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
2020-02-22王孟
王 孟
(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重要会议和不同场合,诸如2014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2015年5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2015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2016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7年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对解决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发表诸多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任务,推动了我国宗教工作理论取得创新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新时代我国宗教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明确了具体要求。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创新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宗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成为我们解决好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指南。其理论创新的背景主要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创新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说明宗教,分析了宗教的本质、根源、演变、社会作用的二重性和未来,提出如何看待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列宁在此基础上,根据俄国革命和革命胜利后苏维埃国家的需要,阐释了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伴随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由于中国宗教国情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德国和列宁的俄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与中国宗教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开始中国化的历程。从党的成立到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宗教工作上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地继承、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二)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坚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是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背景下创新出来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论断。新时代表明我们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永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使命。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刚刚选举产生的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最强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宗教界人士、广大信教群众和广大海内外华人华侨,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凝聚其人心、智慧和力量,以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三)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关系到沿线国家的共同命运和发展前景,其中民族宗教问题的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行的关键。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3]当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含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丰富多彩。2018年初发表的《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指出:宗教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宗教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考察时强调“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4]。敦煌处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朗文化、西方文化等四大文化,儒教①、佛教、道教、景教、祆教、摩尼教等六大宗教的荟萃之地,她是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文明互鉴、宗教交流的结晶。正是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成就了伟大的敦煌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5]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各大宗教之间的交流,把握住了人类利益和民心相同的通约性和共向性。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宗教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2016年4月22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体现了党的宗教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新突破、新进展。
(一)继续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理论思路。中国宗教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各大宗教相互尊重、交融共生,始终坚持着宗教中国化,与中华文化不断地碰撞与融合,业已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6]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目前我国宗教工作的核心任务,涉及政治认同、文化融合和社会发展等三个基本问题,主要是:第一,在政教关系上,要有自觉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各种渗透活动。第二,在文化上,要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努力把各个宗教教义教规同中华优秀文化相融合,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构建中国宗教文化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7]广大宗教界和学术界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新要求、新任务、新导向,对各宗教教义与教规作出与时俱进、权威准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阐释,是目前我国宗教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选择和迫切要求。第三,在社会发展上,我国广大信教群众要自觉地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来,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提出了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指出:“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8]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国内外宗教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形成了关于宗教问题的“三性论”重要认识,即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决定了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发表《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的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信教公民近2亿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正如十九大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的:“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9]当前我国信教人数众多,同时由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和生命的认知难免存在诸多局限性以及诸多未知的客观存在,今后相当一部分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需要把宗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这也是宗教得以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以实际行动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信教群众的宗教工作。
(三)强调了宗教工作的关键在“导”的理论论述。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10]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重要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创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体现了党的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做好宗教工作就是要积极引导、联系实际、依法管理,“这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点睛之笔”[11],更加明确宗教工作方向、增强宗教工作定力。
(四)阐明了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理论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融汇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如何做好宗教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研究工作是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开展良好宗教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1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宗教学学科体系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导向。我们要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宗教学研究队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主流学派的作用,深入挖掘、阐释和研究有关宗教中国化的资料,比如整理与研究敦煌佛教疑伪经,对于研究佛教中国化、中国佛教主体性、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等中国宗教学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宗教学学科体系,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具体的中国实践,推动了党的宗教工作的有序展开、拓展了党的“大统战”格局的构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与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推动了党的宗教工作的有序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坚持了宗教中国化的发展方向,贯彻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动摇,继续落实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得我国宗教活动总体平稳有序开展、党的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增强、我国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宗教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得到增强,不同文明与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不断推动。同时,有效防范和打击了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三股势力,全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安全和国家社会稳定。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在2018年2月1日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宗教事务在立法工作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要保护广大信教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13]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不仅保障了对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还规范了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遏制了当下宗教商业化的乱象和非法的宗教活动,增加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的内容,在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二)拓展了党的“大统战”战略格局的构建。统一战线理论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过去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胜利中起过行之有效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一战线事业长远发展出发,高度重视构建现阶段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指出宗教工作是党的“大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3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我国统战和宗教等资源力量,将原先隶属于国务院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并入中央统战部。宗教工作由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和部署,体现了党的“大统战”的宏观战略和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使得中国共产党同我国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支持和加强了我国宗教界的自身建设,团结了广大信教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我国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在促进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另外,据《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统计,当前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已有6000多万,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对于侨居海外的广大华人华侨来说,都普遍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宗教信仰,而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具有民心相通、文化认同的精神品质和内在基础,从而使广大华人华侨与中华故土文化之间产生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密切关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对于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强化党的海外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宗教工作的相关重要论述中重申了党的政治意识、政治纪律、政治担当和理想信念,明确了“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14]。在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这是原则性、根本性的问题,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共产党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的。同时,特别指出了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与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崇尚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区分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本质区别,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和道路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增强了全党、我国各族人民对我国宗教问题与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了党的宗教工作的有序开展,体现了在新时代宗教工作理论与实践上的新突破、新进展、新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新时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具体的中国实践,为世界其他各国的处理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并对促进我国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具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
注释:
①关于“儒教”的提法,这里遵从任继愈先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