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策略

2020-02-22胡秀玲

语文天地 2020年19期
关键词:怀古语文课程文体

胡秀玲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又具体落实在学科核心素养上。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学确立核心素养视角,并将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命题之一。这一命题的实现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语文课程观念,积极谋求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利用语文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并遵循教材编排特点,对接学生语文认知特点,使语文课程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形成高度的协同,从而在语文课程整合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文体整合,举一反三

文体是指文章的文学体裁,它是文学创作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结果,它不仅反映出同一类文体在内容上的特点,也表现出该类文体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种相对固化的文学样式,掌握了某一类文体的文学样式,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淡化文体教学意识,学生只见单篇文本,不能将文本置于语篇群之中,制约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鉴于此,高中语文课程整合要将文本整合作为一种基本的策略,将同一册教材中相同文体的文本加以整合,从而基于文体构建语篇群,通过相同文体课程整合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类文体文本的阅读方法。

如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主要由《沁园春·长沙》《诗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组成。教材在编排时,显然有意识地强化师生文体教与学意识,我们可以因循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围绕诗歌教学组建任务群,从而引导学生围绕诗歌文体的一般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引入古代诗歌作为拓展延伸内容。这样形成以现代诗歌为中心、古代诗歌为辅助的课程任务群,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聚合起来,为学生打开诗歌学习的通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主题整合,触类旁通

主题是针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说的。主题整合是指将不同文本按照主要内容进行整合的一种策略。这种课程整合策略,以主题为抓手,将内容相同、相近、相似的文本按照逻辑进行整合,从而使学生通过主题整合,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主题整合,既可以是同一册教材内的整合,也可以跨教材整合,整合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如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词都以“怀古”为主题,我们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学过的“怀古”类的文本,调动自身阅读经历,交流这一类文章的一般思路和欣赏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从而对怀古类文本阅读建构起阅读方法体系,在触类旁通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主题整合不宜跨度过大,教师可以先进行单元内整合,或者将已学的文本和新文本进行整合,再升级到跨单元、跨教材整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

三、作者整合,求同辨异

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方式因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异,作者就是一个较好的整合点。基于作者的整合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同一位作者文本的整合,从而通过同作者的多个文本了解作者创作风格形成的过程,把握该作者创作的一般特点;此外,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的整合,围绕相同的主题进行整合。上面谈到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属于这一类型。

同作者的课程整合,以苏轼为例,苏轼围绕“赤壁”这一题材创作了较多的文章,后人习惯于称之为“赤壁三绝”,除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外,还包括《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虽然是相同的题材,但是写作的背景不同,表现的主题思想、创作特点等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不妨围绕同一作者的三篇不同文章进行整合,从而借助三篇文章引导学生了解苏轼其人,经历赤壁之事,洞察赤壁之情,从而对苏轼“赤壁”类文章进行整体建构,了解苏轼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并在求同辨异中感受苏轼作品的丰富性和一致性,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读写整合,相辅相成

教师可以根据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抓住语文课程整合的契机,促进读写整合,从而使阅读和写作做到相辅相成。学生通过阅读,为写作提供抓手,通过写作,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

如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表达交流”的四个训练侧重点分别是“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展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和“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师可以围绕四个训练侧重点,精选四篇思辨性的论述文,建立起“阅读·写作”任务群,分别对应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反驳和思辨,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横向议论、纵向议论、反驳与思辨形成直观的认识,并把握其基本特点,从而为学生写作思辨性的论述文提供方法指导。同时,在作文评讲环节,将学生的作文和阅读文本进行比较式评讲,从而使学生在比较中检视写作过程中训练重点的完成情况。通过阅读和写作整合,使学生读写听说等能力得到协同发展,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养成教育。

五、跨界整合,互为相长

语文不仅是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人类文化的记录,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学科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基于语文学科属性,打破语文学科教学视野,寻求语文课程和其他学科的跨界融合,借助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关联点,拓展语文课程教学功能,放大跨界融合在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效应。

如《雷雨》这篇话剧的教学,我们可以围绕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将之和话剧《雷雨》、电影《雷雨》等组建成任务群,让学生在剧本、话剧艺术和电影艺术之间寻找关联点,并比较三种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和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通过跨界融合,引导学生将文学、话剧、电影有机地结合起来,自主建构三者之间的关联点,从而感受到艺术的不同表现形态,感受不同艺术表现出来的人文性和审美性,并意识到任何一门学科都是语言建构和自身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

跨界融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活动的融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深刻起来。《雷雨》一课,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开展话剧表演,或者根据电影安排学生根据电影表现的内容,进行角色叙述,使学生不仅跨界,而且真正打破界限,身临其境,沉浸其中,这样才能在跨界融合中做到互为相长,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之,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渐进性,进一步发挥课程整合优势,寻求多样化的课程整合策略,让整合催发核心素养之花,引领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不断进阶。

猜你喜欢

怀古语文课程文体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中山城怀古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上都怀古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翠云廊怀古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