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该如何传承海南黎族音乐
2019-11-01黄河
【摘要】黎族音乐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还是海南省极具代表性的地方音乐文化。然而在现代文明冲击、人才缺失等一系列原因影响下,海南黎族音乐面临极大的考驗。地方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必须要肩负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本文通过阐述海南黎族音乐及其类型,分析海南黎族音乐传承现状及其困境,对地方高校该如何传承海南黎族音乐展开研究探讨,以期为促进海南黎族音乐的有效传承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方高校;海南黎族音乐;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也是海南岛上特有的少数民族。数千年来,黎族先民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浓郁多彩的民族文化,黎族音乐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海南省政府不断加大对黎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力度,组织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诸如“三月三”对歌、“海南方言表演创作”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海南黎族音乐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发展依旧停留在较为滞后的状态。为了使极具民族特色的黎族音乐得以广泛传承,将其有效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范畴是一种较为可取的方式。由此可见,对地方高校该如何传承海南黎族音乐进行研究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与理论价值。
一、海南黎族音乐及其类型
海南黎族音乐是由世世代代的黎族人民不断研究总结所创作出的一种极具黎族特色的音乐形式,主要可划分成黎族民歌、歌舞音乐、合唱、器乐曲等。如黎族合唱曲目众多,有表达爱情缠绵及深切思念,有着悦耳旋律的《久久不见,久久见》,充分表达了爱情的美好以及思念的情深;有节奏轻快有力、曲风有力,可将观众引领进入欢乐海洋的《打柴舞》;也有节奏欢快、激情四射的《舂米谣》,生动展现了黎族妇女的生活场景等。就内容及题材层面来讲,海南黎族音乐可划分成劳动歌、情歌、生活歌、仪式歌等类型。黎族乐曲主要由音乐的曲调发展而成,包括生活劳动曲、祭祀曲、娱乐曲、贺喜曲等类型。黎族乐器作为黎族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多样丰富,各具特色。据相关统计显示,黎族乐器约有四十余种,并且如今仍旧在不断创新;依据传统黎族乐器可划分成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等;依据文化内涵及不同表现形式,黎族舞蹈可划分成生产劳动舞蹈、生活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等类型。其中,诸如黎族音乐、黎族竹木乐器、黎族打柴舞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海南黎族音乐传承及其困境
一直以来,海南黎族音乐传承与社会文化活动、宗教活动、家庭活动等存在着紧密联系,对其传承既没有特定的教授人员也没有固定的时间,更没有系统完善的教材。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冲击,在此环境下,黎族地区不仅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原本的文化土壤亦在不断发展转变,过去的民间艺人、民间乐队逐渐消失,而新的研究、创作又未能及时跟上,由此为海南黎族音乐传承带来诸多困境,且主要表现为:其一,海南黎族民间音乐人才稀缺。由于黎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在音乐文化传承只能借助于口头或相关动作进行。近年来,大量可演唱黎族民歌、演奏黎族乐器的老一辈民间艺人逐渐老去,而年轻一代则有的学不会,有的不愿学,使得海南黎族音乐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其二,海南黎族音乐资料采集、研究缺乏全面深入性。现阶段,关于海南黎族音乐的资料采集及研究成果均较为匮乏,对原生态黎族民间音乐的理论研究及技术分析更是少之又少;其三,海南黎族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开发。现阶段针对海南黎族音乐传承,即便一些地方高校设有相关的黎族音乐课程或者开展了一定程度的黎族音乐研究,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仍旧未能建立科学完备的模式,所以,海南黎族音乐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在此情形下,研究探索新型的海南黎族音乐传承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地方高校该如何传承海南黎族音乐
(一)依托地方高校音乐优势,推进黎族民歌文化研究
现阶段,对于海南黎族民歌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在海南岛,黎族主要聚居在陵水、三亚、保亭、乐东、昌江等县市,历经长年的采风、整理,文艺工作者得以陆续出版二十余本黎族民歌集,然而鲜有关于黎族民歌相关文化的研究,不管是著作还是论文形式的研究均较为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依旧停留在黎族民歌曲谱、歌曲分类、黎族音乐特征等层面,对海南黎族民歌传承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地方高校应当借助自身的音乐优势加大对黎族音乐的文化研究力度,推进对黎族音乐文化体系的研究,依托论文专著、科研项目等形式提炼黎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从黎族音乐中领会民主意识、民族自信心,进而加强对海南黎族音乐人才的培养,促进黎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例如,作为黎族音乐现场传承的重要典范,黎族合唱表现出浓厚的地域性、民族性艺术风貌,为了使该种艺术形式得到传承,近年来海南地方高校不断加强对黎族合唱的研究,并加大了对黎族合唱指挥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又如,近年来举办的海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这些比赛中各大高校合唱团出现很多新改编的黎族民歌成为合唱,极大增强地了黎族合唱的表演性和传播性,通过合唱歌声可以增进人们对黎族合唱的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黎族音乐。
(二)培养海南黎族音乐人才
首先,建设黎族音乐教学网站。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不断推广,其已成为社会大众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当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有效利用,建设一个专门服务于黎族音乐教学的网站,从而为学生学习黎族音乐创造更多的便利。一方面,黎族音乐教学网站可由地方政府牵头,在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撑下,地方高校组织音乐教师和学生开展网站建设的一系列工作;另一方面,可于网站上设置音乐欣赏、普及教育、学习探究、作品发布等功能模块,调动起学生学习海南黎族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并搭建起社会大众了解海南黎族音乐的有效网络平台;其次,设立黎族音乐选修课。在地方高校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可为他们分别设立黎族音乐公共选修课和黎族音乐专业选修课。其中,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欣赏、体验黎族音乐,教学内容可引入相关经典的黎族音乐音像资料,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黎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学生使接触到海南黎族的独特民族文化。而后者则是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展开对海南黎族音乐的更深入理解,并注重对学生演唱、演奏等音乐技能的培养,进而促进对海南黎族音乐的传承保护;最后,打造黎族音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地方高校可进一步尝试打造黎族音乐实验班,此类班级学生主要由黎族学生组成,并聘请一些黎族音乐人才来进行授课,传授实际音乐技能,并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学费资助、演出奖励等,为黎族音乐传承储备人才,进一步使黎族得到有效的传承保护。除此之外,在黎族音乐教学网站、黎族音乐选修课、黎族实验班等的基础上,还可与地方社会企业进行交流合作,通过黎族音乐、黎族乐器制作等途径赚取一定经济收益,不断将黎族音乐由地方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从而实现黎族音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使立足于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有效完善。
(三)建设海南黎族音乐特色教材
对于海南黎族音乐特色教材的建设而言,可借鉴一些专业著作,诸如《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海南黎族民歌研究》《三亚黎族民歌》等,在此基础上,加大对黎族民间音乐的采集、整理,并广泛听取海南黎族音乐民间传承者的意见,全面深入研究黎族音乐特征,为传承海南黎族音乐和创作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提供有利条件。在建设教材过程中,要注意防范理论性过强、可读性不足等问题,必须要把控好质量关,切实做到教材简单明了、难易结合,确保教材可同时满足非音乐专业学生和音乐专业学生的共同学习需求,最大限度为学生编写一套可紧随时代发展的高质量教材。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因材施教,引入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不仅要鼓励师生积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还要广泛邀请黎族音乐专业人士进入校园为学生授课,切实开拓学生学习理解黎族音乐的渠道。具体而言,一方面要鼓励师生进入社会进行交流、采风等活动,在社会活动结束后,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与社会活动相关的交流探讨,以帮助学生领会掌握社会活动中累积的多样丰富黎族音乐知识;另一方面,广泛邀请黎族音乐专业人士进入校园,并以黎族音乐传承为主题开展丰富的专题讲座、演出交流等活动,如此一来,既能够提升黎族音乐课内外教学形式的豐富性,还可调动起学生学习黎族音乐的主观能动性,为海南黎族音乐传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音乐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将中华民族本土音乐放在首要位置,倘若一味追捧西方或其他流行音乐,而对传统民族音乐视若无睹,最终必然会造成民族音乐的不断衰退直至消亡。传承海南黎族音乐依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地方高校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要革新思想观念,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提高对海南黎族音乐及其类型的有效认识,加强对海南黎族音乐传承及其困境的深入分析,依托地方高校音乐优势,推进黎族民歌文化研究,培养海南黎族音乐人才,建设海南黎族音乐特色教材等,积极促进海南黎族音乐的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曹时娟,李阳.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推动黎族音乐发展——“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音乐,2015,13(4):215.
[2]董怀岩,曹时娟.黎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地方高师音乐教学改革[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5):129-132.
[3]张睿,徐敦广.管窥海南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中的困境及解决方案——以海南黎族民歌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5,25(1):54-57.
[4]张睿.论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音乐文化中大可作为——以海南黎族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3(12):106-107.
作者简介:黄河(198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三亚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合唱指挥。
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黎族合唱指挥艺术人才培养”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A-04-(067)-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