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关系研究

2020-02-21吴日晖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国家认同黎族

【摘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和谐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直接关系到祖国的稳定与繁荣。探讨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关系,是把握琼中地区黎族居民生活状态的有效手段,对于国家今后制定民族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琼中地区黎族居民为研究对象,考察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现状,探讨相关关系以求更全面地了解琼中地区黎族居民的国家认同及相关因素。

【关键词】国家认同;生活满意度;黎族;琼中地区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0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nky2020-28);2019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项目编号:hnsz2019-11)。

21世纪,我国在民族发展中要实现两大目标:对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逐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对内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逐步缩小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项涉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和谐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民族间和睦相处。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及行为习惯,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宝库,某些地的民族区依然保持着相对与世隔绝的生活,保留着传统的习俗与生活习惯,我们一方面要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要重视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另外一方面要掌握少数民族生活状态,以便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心理动态,促进自我的和谐,增进民族团结。在现代化普遍发展过程中,认同危机作为自我身份感丧失的一般表现,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发展,在国家意识和民族利益诉求不断高涨下,少数民族能否始终与“我们是中华民族”保持更廣泛的一致,这关系到民族地区能否长治久安以及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生活满意度量表可以反映当地居民对现在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同时结合国家认同,表示出不同国家认同的居民生活满意度状态。为此,本研究以探索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关系,促进民族事业发展。研究者经查阅文献发现,研究国家认同和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从内容上看众多的学者要么以国家认同为核心,要么以民族认同为核心,极少有对两者关系同时进行研究的;从地域上看极少涉及海南省少数民族的。故本研究针对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与生活满意度关系可以进一步填补国内国家认同在社会学研究上的空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的内在心理状态,促进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感提升,并且对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与生活满意度关系进行现状研究、相关分析,以求更全面地了解琼中地区黎族居民的国家认同及相关因素,对于国家今后制定民族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对象

本研究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0份,回收率 93.3%,严格剔除相同问卷、极端回答问卷,回答率少于70%的问卷后,有效问卷217份,有效率72.2%,有效率较低。男性125名(57.6%),女性92名(42.4%);文化程度中,不识字15名(6.9%),小学58名(26.7%),初中103名(47.5%),高中26名(12.0%),大学14名(6.5%);婚姻状况中,未婚88名(40.6%),已婚125名(57.6%),离异4名(1.8%);家庭经济情况中,较好70名(32.3%),一般57名(26.3%),贫困45名(20.7%),严重贫困45名(20.7%)。

(二)研究工具

1.国家认同问卷。主要评估11—25岁的国家认同状况问卷,包括24个项目。国家认同问卷的CronbachⅡ系数为0.9172,情感、评价、认知、行为四个维度n系数分别为:0.8671,0.8581,0.7817,0.7167。考虑到该问卷理论维度较为合理,信效度较好,使用较为普遍,因此选择其作为研究国家认同工具。

(2)生活满意度指数A。问卷两位评分者评定LSR的一致性为0.78,LSR得分与临床心理学家和受试者充分面谈后所得结果之一致性为0.64;LSIA与LSR的一致性为0.55,它与临床心理学家之评定的一致性为0.39,LSIA和LSIB的一致性为0.73。

(三)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的整理、输入和统计分析均由研究者本人完成。对所有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等。

二、结果

(一)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现状

由表1和表2可见,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总分较高,多数被试(76%)的量表总分均分大于5,5到6分的人数最多,占到了42.4%,其次是大于6分的人数,占34.1%,小于4分的人数不到5%。在两维度则呈现了不同的分布情况,认同因素上,样本的74%在国家认同量表总分均分超过6分,而小于2分的人数不到0.5%。投入得分分布较广,4分到5分、5分到6分的人数相差不大,都在30%左右,3分到4分和大于6分的人数也非常接近,为18%和20.7%,而小于3分的人数不到5%。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在国家认同上不同因素得分的分布情况,可知他们的国家认同程度是比较高的,这说明当地黎族居民对自己的国家理解较为深刻,国家认同已经内化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琼中地区黎族居民生活满意度现状

由表3可知,琼中地区黎族居民生活满意度较高,与全国常模研究一致。从结果可知琼中地区黎族居民生活满意度是比较高的,这说明当地黎族居民对自己的生活都比较满足,对小康社会也比较满意。

(三)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研究

表4为国家认同与生活满意度得分的相关矩阵。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与国家认同呈显著正相关,虽然认同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的正相关程度低于投入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的正相关程度,但也达到了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在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程度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

三、讨论

目前,我国实施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主要是集体性的优惠政策,政策的内容涉及教育、经济、就业、计划生育、干部任命等多方面。在教育方面,我国实施的优惠政策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少数民族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教育优惠。例如,在每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中都有对少数民族考生优惠的规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20分以内的录取分数线。类似的政策在经济方面也有所体现,比如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优先安排在民族自治地方等。因此,在国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的实施下,少数民族群众不仅更加的认同了自己的国家和少数民族身份,而且极大地认同了其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身份,也即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的增强。因此,琼中地区黎族居民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感较强。琼中地区黎族居民生活满意度较高,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对国家的认同提升了本体安全感,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排解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

国家一直对边疆地区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离不开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发展,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发展又依托于中华民族大的发展前提。各个地域各个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总体发展是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另外,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各项优惠政策都涉及“少数民族”这一身份的肯定,因此无形之中也就强化了个体对其“少数民族”身份的认同。因此,少数民族群众对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是有着深深的自豪感的。由此可见,各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民族认同得分与国家認同上的得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从国家对少数民族生活质量提升的角度来说,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也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本研究的对象有部分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成熟度尚不足以帮助他们在选择自己的信仰时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因此,这就导致了个体在进行国家认同时很难分清哪些是真正的认同行为、哪些是“迷信”,于是就造成了本研究的国家认同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不相关的结果。

四、教育建议

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及满意度很高,并没有出现人们所说的被主流文化或外来文化所完全“同化”或“外化”的情形。但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些方面可能会出现被融合的迹象,但他们依然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归属感,依然具有本民族独有的特点和气质,这也是任何一个民族能繁衍发展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研究中还可以发现,国家认同及生活满意度的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主要是通过家庭、社区以及学校的社会化过程实现的,这种民族社会化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内隐建构的过程。它没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但是其在国家认同及民族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就国家认同对学校教育提出多元化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教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我国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19年,海南省实行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教育政策,初步实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教育公平。然而海南省琼中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不平衡、教育资源落后等特点,必然在一段时期内影响琼中地区全民的综合素质。而高素质是跨文化的基础,只有高素质的民族才会有高度的民族自觉性,也才能在更高层次上保存民族文化,同时也才能真正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所以,不同学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应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国家政策教育,实现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对学生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知识的教育,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权益、民族干部、民族教育、民族关系、民族团结,以及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语言、习俗等内容外,还应增加跨文化的内容,如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少数民族优秀品德和优良性格、少数民族中杰出人物和事迹、少数民族的科技成就和优秀文化、少数民族“史情”和“地情”的教育等。因而,在设置课程及培养其要注重本民族及其文化认同,同时注意积极的引导,培养对其他民族和文化接纳和欣赏的态度,使其在对待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时能够具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优化校园教育环境。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学生政治信仰。及时开展形势教育活动,分析形势、讲解政策、透析国内外政治热点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政治、明辨是非的政治意识。二是大力宣扬民族优秀文化。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基础道德和人文品质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通过校园广播网、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板报比赛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自重感,以及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四)编制关于民族的校本教材

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开设思想品德课为主要途径。中小学教育阶段的教材中民族认同主要以中华民族认同为主,其知识量占总体内容数量20%左右。内容上主要包括识别中华民族身份、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现状、明确中学生所负的责任与义务等,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内容介绍较少。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应改革课程设置,让本民族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生产生活、民风习俗、民族艺术、传统体育、宗教信仰、语言文学等知识,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熏陶,树立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民族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曹宏伟.青海地区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07.

[3]孙九霞.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以海南三亚凤凰镇回族为例[J].民族研究,2004(3):61-67.

[4]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周爱保,侯玲,高承海.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共生:社会公正信念的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87-91.

作者简介:吴日晖(1988-),男,汉族,海南省儋州人,应用心理学硕士,海南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猜你喜欢

生活满意度国家认同黎族
《黎族母亲》等
地方高校该如何传承海南黎族音乐
黎族元素在校园美术教学中传承的思考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关于大学生体育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的相关分析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城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大同市第一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黎族网为传承黎族文化尽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