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矩阵模型视角分析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2020-02-22王婷婷马鞍山海关安徽马鞍山243000
王婷婷 马鞍山海关(安徽,马鞍山,243000)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因此保障国门生物安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将外来有害生物抵御在国门之外,使我们的绿水青山免遭迫害,责任重大。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 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1.1 概念
国门生物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一种没有因管制性生物通过出入境口岸进出国境而产生危险的状态。 具体而言,国门生物安全是指通过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因管制性生物通过出入境口岸进出国境而对本国的生物、人体生命健康、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物种资源、农业生产等产生危险的客观状态。 国门生物安全涉及农林业生产安全、 人身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包括国际贸易)以及社会安全等,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 和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外交安全等传统国家安全不同,国门生物安全属于非传统国家安全,是农林业生产安全、人身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包括国际贸易)以及社会安全重要预防性措施和组成部分。
1.2 面临挑战分析
一是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深入。 高山、大海等地理隔断已不再是天然屏障,在国际贸易交往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加的今天,全球化的发展水平使得我们进入了一个 “买全球卖全球”的崭新时代,国门生物风险源于世界各地。
二是跨境电商、电子商等新经济业态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截获的新型宠物逐年增多,其中既有数量的增多,也有种类的增加。
三是货运流通方式日趋碎片化、分散化。 由于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方式的创新,使外来生物传播的途径更加复杂,方式更多样,渠道更隐蔽。据调查统计: 传入中国的外来生物39.6%属有意引种传入,49.3%是随人类活动 (主要形式为贸易、交通、旅游等)而无意传入,只有11.1%是由于风或物种迁徙等自然原因越境传入的。 这三种传入途径里,除了少部分的非人为因素,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检验检疫的环节“防患于未然”[2],这就给新海关的检验检疫职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2 从矩阵模型全面分析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2.1 矩阵模型分析法的目的
从各地海关截获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来看,有害生物疫情新发、多发和再发,使得疫情传播速度更快,防控难度加大,危害程度加剧。 针对目前的现状分析, 国门生物安全必须上升到战略建设层面,所以进行分析是第一个环节。 因此笔者引用战略分析的观点,通过模型分析工具,进行矩阵模型重塑, 从而达到不仅能够分析国门生物安全的因素,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其防控体系建立有冲击作用的力量。
探讨国门生物安全体系的因素分析,其目的是展望国门生物建设未来,这是基础,并根据社会环境动态调整,实现发展目标与环境变化和防御能力的动态平衡。 它是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因素分析,在各项业务之间合理分配资源的方法,一是内部因素分析,二是外部因素分析。 从矩阵的表现形式看,即横轴为内部因素,纵轴为外部因素(见图1)。
2.2 外部因素分析
2.2.1 政治与法律因素: 包括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国门生物安全有着不同程度的限制和要求。 在我国的国门生物安全模型中,这一因素主要是我国的政策和法律等规范性制度支持等。
图1 矩阵图
2.2.2 经济因素: 包括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方面。 宏观经济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在本模型中主要是我国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速度等。 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在本模型中主要体现出来消费者个人购买力,宠物花草市场的消费市场、跨国购买的消费群体等。
2.2.3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 文化水平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层次;价值观念会影响居民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本身的认可与否;审美观点会影响人们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 在国门生物安全模型中,主要体现为各地区城市花草宠物热的消费观念,与国际社会的人员流动性、群众对生物安全的认知度,对国门生物安全口岸监管的认可度等。
2.2.4 国家机制因素:主要体现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对国门生物安全建立的原则、管理方式、机制等。在国门生物安全模型中,主要体现为我国国门生物安全管理各部门的联合参与机制等。
2.3 内部因素分析
2.3.1 管理素质因素: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行业内构筑的生物安全防控体制、管理目标、流程管理、信息的沟通、传递、反馈是否及时,日常业务性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可行等。 在国门安全模型中,主要体现为海关的风险管理水平、业务监测水平、数据分析能力、监管查验能力、应急预案处理能力和工作机制的落实等。
2.3.2 技术素质因素:包括技术开发能力、设备更新水平、获取新技术的手段、技术手段的智能化、技术管理水平与技术开发等。 在国门生物安全模型中主要体现为准确和快速的检测方法的创新,科技设备的筹集使用和分配, 口岸现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更新换代,实验室建设等。
2.3.3 人员素质因素:主要为员工素质。 在国门生物安全中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建设、准军事化的管理、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管理、专业背景的岗位资质管理。
2.3.4 服务素质因素: 主要是服务对象的认可度、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国门生物安全模型中可以体现为创新运筹能力, 以及探索新型监管流程再造,优化查验方式等方便服务对象的改革举措。
2.4 矩阵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各因素进行评分管理,并根据上述评分数据可以画出矩阵图(注意矩阵图的数值方向), 分析国门生物安全建设所处的阶段,并得出应该提升和改进的方向。 同时此种分析方式同样也适用于各区域直属海关的国门生物安全的改善,形成我国国门生物安全体系的整体轮廓。
根据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评估,得出评价组合的强弱,并进行规划。该矩阵可以划分为三部分9个方格,见图2 可以根据图2 进行后续的选择。
图2 矩阵应用
在应用该矩阵时,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否则可能无法客观准确地确定每个评估对象的定位和策略:一是评价指标尽量定量化。 每个因素每项评价指标尽量定量化,无法定量化的,要划分量级,对每个量级的得分进行统一规定。 二是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可能不同。 如讨论某一具体单位(海关)的评价指标时, 侧重点更应该放在内部因素分析中;如讨论国家之间的评价指标时,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评价指标的权重也不同。
3 优化海关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
3.1 外部因素的优化
一是法律的健全性。 随着检验检疫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我国《海关法》面临修改。 由于现存《海关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食品安全法》 并行的局面,应充分发挥海关职能和国门屏障作用,将《海关法》予以修订,完善检验检疫内容,形成以《海关法》为核心的,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完整统一的海关法律体系[3]。
二是加强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深化与有关部委的合作,强化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构建共同参与、 多方联动的国门生物安全联防联控机制,联合环保、林业、农业等部门制定并实施进出境物种资源查验和处置措施,有效防范生物物种资源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 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增强国门生物安全保障技术能力。
三是加强国门生物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国门生物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保护农林业生产、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公共服务体系。 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带来的启示,海关立足职能,依靠地方政府,联络农林等部门联合做好国门生物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国门生物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处置应对能力。
四是持续加强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教育。 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宪法日、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门生物安全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国门生物安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采用新颖和接地气的方法普及国门安全知识, 如漫画宣传、动画片宣传、典型案例视频材料宣传、微信宣传、微博宣传、广告宣传、电视节目宣传等方式,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实验室、进口岸一线、进车厢客舱、进企业等途径,向社会宣传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保障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五是加强国际之间合作互助。 加强与国外官方的协作,严厉打击证书造假等违法行为。 目前,各国植物检疫机构普遍采用规范植物检疫行为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准则 (Foodand Agricul- tureOrganization,1996),将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建立各种较为科学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风险评估手段,预测入侵物种的风险大小。 我国目前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是441 种(属),而韩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是2 045 种,可能会有一些危险性有害生物种类因为目前认识不足而没有纳入到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因此建议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加强国家合作,及时修订完善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进一步降低有害生物入侵风险[4]。
3.2 内部因素的优化
一是强化风险管理。 建立国门生物安全风险识别检测预警体系,开展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准入风险分析, 加强进出境食用农产品和饲料安全风险监控,加强粮食、饲料、种子、水果等敏感产品风险监控,强化风险预警、对外通报、不定期公开等工作。
二是完善监管工作流程。 根据“双随机”查验与常规查验、加严查验、强制查验和扣留查验等相结合的查验模式,推进安全风险监控与口岸查验工作有机结合。 加强船舶、集装箱等运输工具的动植物检疫。 探索再造工作流程,通过属地管理、前置服务、 后续核查等方式减少口岸现场查验工作量,提高通关效率,处理好维护国门生物安全与推进便利化通关的关系。
三是创新技术手段。 加大采样方法、检疫方法以及快速检测试剂盒、试纸和除害处理装备的研究和应用力度, 动态发布动物疫区国家/地区名单,规范运输工具防疫消毒。 完善木质包装防伪追溯体系,与欧盟等国家/地区加强木质包装检疫合作。 针对跨境电商、网络购物等特点,大胆思考,探索和创新新型查验方式。
四是加强国门生物安全执法建设。 首先健全日常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对日常执法中涉及法律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办事理念。 其次要立足实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配备与业务量相当、能力匹配的有专业背景或接受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人员,对该岗位人员加强理论与实际操作培训。
五是加大安全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检疫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改造更新陈旧、老化、技术落后的检查检测设施,推动防控技术能力的提升。 加强动植物检疫实验室建设,合理招聘专业人员, 满足各个方向的检疫鉴定能力,提高鉴定水平,加强实验室操作设施的投入,每个实验室均应配备最基础的检疫鉴定设施,有条件的实验室要配备分子水平实验设施, 以辅助检疫鉴定;加强标本展示室建设,各部门加强标本的制作、收集、展示工作,供检疫鉴定人员鉴定参考,供国门生物安全教学参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