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成效、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2020-02-21王玉冰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融合信息技术

王玉冰

摘 要 媒体融合时代,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成效,不仅事关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更事关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作用的发挥。文章以高密市融媒体中心为例,浅析当前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所展现的成效、面临的困难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信息技术;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2-0097-03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蓬勃兴起,近年来,传统媒体的载体、内容、受众正发生剧烈变化,生存空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传统的县级媒体遭受到的冲击更加强烈,面临着迫切的转型压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的重要工作,而且肩负着推动县级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同时“坚定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必将给县域媒体带来焕然一新的面貌”[ 1 ],既充满了挑战,也蕴含着重大机遇。在此,自2019年以来,高密市融媒体中心进行了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总体实现了持续推进、协调发展。

1 建设成效

2019年8月,高密市整合原高密市广播电视中心和原潍坊日报社高密分社成立高密市融媒体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优化组合县级媒体资源,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目前,融媒体中心建设基本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种渠道传播”的融媒体采编流程目标,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融合宣传格局,建立起了“声、屏、报、网、微”一体化全媒体平台。建设发展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坚持“融合统一”,融媒事业实现“一体发展”

一是思想融合统一。针对县级融媒体中心与传统广电、报纸的定位区别,和单位整合过程中产生的认同问题,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会,廓清发展思路,明晰发展路径,着力破解传统媒体思维定式,移动优先、一体发展等新媒体思维不断增强,为深入推进改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队伍融合统一。根据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整合采编队伍成立采编中心,统一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与新媒体的新闻进行采编,定期举行理论和业务集中培训,成立17个联合采访小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初步实现了单一型记者向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复合型记者转变。

三是传播融合统一。针对融媒体时代信息分发要求特点,充分利用建成的指挥调度平台和生产管理系统,统一负责全媒体新闻产品的采集、生产、分发,基本形成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平台分发”的多元传播格局,初步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目标。

1.2 坚持“内容为王”,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是在深度报道上做文章。针对县级媒体节目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够的特点,强化受众意识、精品意识,下大力气进行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后推出了“文明实践微讲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产品,全力打造了《新闻会客厅》《局长有约》等深度报道类节目,“打造精品内容、特色内容、高品质内容将会是主流媒体价值重现、重点发力的一个优势领域”[ 2 ],从而进一步提高受众群体。二是在聚焦聚力上做文章。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加强对《高密新闻》《凤城民生》等电视栏目和《今日高密》报纸的新闻策划,不断增强议题设置能力、信息聚合能力、精准传播能力,两档电视栏目每月播出稿件近400条;《今日高密》报纸每月刊发各类稿件300多篇,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三是在深度融合上做文章。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高密融媒”“高密市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和“爱高密App”等“两号一端”每月推发各类宣传报道稿件超过1 200篇,同步开设党建、文明实践、健康、城市小管家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板块,充分发挥出了移动优先的作用和优势。

1.3 坚持“技术支撑”,全媒体传播矩阵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主动对接省级技术平台,建成使用市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平台和生产管理系统,基本打通了与省“闪电云”平台间的有效链接,为新闻的多元傳播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二是坚持“移动优先”,积极抢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分发传播渠道。“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其中手机网民占全体网民的比例为99.3%。而基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大量新媒体和自媒体的诞生大大方便延展了普通公众的表达空间,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声。”[3]在此形势下,先后推出了“高密融媒”“高密市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和“爱高密”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载体,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重点打造的“爱高密App”下载量突破10万户,App装机量超过我市人口比例的10%以上,同时阅读率、点赞率、转发率实现稳步提升。

1.4 坚持“媒体+”探索,社会治理新平台建设成效初显

按照“融媒体改革”要求,深入挖掘“爱高密App”价值,积极探索“媒体+政务”“媒体+服务”模式,初步实现了由单纯的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的延伸拓展。主要表现在三点:

一是手机问政平台有序推进。开设“问政”子板块,群众反映问题各职能部门依据工作职责在3至5个工作日内进行回复,同时市综合治理中心及时跟进督办,有效助力社会矛盾化解;与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联合推出电视“问政”《局长有约》栏目,邀请市领导、市直单位负责人、镇(街、区)负责人现场解答市民诉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居民可以通过登录“爱高密”App报名参与现场提问,现已播出5期,效果良好。

二是文明实践平台有序开展。与市文明办联合推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微讲堂”,先后开展了《讲好雷锋故事,做新时代文明少年》《居家高效学习三部曲》等直播,有力传播了文明新风尚;开设“文明实践”板块,将志愿者认证、志愿服务队伍创建、志愿服务活动发起等志愿服务线上办理,全力打造“移动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截至2020年9月,注册志愿者数超过1.1万名,团队达到148个,活动总时长超过4.8万小时。

三是社会民生平台有序进行。开通了“政务号”,积极沟通协调县域内各个政务单位、乡镇机关的政务自媒体入驻,目前,已与3个镇街、单位实现政务对接,实现了“内容各自推发,平台集中发声”,畅通了政务信息流通渠道,放大了传播效应,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2 存在问题

在探索前行中,从无到有,由合到融,县级融媒体中心取得了明显实效,实现了稳健发展,但事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不论是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还是通过平台搭建“媒体+政务”“媒体+服务”等,都需要熟悉该项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据调研,61%县级融媒体平台运营人员为在编兼职或者无编制人员,部分县甚至整个新媒体运营团队人员均为兼职……专业性低、精力分散、缺乏青年力量是当下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常见现象。”[4]目前,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口,尤其是在新媒体平台运行、产品开发等方面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同时,受县级媒体覆盖面窄、待遇低等原因影响,难以引进高水平人才,以高密市融媒体中心为例,现有采编力量多为“半路出家”,总体业务能力不高,难以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节目体系;人员年龄结构老化,职工平均年龄超过48周岁,年龄导致相当比例人员传统媒体思维固化,媒体融合思维转换不彻底,思想观念跟不上媒体融合要求,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不强,适应媒体融合的新形势、新机制存在一定困难。

2.2 渠道推进不够畅通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强调服务群众,突出服务事项……不仅要具备一般媒体的属性与功能,而且还要具有多方位、多领域、多终端、多样化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能力。”[ 1 ]这一目标的实现,最基本的就是要实现媒体与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充分融合,实现与全市的政务、服务性数据资源连接,实现政务部门、公用事业等端口在平台入驻,但目前由于部门利益、技术等诸多原因,数据资源对接共享、平台入驻等业务进展障碍多、困难重重,工作推进不理想,以“爱高密App”為例,目前仅入驻6项本地服务,12项第三方服务;与3个镇街、单位实现政务对接,“媒体+政务”“媒体+服务”价值挖掘与目标要求相差较大。

2.3 技术支撑实力不强

“先进技术是支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核心驱力,也是维持和保障基层媒体业务发展的原动力。”[5]目前,在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省级技术平台”支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技术模式,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与省技术平台对接,由省平台提供平台支撑,但在实际运行中,省平台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提出的一些个性化需求方面,技术支持、功能开发还不够完善,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自身熟悉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与媒体融合发展密切相关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严重缺乏,技术储备与需求相比差距较大,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 发展对策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既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探索性工程,面对制约瓶颈,只有不断突破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需求,做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工作。

3.1 加快思维转换,着力实现观念突破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首先要通过切实措施实现机构和全体员工观念的转变和创新,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和互联网发展规律来提升自身的互联网本领和能力。”[6]推动“主力军”向“主阵地”全面转场。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角色、新要求,着力突破原来“报纸人”“电视人”的思维定式,积极树立互联网意识,了解互联网技术,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传播渠道、传播特点,加快转换思维,不断增强自己作为媒体人的“融”理念,催动真正实现从相“加”迈向相“融”,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3.2 适应融合要求,着力实现双翼齐飞

内容和技术是媒体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翼”。两翼齐飞,融合发展就能形成优势互补、此长彼长的倍增效应。缺少了好的原创内容,技术创新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媒体融合就会成为“新瓶装旧酒”;缺少了先进技术的支持,优质的内容只能停留在报、刊、台,进不了网、端、微,解决不了精准供给的问题,因此,要坚持内容与技术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在不断提高媒体策划水平、增强议题设置能力、信息聚合能力、精准传播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介给传播领域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推动媒体的竞争力提升,做大做强舆论宣传。

3.3 抓好人才建设,着力实现队伍重塑

“一切媒体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较量。有了人才,才会生产出优质内容……聚集起用户受众。”[7]因此,要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点引进懂互联网的新媒体人才、技术人才和各类复合人才,抓好关键岗位、重点岗位人员和紧缺人才的培训,着力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同时,要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强化绩效考核,实行能上能下、多劳多得、质优酬高公平机制,彻底打破大锅饭,让懒人、闲人没有市场,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待遇、有地位,从而激发人员潜力,实现队伍重塑,锻造一支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熟悉业务的新闻队伍。

4 结语

总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新生事物,是适应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传播方式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将出现诸多未知的新问题,也将面临许多未知的新挑战,不可能一蹴而就,将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和探索创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方提,尹韵公.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N].光明日报,2019-09-23(05).

[2]管洪.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下的媒体深度融合[J].新闻战线,2018(8):5-8.

[3]贺春兰.传媒业社会责任回归赢得公信力[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9-01.

[4]刘鹏飞,周文慧.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展、问题及建议[J].新闻战线,2020(1月上).

[5]徐迪,张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技术突围路径[J].中国出版,2019(5):13-16.

[6]郭全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进展、难点与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9(7).

[7]龚克.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9-06.

猜你喜欢

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融合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贫困地区县级融媒中心解决方案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路径探析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与未来方向研究
苔花初绽放 未来更可期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