新兴的资产阶级在获得日益增长的经济地位的同时提出政治层面的诉求,其“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以及“公民意识”在当时深入人心并历经400多年影响延续至今。“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英国的普通民众长期接受民主观念的熏陶,具有自主选择和自治的基础。”[2]

在教育思想上,“古希腊文化铸就了西方文明的传统,它给欧洲带来了科学精神、自由、平等、理性和民主的人本思想”[3],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启蒙进一步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人文精神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欧洲大陆注重实践分析、制度和生活分析等哲学思想的影响,英国教育哲学从以往的注重“分析教育哲学”开始转向“可能的公共教育哲学”,“逐渐将学术兴趣从教育认识问题转向教育实践问题”。[4]这也是近40年来英国教育注重实践经验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英国的“绅士文化”和宗教文化

英国的“绅士文化”在全世界均享有盛誉,从早期英国贵族勇敢传奇式的骑士精神,到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积极、进取、果敢、诚实和冒险精神,绅士文化如今早已深深扎根于每一个英国公民的意识之中,成为每个公民想要体现出的最闪耀动人的一面,它成为优雅、温和、谦逊、彬彬有礼、学识和品位等美好品质的代言人。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言,绅士不仅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还要具有相应的品行、道德、礼仪和文化素质。以洛克为代表的绅士教育思想至今影响着英国的教育文化和教育实践,对英国基本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宗教文化是影响英国基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从中古时期开始,教权和皇权相互交织,相互斗争和钳制,宗教文化始终贯穿于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之中;另一方面,宗教的教旨、教意对英国人的精神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处可见的教堂成为英国人经常进行“精神洗礼”的场所,也印证了宗教在英国人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宗教信仰成为英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多元文化的兴起和全球化浪潮

在英国的历史、哲学思想、特有的“绅士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英国相对保守的思想教育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兴起和全球化大浪潮下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价值理念的侵袭,其本土化的基本价值理念正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与全球价值观趋同。《英国2002年教育法》中提到,“英国所有学校都要促进学生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发展(Spiritual, Moral, Social and Cultural(SMSC)Development)”[5],法案内容体现了整个西方社会倡导的的自由、平等、博爱、理性、民主、法制以及人权等精神内核。

二、透视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

英国的基本价值观教育从中小学就开始贯彻实施,在大学阶段,学生以专业学习为主,学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主。以雷丁大学为例,学校没有开设任何思想政治教育类相关课程,也没有相应的社团和课外活动。英国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不呈显性存在,而是以隐性的方式体现于校园文化之中。

(一)以注重个体体验的方式塑造“人性化”的价值理念

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学校的教学楼、体育场、图书馆、自习室以及交流区域等功能多样,特色明显,在外观设计和区域布置上均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的。

以雷丁大学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大楼为例,该楼几乎涵盖了除教学学术科研以外学生所有日常事务管理,内部设置了包括学生生涯发展、心理咨询、注册、住宿、国际学生事务、残疾学生服务以及就业指导等十余个办公室。“一站式服务”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一切必要的服务与支持,视学生为“顾客”。服务楼的建筑和内部设计考虑了学生办事的便捷性、舒适性以及隐私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寝室布局上,学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尊重个体私密性,采用一人一房间制度,每层均设有公用厨房和公共休息室,宿舍楼根据是否公用卫生间等条件标有不同的价格,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此外,对于身体残疾的学生学校在寝室安排方面会有特别的照顾。

除了丰厚的教学资源,如宽敞别致而又个性化的图书馆和大量的图书文献资料之外,英国的大学非常注重学生运动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大学校园里各类运动场馆、大片草地以及体育器材让校园成为年轻学生课余生活的“天堂”。

(二)以独立、选择、放权的管理方式树立“自主、自由”的价值理念

在英国大学校园中,“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理性以及人权”等理念体现于日常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会、社团、教学管理以及导师制等方方面面,每个个体浸润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这种价值规范,并将其内化为根深蒂固的精神内核。

在课程教学上,学生的课程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但在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非完全是价值无涉的,而是在课程知识的选择、授课的方式以及讨论等多种途径中融入特定的价值观念。在学习上,学生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能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选择自己喜好的学习方式等。

在学生自主管理上,英国大学注重学生个体的直接感知和体验。在雷丁大学,学生会是完全独立的,由学生自主运营和管理,学生借此平台反映心声,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以维护学生的权益。社团也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各类社团活动完全出于学生的需求由学生自主筹办,只要是在法律和学校许可的范围之内,学生活动的一切内容和形式都是允许的,所有感兴趣的同学均可报名参加。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自由、平等、民主和权利的意识,并将其真正贯彻于日常管理和生活当中。

在学生事务管理上,学生事务服务面向学校所有学生,涵盖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科院系只负责教学和学术事务。这种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使得学生事务管理成效提升,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增强,学校管理成本降低,同时“倒逼”学生形成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在导师制方面,内容不仅限于学生的学业和学术方面,且包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引导。导师更加侧重对学生的独立精神、批判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言传身教,这种“师徒式”的教育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和个性化的氛围。

(三)以构建、运用健全的法律法规的方式建立“法治化”的价值理念

制度是所有事务运行的框架,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制度开展学生事务工作是基本前提,“学校章程对大学权力、义务和责任有明确的规定,学校包括学生事务服务的一切活动必须依法进行”[6]。学校的一切均要在制度的框架内运作,学校内所有的人都要遵照法律制度的约束,这是法治文明的要求。

在英国,大学按照宪章权力办学,各个大学根据宪章制定大学的章程条例自由办学,并设有外部监控,其监管机构包括教育部、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以及专业法定监管机构。大学要像其他的公共职能部门一样需要依据法律行使职权,大学治理由来自多方机构的成员组成的大学管理委员会执行,需要对利益相关方有权责说明,并要依据公告生活标准委员会的指南行事。因此,英国大学的治理完全在一个法治的框架内,而且第三方监督不仅限于一家,这使得大学必须在民主、法治、公开、透明的轨道内运行。

在大学教育政策上,大学的所有教育政策要符合英国高等教育质量法,即由QAA开发制定,大学根据法律制定自己的法规,包括学术标准、学术质量以及相应具体条款,且每一部分都会具体化,包括学生如何参与学校的管理、招生,如何处理学生投诉等。因而,对于大学管理中的具体问题都有相应的法规可以遵循,大学管理处于秩序化的状态之中。

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要求独立性、透明性,实行问责制,由外部机构进行监控,大学内部委员会和外部同行进行评估,评估的所有信息要对学生、公众及利益相关者披露,大学评估特别重视学生的反馈和体验。在学术规范管理上,英国大学针对作弊、抄袭、复制、数据伪造等行为均有相应的惩处机制和规范管理措施。因而,英国大学的教学和学术是处于受监管监控的状态之下,相对比较透明和公开,法律和制度成为人人不可逾越的框架。

法律制度同样落实到学生日常事务的方方面面,如法律规定英国所有公共场所不能吸烟;学生寝室入住实行申请制,入住之前需要签署相应的协议;学生学费、生活费贷款需要与政府部门签署协议。英国高校几乎所有的事务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循,且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法治化”精神深入人心。

三、当前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英国基本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校园文化中得以较好地传递,理性、民主、公正、平等和权利等思想无一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作用于每一个个体。然而,当前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正面临着教育实践和价值理念的不匹配,以及多元文化兴起和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挑战。

(一)教育实践与价值理念的不匹配

英国社会通常划分为三个阶层:工薪阶层、中产阶层和上层阶层,各阶层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上并不平等,反映在教育层面上,英国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工薪阶层子女很难获取较好的教育资源,中产阶层亦为保住阶层而努力挣扎,上层阶级牢牢掌控最优教育资源。

在高等教育政策上,从2011年开始,英国高等教育学费相比之前上涨了3倍,这使得中下阶层青年学生受教育机会减少且背负沉重的债务,“英国的知识界认为,透过昂贵的教育,公众看到的是政府及社会精英对教育的冷漠态度和对社会中下层的忽视”[6]。这种不公平的教育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英国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学费)和“产出”(毕业后薪水)不报任何期望,引发社会价值理念的偏离。

(二)多元文化的兴起和全球化浪潮对基本价值观的挑战

2014年,英国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促进英国基本价值观成为学校SMSC重要内容的建议》,注意这只是一份建议,并非法案。基于英国的宗教文化基础,以及西方各种哲学和教育思潮的影响,英国的道德和价值教育充斥着多元文化的思潮,价值选择多元化,在政府层面没有人或者机构对此做出阐释和引导,大学中也没有对学生的道德和价值问题进行深入的关注。因而,若有任何一种极端思潮或思想的煽动,学生和民众的价值选择将归于迷失和混乱,其基本价值观势必受到挑战,校园文化将笼罩于价值迷惘氛围之下,整个社会的价值和道德规范亦可能发生偏离。

四、对中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教育引导中强化、在实践中养成,并要加以制度保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中发挥引领作用。 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给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诸多的思考和启示。鉴于国别不同、体制不同以及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我国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势必要:

(一)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社会价值观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逐渐形成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不能抛弃历史文化传统。

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文化之中,内容上根植于英国本土文化,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是“外来话语体系”,而是植根于中国五千多年优秀的历史文明。“核心价值观教育植根于历史传统,旨在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重在学生心智的启蒙。”[8]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不能是单向的灌输和浅层次的宣传学习,一方面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回归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学习之中,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会和认识,关注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成长;另一方面,高校应该从相应层面设计并为学生提供学习历史文化的各类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借此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证明,价值观教育需要主流意识的引领,没有主导的价值体系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各种思潮之中极易迷失方向,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因此,中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需要正视英国价值观教育的缺漏之处,做好价值观教育的主流引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方向,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得以践行。

当前全球化背景之下,各种意识形态浪潮激荡、充斥着大学校园,一些所谓的西方价值观念被某些势力所利用甚至被“升级”为所谓的普世价值、全球价值,混淆当代青年学子的视听,引诱处于价值迷惘期的大学生迈入政治歧途。高校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弘扬主流价值观的重任。在此过程之中,首先,高校要从真实性和本源性的角度宣传马克思主义,让青年学生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从内心加以认同;其次,高校要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马列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实践中发扬光大。

(三)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校园文化中“落地生根”

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在于价值观教育与日常规范的高度结合,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方式让价值观教育“无处不在,难以寻踪”。但同时,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价值理念与社会实践的脱节严重影响了价值观教育的推进。鉴于此,我国高校社会化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吸纳其教育方式上的优点,更要注重防范价值观教育的“象牙塔”效应。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成效取决于其能否在校园文化中真正“落地生根”,所谓“落地”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能真正切入到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践工作当中;所谓“生根”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深入到高校青年学生和教师的心中,成长为学生和教师的人生信念以及所秉持的价值法则。

第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整合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要素。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时肩负着这三个层面价值观教育的重任,如何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并整合到工作当中来,是避免“空洞”教育的重要方式。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彻于现代大学治理之中,建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学校制度文化,创建人性化、创新型、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诚实、宽容、开放、接纳、理性与平和的个体品质。第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新时代相结合。当代青年群体成长于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权威式的教育已成为过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当今青年群体的切身利益出发,从全球化大背景出发,从现实需要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现实情况帮助学生展开理性分析和思考,引导青年学生积极、自发、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英国高校学生工作以学生事务为主,更关注于“实践的教育哲学”。在价值观教育层面,英国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完成了基本价值观的灌输,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偏向隐性的传递,大学虽然没有正面、直接的价值灌输,但大学所有事务无一不体现着社会基本价值规范的指引,这种融入性的、实践性的教育策略值得借鉴。同样,当前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亦值得深思。鉴于此,当前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依据中国的国情和特色进行合理借鉴和吸纳。

猜你喜欢

价值观英国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英国的环保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