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黄河入海口口岸蚊类分布监测及应用研究
2020-02-22东营海关口岸监管一科山东东营257000
张 峰 东营海关口岸监管一科(山东,东营,257000)
张春新 济南海关卫生检疫处(山东,济南,250002)
韩焕美 济南国际旅行保健中心检验科(山东,济南,250013)
关键字 黄河入海口 蚊类 口岸本底
蚊类是黄热病、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脑炎、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出入境口岸重点监测的病媒生物。 东营作为黄河入海之地,同时又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摸清该区域蚊类本底分布情况,对进一步加强黄河入海口区域病媒生物监测、 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研究有重要意义,可为进一步加强国境口岸的卫生监督、防控蚊类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东营海关于2020 年对东营口岸地区蚊类种群、密度、生境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自然概况
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为黄河入海之地, 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适合各类病媒生物繁殖。 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206 天,≥10℃的积温约4300℃, 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 年平均降水量555.9 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时间
自2020 年5 月开始到同年10 月底结束。 每月上、下旬各调查1 次,每次调查2h。
2.2 调查地点
根据港区的特点,分别选择码头区、办公区、生活区及野外区4 个调查生境[1]。
2.3 调查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灯诱法。 每个调查点放置1 个诱蚊灯,5-10 月共投放诱蚊灯48 个(次)。将捕获的蚊虫灭活后,根据蚊类检索表,将所有蚊类进行整理、分类、计数、送检。
2.4 计算方法
平均密度 [只/(灯·小时)]=捕蚊总数/(诱蚊灯数×2)
3 调查结果
3.1 种群分布
本次调查共捕获蚊类873 只,经分类鉴定分为3 个种类,其名录如下:
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3.2 种群构成
本次调查共收集成蚊873 只、 其中淡色库蚊461 只, 占捕总数的50.72%, 其次为中华按蚊237只,占捕总数的26.07 %;三带喙库蚊175 只,占捕总数19.25%(见表1)。
表1 2020 年东营口岸蚊类主要种类构成
3.3 生境分布
本次调查共分为4 个生境, 按照监测结果,办公区和生活区的蚊类密度最高,其中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在办公区分布密度最大,三带喙库蚊在生活区分布密度最大(见表2)。
表2 2020 年东营口岸主要蚊类生境分布
3.4 季节消长
主要蚊种在不同月份的消长情况提示,各蚊种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6-9 月份, 但出现高峰期的时间不相同, 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高峰期出现在夏季8月份,三带喙库蚊高峰期在7 月份(见图1)。
4 应用探讨
图1 2020年5-10月东营口岸主要蚊类数量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东营口岸区域蚊种主要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其中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蚊类的生境分布主要集中在生活区和办公区等人员活动相对较多的区域,这可能与东营港其他区域人口较少,活动范围比较集中有关。 本次调查显示,东营口岸区域蚊类主要在6-9 月份数量较多, 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高峰期出现在8 月份,三带喙库蚊高峰期在7 月份,不同月份蚊类构成和消长也不相同。 提示今后应根据不同地点和时间采取灭蚊措施。 另外本次监测从5 月开始即捕获一定数量蚊类,建议提前开展蚊虫及滋生地蚊蚴的灭杀工作,以达到更好的蚊类密度控制效果[2]。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同时,寨卡、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蚊类通过入境船舶输入我国风险较大,与东营口岸往来密切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蚊媒传染病一直呈现高发态势,开展口岸监测有利于实时掌握蚊类分布,及时发现口岸区域蚊类的种类和密度变化,精准指导现场防控及定期灭杀工作,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避免疫情通过口岸输入扩散[3]。
本次监测为黄河入海口口岸病媒生物联合监测的一部分,为建立区域病媒生物本底资料库提供了基础数据,为进一步系统开展黄河入海口病媒生物病原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外来病媒生物口岸预警防控系统,推进重大传染病口岸疫情防控工作,严把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关,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