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循环战略背景下扩大河南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基于收入分配结构的视角

2020-02-22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净额支配政府部门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族主义等势力抬头,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我国未来“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战略方向。内循环是指经济运行的四大环节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以国内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改变过去主要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主要依靠内需实现经济循环的健康发展。其有序推进的关键是解决卡住内循环的关键节点问题,这个节点无疑就是消费需求。长期以来依靠高投资支撑国内经济的高增长,导致产能的快速扩张,致使很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经济运行受阻,不得不依靠外需来消化。当外需难以为继时,就需用内需来替代,而扩大内需必须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不能再走过去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模式,否则只会导致更严重的梗阻。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最终消费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5.7%下降到2017年的51.9%,不仅远低于发达经济体水平,也低于国内54.3%的平均水平。按照国家新发展格局指向,未来应当大力推动消费需求,打通经济运行节点,实现经济内循环健康发展。而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研究清楚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方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按照经济学理论,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价格因素、收入因素、消费偏好、制度因素等,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收入因素。因此,本文侧重对收入因素展开分析,且主要分析收入分配结构。

一、河南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分析

影响消费需求的收入指的是可支配收入,而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经常转移。因此,各部门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可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中看出。从图1可见,1996—2017年,河南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下降了20.7个百分点,企业部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上升了20.5个百分点,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上升了0.2个百分点。因此,初次分配地位下降是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相对下降的根源。

图1 1996—2017年河南省各部门在国民初次收入分配中的变化趋势

为考察居民部门初次分配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现根据收入来源将国民收入分为四个项目,分别是劳动者报酬、经营性留存、财产收入净额和生产税净额[1]。

图2 1996—2017年河南省国民初次分配各项收入占比变化趋势

从图2可见,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了15.4个百分点,经营性留存上升了16.8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净额和生产税净额基本稳定。由于薪资是居民部门收入的主要来源项目,因此,可以初步判断居民部门的收入下降主要源于劳动者报酬的下降。

为了进一步确定居民收入下降的真实原因,接下来从各部门内部考察各项收入的变化情况。

根据居民部门的收入结构变化情况,居民部门的收入结构分为劳动者报酬、经营性留存和财产收入净额,其中,经营性留存=增加值-劳动者报酬(使用)-生产税净额。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由于个体户的存在,所以居民部门有增加值这个项目,因此也就有了经营性留存项目,有的著作里称之为营业盈余或混合性收入。如图3所示,与1996年相比,2017年居民各项收入占比分别下降了15.4、3.1和2.3个百分点,其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幅度最大,因此,可以判定居民部门的收入地位下降确实是因为劳动者报酬占比大幅下降所致。

图3 1996—2017年河南省居民部门各项收入在国民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变化趋势

根据企业部门的收入结构变化情况,企业部门的收入结构分为经营性留存和财产收入净额两个项目,其中,经营性留存=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如图4所示,与1996年相比,2017年企业部门各项收入占比分别上升了19.9和0.6个百分点,合计上升了20.5个百分点,变化方向与居民部门相反,幅度相当,因此,可以得出居民部门的收入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与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出现失衡,二者互为表里。

图4 1996—2017年河南省企业部门各项收入在国民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变化趋势

根据政府部门的收入结构变化情况,政府部门的收入结构可以分为经营性留存、收到的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性收入净额,其中,经营性留存=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使用)。如图5所示,与1996年相比,2017年政府经营性留存、生产税净额(来源)和财产性收入净额占比分别变化-0.03、-1.36和1.57个百分点,总收入占比仅增加0.18个百分点,中间虽有波动,但总体来看变化不大,进一步印证了国民收入分配比例失衡主要发生在企业和居民部门之间。

图5 1996—2017年河南省政府部门各项收入在国民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变化趋势

将上述分析综合起来看,在初次分配中,居民部门的收入比重是下降的,企业部门的收入比重是上升的,政府部门的收入比重相对稳定。导致居民在初次分配环节中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之间的分配失衡,二者的收入变化呈现互为表里的关系。

二、河南省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分析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构可以通过再分配予以调整。通过经常转移项目的调整,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可转变为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如图6所示,通过再分配之后,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收入占比都发生了进一步变化。

图6 1996—2017年河南省各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与初次分配收入占比之差变化趋势

由图6可知,经过再分配环节,相较于初次收入分配,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对居民部门而言,1996年居民部门因再分配得益,经过再分配之后其可支配收入占比明显高于其初次分配收入占比,然而此后除2001年、2011年、2012年之外,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占比均低于初次分配收入占比。在再分配环节中,收入分配占比上升的只有政府部门,仅2011年、2012年有所下降,此后持续上升。

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居民、企业部门收入的变化与政府部门的收入变化方向相反,即企业和居民在再分配环节中的资金运用对应政府部门的资金来源,企业和居民的资金来源对应政府部门的资金运用,因此只要分析清楚政府部门的情况,便可明了再分配环节中所发生各种变化的原因[2]。

政府在再分配环节中收入占比的增加,可能得益于经常转移中资金来源项的相对增加,也可能得益于经常转移中资金运用项的相对下降。具体来看:

上式中,“其他净额”指经常转移项目中的政府“其他”来源减去“其他”应用,上式中前三项是政府的资金来源项目,后一项是政府的资金运用项目。从图7可见,2017年与1996年相比,收入税、社保缴款净额、其他净额和社会补助分别变化-2.01、-0.97、4.04和0.19个百分点。由于社会补助是政府资金的运用项,因此社保缴款净额占比、收入税占比的减少及社会补助占比的增加都有利于居民和企业,但对政府有利的其他净额的增加幅度要比另外三项的叠加大,因此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政府是受益者。

图7 河南省政府部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各项占比变化趋势

近年来,河南各级政府加大改革力度,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如减税降费、减少社保缴款比例、增加退休金和失业保障金支出等。民众也感受到这些政策措施落地带来的实惠,但为什么再次分配之后并没有让民众的钱包鼓起来呢?这看起来似乎是悖论,但仔细分析政府转移支付的各个项目之后就很容易解开这个悖论之谜,其根源在“其他”项目。前面分析政府的收入税、社保缴款净额和社会补助的变化对民众是有利的,且这几个项目民众能够清楚看到。而“其他”项目属于经常转移中起兜底作用的项目,内容比较丰富,包括非人寿保险费净额、非人寿保险索赔、一般政府间转移、各种罚款、其他罚没收入等[3],普通民众很难知晓和理解,但正是这个“其他”项目净额的增加,才导致上述所谓“悖论”的存在。

总之,从各部门通过再分配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比相对变化情况来看,唯有政府部门的收入占比是相对上升的,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收入占比则因再分配相对下降。就此而言,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再分配机制,发挥调整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作用。

三、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消费需求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终极动力,在国民经济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经典经济学理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国民收入账户统计原理分析河南省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及原因,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实证分析其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为畅通内循环提供充足的证据依据和对策支撑。

(一)平稳性检验

分析变量的平稳性和单整阶数,如果变量是平稳的,可以直接进行协整分析和参数检验;如果非平稳,则需要判断两变量单整阶数。若具有不同单整阶数,则两变量不存在协整关系;若具有相同单整阶数,则可进入后续检验程序。本文采用ADF法检验LNCONS、LNPI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表1中,CONS为居民消费支出,其数据来自201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PI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利用1996—2017年河南省资金流量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到。在后续建模中为消除模型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CONS和PI均取自然对数。由表1可知,LNCONS、LNPI序列的ADF值均大于5%的临界值,说明两个变量都是非平稳的;而进行一阶差分后ADF值都小于5%的临界值,说明一阶差分的序列都是平稳的,而且都是一阶单整的,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二)协整分析与检验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用模型表示如下:

本文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对二者的协整关系进行分析和检验。

第一步,先使用OLS对两变量进行估计,得到回归模型为:

发现残差项存在较强的一阶自相关性,加入滞后项后,得到LNCONS与LNPI的分布滞后模型:

自相关消除,因此可初步认定LNCONS与LNPI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是否确定还需残差的稳定性检验:

残差et-1前参数的t值为-3.42,小于显著性水平5%的ADF临界值-3.02,因此拒绝存在单位根假设,表明残差项是平稳的,据此可以说明两变量存在协整关系。

第二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使用Eviews8.0软件,估计的模型为:

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结果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短期变动对消费支出存在正向影响,短期内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消费需求增加约0.61个百分点。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6543,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说明每年实际发生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对长期均衡值的偏差有65.43%会被修正[4]。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进一步判断河南省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方向,采用滞后二阶对LNCONS、LNPI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河南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的原因,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则不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推动内循环的关键在于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基于以上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河南省初次收入分配中,居民部门各项收入占比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劳动者报酬降幅度最大,这是导致居民初次分配环节中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三个部门中,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占比基本呈现稳定的态势,居民部门收入的下降和企业部门收入的上升幅度大体相当且方向相反,表明居民收入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被转移为企业部门的利润,这是初次分配比例失衡的原因之一。

2.就再分配环节看,唯有政府部门的收入比例是相对上升的,其他两个部门的收入比例都因再分配而发生了相对下降(居民部门个别年份除外),说明政府在利用再分配机制改善全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并没有发挥显著作用。分析再分配过程中各项目的变化,政府收入税和社保缴款净额这两个资金来源项目占比增加,社会补助这个资金运用项目也是增加的,这三个项目的增加有利于民众。“其他净额”项目是增加的,这个项目有利于政府,且其增加幅度要大于前面三个项目的叠加。

3.就河南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关系看,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短期变动对消费支出存在正向影响,短期内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消费支出增加约0.61个百分点;若短期内发生偏差,下一期偏差中的65.43%将会被修正。从河南省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因果关系看,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的原因,而居民消费支出增加不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原因。因此,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内循环的关键在于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

(二)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就如何提高河南省居民收入分配比例,以实现扩大消费需求和促进经济内循环提出以下建议:

1.多措并举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内外需求均受到较大冲击,劳动力就业困难,导致居民收入减少。短期内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成效,但原驱力不足,要确保消费需求的稳步增加,关键在于实现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因此政策的着力点应以解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为主。

2.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具体包括:一是要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工资收入比重;二是落实好劳动法规中劳动者薪酬方面的规定,监督企业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严禁企业侵害劳动者的利益;三是完善工资定价机制,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工会制度,增强员工在利益协商和收入分配中的地位,改变被动接受的现状;四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完善土地、房屋等要素市场,改善居民利用自身财产获取收入的市场环境,最终实现扩大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目的;五是政府出台鼓励民众创新、创业的举措,构建有利于民众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增加居民的营业性收入。

3.改革财税制度,发挥政府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一是加快财税制度转型,加快投资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的转变,应由市场完成的投资项目要坚决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投资性支出,减轻政府压力,推动政府的职能重心向市场失灵的地方转换;二是加大对民众的经常转移支出,确保通过再次分配让民众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切实发挥好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三是完善政府经常转移项目,进一步细化“其他”项目,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凡是清单上列举的项目政府可以实施,清单没有列举的项目政府一律禁止实施,确保政府各项财政资金来源和运用清晰明了,实现政府收支的公开、透明,彻底消除“灰色地带”。

4.加大对企业创新政策支持力度,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企业部门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依靠技术创新获取更多盈利,而不是仅靠降低劳动力成本、利息成本等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猜你喜欢

净额支配政府部门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云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
跟踪导练(四)4
网络化治理:政府部门的新形态
我国政府部门员工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