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古诗词教学探究
2020-02-22潘日堂
潘日堂
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225700)
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接收到的信息不加分析辨别就照单全收,那么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拥有质疑的精神、审慎的态度和探究的意识,养成独立思考和求实创新的习惯。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与策略展开论述。希望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契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培养质疑精神,大胆提出问题
批判性思维培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首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有一种说法:“百答不如一问。”即学生回答一百个问题,不如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值得鼓励和赞赏。例如,在学习《卖油翁》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习惯给陈尧咨和卖油翁“贴标签”:陈尧咨就是狂傲自大的“活招牌”,卖油翁就是谦虚沉稳的“代言人”。然而,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为什么在学生的眼中,却只能有一个陈尧咨和一个卖油翁呢?这显然是教师没有给学生预留大胆质疑的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批判性思维培养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史料、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形成独特的阅读感悟。唯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理解问题,从而对于古诗文内容展开批判性思考。同时,在课堂讲解的时候,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勇于挑战权威,抒发己见。比如,在分析“睨之,久而不去”这句话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睨”这个字用得不恰当,因为“睨”是斜眼看人,是一种倨傲的神态,与卖油翁“谦虚”的品质不符。这显然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是质疑精神的体现,也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开端。可见,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有裨益。
二、培养审慎态度,深入分析问题
“批”和“判”,是批判性思维的两大核心要素。“批”指的是提出问题,产生质疑,“判”指的是分析问题,进行论证。首先,搜集论据。学生要想支持自己的观点或态度,需要以丰富而可靠的论据作为支持。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搜集论据,做到有理有“据”。其次,严密论证。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论据,对于自己的观点进行严密而科学的论证,做到据“理”力争。最后,深入分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论证的基础上再深挖理论根源或实践基础,做到“根”基稳固。
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的时候,关于“闲人”二字的解析,教师用书给出的指导意见是:“闲人”既指苏、张二人政务清闲,也指二人品性高洁。然而,有的学生提出了异议,认为此处的“闲人”体现了苏轼对于现状的不满,是一种心酸而无奈的心境体现。此时,如果教师断然否定学生的观点,则会抑制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质疑的精神;如果教师直接肯定学生的观点,则不利于培养学生审慎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好的方式是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教师用书的观点,一派支持学生的观点,大家各自搜集材料并进行论证,用事实和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观点代表队”的同学以苏轼的作品作为依据,做出了以下分析: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展现了渴望效力沙场、保土卫疆的豪迈情怀;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借感怀周瑜来展现自己怀才不遇的落寞。可见,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苏轼很难真正有闲情逸致夜游赏月。同时,学生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论述,得出结论:“闲人”二字道尽了作者的心酸。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代表队”不仅做到了大胆质疑,更做到了小心论证,批判性思维在分析与推理中得到了培养与锻炼。
三、培养探究意识,共同反思问题
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在固执己见、顽固捍卫自己的立场中形成的,而是在互通有无,全面了解和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通过以下途径,使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从不同层面来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总结与反思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首先,小组讨论。语言交流是思想交流和思维训练最直接的形式。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机会,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结论,并进行反思。其次,任务驱动。在任务情境的驱使下,学生更容易挖掘自身的潜能,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同时,学生在任务的指引下,思路能够更为清晰和完整,经历“质疑—剖析—论证—总结—反思”一系列完整的思维过程,促进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最后,辩论活动。在辩论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观点变得更加犀利,同时,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也会更加激烈和直接,这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快速的整合与反思,从而使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都得到迅速提升,批判性思维得到迅速发展。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古诗文本身就包含丰富的思辨思想,是论辩类文章的巅峰之作。然而,如果让学生进行孤立的学习,则学生的思想和眼界都会受到局限。相反,如果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则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度和广度。
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小组任务,使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在回答以下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文中运用到哪些论证方法,请在表格中进行归类总结;文章采取了怎样的论证顺序,请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梳理;本文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或警醒作用,请用一段文字进行总结阐述;你是否完全同意文中论点,如同意,请举证说明;如不同意,请进行小组论证。教师通过布置这个合作探究任务,不仅能够使学生展开交流,深刻体会文中蕴含的思辨思想,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还能够使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将各自的观点进行“碰撞”与“融合”,培养学生全面而客观地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改掉固执己见的坏习惯,养成包容开放的好心态,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意识成为新时期人才必备的素质。而人们要想形成创新意识,必须首先具备批判性思维。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审慎态度和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大胆地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反思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