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0-02-22张春妍

语文天地 2020年19期
关键词:陶行知高中生内涵

张春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现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为“生活教育”模式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了充分发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加深学生对生活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和领悟,以保证高中教学朝着积极、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了解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经验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显著生活特性的学科,不仅体现出了生活的过程,还体现出了生活的内容和生活的意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均以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反映和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高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自然地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但是,如果文章中出现高中生生活世界所没有的东西,就会出现他们因无法理解这些内容而严重影响阅读效果这一局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了高中生陌生的词汇,如“叫天子”“菜畦”“荆川纸”等,造成高中生因对这些词汇在概念方面没有初步的认识而加大了对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理解的难度。由此可见,单纯的知识输入和积累,没有将知识与生活经历进行有效结合和同化,想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果简直是天方夜谭。

二、用生活沟通课堂内外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和社会之间始终存在一堵墙,这堵墙并不是指高中生大量的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很少与社会接触,而是指高中生在心理上没有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无法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学习观。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高中生突破这种心理的墙,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教材,掌握和养成生活知识和生活习惯,丰富和充实生活经验和精神世界,完善和提升自我人格和思想境界,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凭借生活这一媒介,实现阅读教学课堂内外的沟通和联系。教师引导高中生鉴赏《天净沙·秋思》这一篇课文,以下是部分内容节选。

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还在天涯漂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呀,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怎么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道上颠簸。太阳下山了,他仍然在天涯漂泊,漂泊……

高中生在阅读这个内容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关生活经历,无法体会“断肠人”的人生经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鉴于当今农村父母背井离乡打工挣钱,长时间不在家,教师可以让高中生写一篇与打工父母通话的作文,以下是学生作文内容。

母亲每星期天上午十点准时打来电话,为什么今天是例外,难道是累了,睡过了头,不会,在家时,即使劳动过后筋疲力尽,还是立即做饭。难道是病了,肯定不可能,妈妈还年轻健康。难道……我不敢想,只是强忍着眼泪静静地坐在那里等,一会儿默默地祈祷母亲平安,一会儿对自己的不详预感感到痛心而自责。这时,店老板对我说:“某某,今天不买东西吃呀。”我说:“不买,不想吃,没胃口。”……叮铃铃、叮铃铃,我立刻起身去接电话,“妈。”我喊道,泪水顺流而下,喊声中有焦急、有期待、有埋怨……原来母亲因加班没来得及打电话……今天天气很好,买了两块面包,一边吃一边到学校去。

这位高中生通过与打工父母打电话,加深了对“断肠人”的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了该文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效果,教师要用生活沟通课堂内外,通过引导高中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使高中生消除与课文的内容无法跨越的距离,从而拓展他们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深度、高度和广度。

三、在生活教育中提升生命意识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最终宗旨是培养拥有健康人生、和谐社会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种教育宗旨彰显了对学生的关怀,通过充分发挥阅读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同化,从而培养高中生的生命意识,实现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生活教育的方式,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生命意识,从而加深高中生对生命意义、内涵的理解和思考。如教师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高中生阅读《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与《逍遥游》,从而帮助高中生更加全面、透彻地认识和理解“入世”和“出世”在内涵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对人的现实价值和生命给予认可和尊重,主张积极“入世”,从而实现“乐天知命”,这就是“礼”“仁”教育对高中生在提高人格、塑造性情、培养道德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乐知天命”除了指提高个人精神内涵外,还指通过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使每个人都能得到精神内涵和生命意识的提升。《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师生一起郊游的快乐情景,这种美好情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对“礼治”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是对“入世”意义的美好解读。道家哲学思想看重的是对生命的顺其自然和对生死的超越,是一种典型的消极“出世”心理,同时,也强调了每个人的生命要回归到本真,不主张人为追求名利而迷失精神的生活态度,提倡人在道家哲学思想的引导下,达到生命的返璞归真。《逍遥游》正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充分体现。

其次,儒家也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奈。如:“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孔子不喜欢对神和鬼这些事物进行讨论,可以看出他对这些事物的无奈,同时也是在“入世”与“出世”两者之间进行犹豫和徘徊的表现。高中生正处于涉世的初期,尽管拥有相对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较高的生命意识,但是还存在内心脆弱、不堪一击的一面,一旦受到打击,便会消沉堕落。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引导他们完成对儒道思想的比较阅读和学习,将会让他们对生命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他们的生命意识得以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将“生活教育”模式应用阅读教学中,让高中生在阅读和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将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高中生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陶行知高中生内涵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陶行知教育名录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内涵漫画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