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2020-02-22牟家玉
牟家玉
(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400)
在脑血管疾病当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十分常见,其患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可引起肢体运动障碍、眩晕以及言语含糊不清等症状[1]。本病具有病情变化迅速以及发病急等特点,能够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并能影响其日常生活,危害性非常大[2]。目前,静脉溶栓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疾病控制的效果,还能有效促进患者相关症状的快速缓解[3]。此研究中,笔者选取了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意在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70例,收治入院时间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根据计算机随机双盲法划分成试验组、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女性14例、男性21例,年龄44~76岁,平均为(64.82±6.37)岁;体质量41~83 kg,平均为(58.92±5.03)kg;病程2~6 h,平均为(3.59±0.27)h。对照组女性13例、男性22例,年龄45~76岁,平均为(63.59±6.02)岁;体质量41~82 kg,平均为(59.36±5.12)kg;病程2~7 h,平均为(3.64±0.31)h。患者病历信息完整,无药敏史,近半个月内未接受过大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体质量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4]①肝、肾功能异常者。②颅内出血者。③有外伤者。④近3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者。⑤胃、肠出血者。⑥头颅CT检查表明多脑叶性梗死者。⑦严重心脏疾病者。⑧妊娠妇女。⑨活动性出血者。⑩中途转院者。⑪近2 d内使用过肝素者。
1.3 方法 两组都进行长期治疗: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试验组同时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用法如下:注射用阿替普酶,用药量总计0.9 mg/kg。治疗时,取阿替普酶0.09 mg/kg,对患者施以静脉注射治疗,需于60 s内注射完毕,此后,再利用余下的阿替普酶共0.81 mg/kg,对患者施以静脉滴注治疗,静脉滴注时间需控制在1 h之内,本药品由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amp;Co.KG提供,国药准字:S20110051。
1.4 评价指标 根据NIHSS量表的评分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做出评价,神经功能恢复越好,评分就越低[5]。利用巴塞尔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做出评价,生活质量越好,评分就越高[6]。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牙龈出血及脑出血等)发生例数,便于后期分析。
1.5 疗效判定[7]参考如下标准对两组的疗效做出评价。①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少90%及以上,相关症状彻底消失。②显效:NIHSS评分减少45%~89%,相关症状明显缓解。③有效:NIHSS评分减少17%~44%,相关症状有所好转。④无效:NIHSS评分减少不足17%,病情未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与7 d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7.14%,比对照组(77.14%)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巴塞尔指数对比 (分,)
表3 两组巴塞尔指数对比 (分,)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与对照组(11.4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n(%)]
3 讨 论
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的危急病症[8],若患者在发病后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将会因脑部缺氧/缺血而出现死亡的情况[9]。通过常规对症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但总体疗效不理想,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10]。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成为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与安全性高等特点[11]。
阿替普酶为溶栓药物之一,可通过和纤维蛋白的有机结合,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能够迅速转化成为具备活性的纤溶酶,并由此实现溶栓的效果[12]。相关资料中提及,人体的循环系统当中存在少量的纤溶酶,通过对阿替普酶进行合理的使用,能够降低机体中纤溶酶原的消耗量,并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13]。
刘拓与许琳[14]的研究中,对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进行干预,并对另外60例患者施以常规治疗,结果显示,溶栓组总有效率90.00%(27/30),高于常规组76.67%(23/30);溶栓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6.32±0.45)分,低于常规组(10.32±0.45)分。结果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仅提升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疗效,同时还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这与刘拓与许琳的研究结果相似。另外,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生活质量比对照组好,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反应少,疗效好,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神经功能恢复迅速。建议临床医师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综上,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期间,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可取得更理想的疗效,且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都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