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免疫力的影响
2020-02-22杨波
杨 波
(凌源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凌源 1225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主要经密切接触患者口腔唾液而传播。患儿在发病后会出现咽痛、发热、淋巴结肿大、乏力、肝脾大、皮疹等症状,对患儿的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损伤,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1-5]。IM主要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确切治疗方案,多以疾病控制、并发症预防等为主。更昔洛韦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可发挥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单一给药治疗的效果往往欠佳,因此临床日渐重视联合给药方案的探究。考虑该疾病的发生与免疫功能损伤有关,目前提倡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药物治疗方案[6-10]。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IM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和试验组(n=39)。对照组中,男∶女性患儿比例为22∶17;年龄2~9岁,平均(5.23±3.21)岁;病程最短为1 d,最长为6 d,平均(3.41±1.21)d。试验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21∶18;年龄2~10岁,平均(5.67±3.13)岁;病程最短为1 d,最长为7 d,平均(3.67±1.0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纳入标准:符合IM的临床相关诊断标准;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抗菌药物或干扰素治疗;无先天肢体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7]。排除标准:并发细菌性感染患儿;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患儿[8]。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104)治疗,静脉滴注,每日2次,5 mg/(kg·次),滴注浓度不超过10 mg/mL,每次滴注1 h以上。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1b(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33039)治疗,肌内注射,用量为1~2 μg/(kg·次),每日1次,两组均持续给药5 d。在治疗期间,配合对症支持处理,及时退热,嘱患儿卧床休息,给予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9]:显效为治疗后患儿皮疹、发热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随访4周内未出现复发情况;有效为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实验室指标改善,随访4周病情未恶化;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比较两组异型淋巴细胞下降率,治疗后10 d抽取患儿静脉血,制成血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油镜检查外周血200个白细胞进行分类,计算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两组免疫相关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使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分别于治疗前3 d和治疗后10 d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异型淋巴细胞下降率比较 试验组异型淋巴细胞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试验组治疗前3 d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改善,且试验组CD3+、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异型淋巴细胞下降率比较[n(%)]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aP<0.05。
3 讨 论
IM由EB病毒感染引起,病理变化以淋巴网状组织增生为主。与其他急性全身性病毒感染一样,该疾病有多种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对预后影响很大,可引起多系统损伤,部分患者可出现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等,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0-20]。针对该疾病,临床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在IM治疗中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多采取药物治疗,并注重联合给药方案,其中更昔洛韦、干扰素应用广泛[21-2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异型淋巴细胞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更昔洛韦在进入机体后可对脱氧鸟苷三价磷酸盐进行抑制,阻止其与EBV-DNA聚合酶结合,从而终止DNA链延长,将病毒转录与复制过程阻断,从而达到抗病毒效果。近年的研究发现,IM患儿的复发率较高,预后效果往往不佳,可能与淋巴细胞中的病毒复制过程中无须DNA聚合酶有关[27-30]。有报道指出,更昔洛韦抗病毒作用依赖于胸腺嘧啶激酶磷酸化作用,但EB病毒不会合成胸腺嘧啶激酶,故药物抗病毒作用不理想[31-32]。因此,临床建议联合使用干扰素α1b治疗,二者联用可发挥协调作用,强化抗病毒效果。干扰素α1b可诱导机体形成mRNA,属于一种翻译抑制蛋白,可促使相关蛋白翻译,并对病毒复制所需酶类合成进行抑制。此外,干扰素还可作用于淋巴细胞,改善吞噬细胞功能,提升患儿机体免疫力,强化机体抗病毒能力,进而促进疾病更好地恢复[33-38]。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试验组治疗前3 d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10 d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CD3+、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更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IM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抗病毒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儿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