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药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皮肤病患者的疗效
2020-02-22蔺卓
蔺 卓
(辽宁奉天中医院皮肤科,辽宁 沈阳 110016)
慢性肥厚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慢性肥厚性皮肤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应积极治疗,提高疗效,以改善预后。该病的病因复杂,常由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所致[1]。外因包括环境、纤维过敏、皮毛化妆品等;内因包括遗传、神经因素、内分泌失调等。该病的主要症状是炎症过敏、皮肤瘙痒、触觉降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化妆品,导致该病的患病率持续升高。西医治疗主要通过激素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等,具有短期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期治疗费用较高,且会造成不良反应,如皮肤色素沉积、白细胞减少、过敏等,另外还会引起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中药熏药疗法的治疗效果较好。西医治疗的效果不显著,只能起到短期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对于急性皮肤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慢性肥厚性皮肤病而言效果不佳,不能控制病情的长期发展,同时不能够将病灶完全清除,很容易出现复发。肥厚性皮肤病的皮肤角质层增厚,很难将药物渗透进病灶内,降低了药物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熏药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皮肤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60例慢性肥厚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6.94±3.06)岁;男性36例,女性24例;发病时间4~16年,平均病程(8.15±1.86)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西医治疗,在患处涂抹氟芬那酸丁酯软膏(上海同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06,规格10 g),每日1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药进行熏洗。药方为白鲜皮10 g、苦参10 g、黄柏10 g、金银花20 g、蛇床子15 g、地肤子15 g、茯苓20 g、白术15 g、苍术15 g、荆芥15 g、防风15 g、皂角刺15 g、夏枯草15 g、生牡蛎30 g、三棱15 g、莪术15 g、透骨草20 g,每次1剂,纱布包装,置于砂锅中,加水2500 mL,煎煮30 min,煮沸后先以药蒸汽熏蒸20 min,待温度降至45 ℃左右时,用毛巾蘸湿药液进行热敷,每次30 min,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痊愈:患者的临床病症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未达痊愈和显效标准。总有效率为痊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数据统计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复发率对比 随访半年后,对照组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13.3%,观察组中1例复发,复发率为3.33%。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由统计学意义(χ2=34.125,P<0.05)。
3 讨 论
慢性肥厚性皮肤病是常见的皮肤疾病,是在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反应[3]。女性患者出现慢性肥厚性皮肤病的原因是使用了含大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化妆品或外用制剂。慢性肥厚性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的特点,因此探讨该病的有效疗法非常有必要,尤其需选择渗透性较强、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传统治疗慢性肥厚性皮肤病多使用类固醇类激素药物,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但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皮肤萎缩,出现色素沉着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并发症,一旦停药很容易再次发病,所以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临床长时间用药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的药物组成为氟芬那酸丁酯,是一种非甾体抗感染药,可阻断白三烯、前列腺素的生成[4],还可抑制血管通透性及紫外线红斑,从而达到抗感染、止痒的作用。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非感染性的皮肤病,尤其适合治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慢性肥厚性皮肤病,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其他治疗慢性肥厚性皮肤病的药物相比,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具有显著的特点,呈现出良好的耐药性,在皮损部位涂抹氟芬那酸丁酯软膏通常仅会偶然出现瘙痒,但相比于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停药后即可显著改善[5]。但由于皮肤角质层显著增厚,因此涂抹药膏后很难渗透入病灶内。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中药熏药是中医的常用疗法,采用特定技术,应用熏蒸机对中药药液进行汽化处理,利用数字化控温系统控制蒸汽温度,通过中药药液蒸汽作用于皮肤,从而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狭义的中药熏药指的是熏洗疗法,其作用机制是利用药物热辐射作用促使局部血管扩张,继而促进血液循环[6]。蒸汽中的药液通过皮肤吸收后维持局部的高浓度,能够促进患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吸收炎性因子,提高免疫能力,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于风湿、肩周炎、痛经等的治疗中。
中医学认为,慢性肥厚性皮肤病为湿热毒病症。目前,治疗慢性肥厚性皮肤包疹的关键在于清热解毒利湿。慢性肥厚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四肢,由于脾主四肢,所以病变在脾,因湿毒郁于脾发于四肢而致肥厚性皮肤病[7]。慢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是湿邪、热毒蕴于肌肤,不得疏泄肌肤失养所致。因为该病具有非常复杂的病因,加之西医滥用激素药物等因素,导致不能治愈,且经常复发,难以根治。慢性增厚性皮肤病的病灶明显可见皮质角质增厚,因此通过普通的给药方式很难渗透到皮质内,中药熏洗可让患者表皮层潮湿柔软,此时药物的渗透性升高,配合西药涂抹能够进一步提高药物渗入病灶。本研究中,白鲜皮、苦参、黄柏清热燥湿,金银花清热解毒,蛇床子燥湿止痒,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茯苓健脾利湿,白术、苍术健脾燥湿,荆芥、防风祛风止痒,皂角刺祛风杀虫,夏枯草散结消肿,生牡蛎软坚散结,三棱、莪术破血行气,透骨草引药透皮,祛风活血。中药熏药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不足:①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对体质较差、电解质紊乱、严重心肺疾病、孕产妇存在禁忌[8-10]。②适用于慢性或疑难性皮肤病的治疗,对急性与日常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不佳。③所用方药一般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解毒化湿等方,补益气血、调补肝肾等补剂较少。④药物的穿透性、吸收率、持久性不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应用中药熏药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皮肤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