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2-21殷业欣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殷业欣

摘 要: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阶段,避免“大水漫灌”和实现精准扶贫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仍然较低、发展水平滞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加之越往后扶贫难度越大,精准扶贫实施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增强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6-0029-02

目前学术界关于“精准扶贫”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其含义的解释主要是来自政府的官方文件中。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对不同地区的贫困、不同类型的贫困做到精准识别,坚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集中最大力量和最大资源对其进行帮扶。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號。”现在我国的扶贫工作仍然在路上,还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把精准放在首位,确保政策有效落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为如期达到全国贫困户稳定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我国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努力确保在现行标准下全面实现农村人口脱贫。我国主要实施了发展产业助脱贫、转移就业助脱贫、实施异地搬迁助脱贫、教育帮扶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助脱贫、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助脱贫、改善生态助脱贫的措施,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

一、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发展难度大。农村地区交通状况差、产业起步晚,没有成规模和质量均优的龙头企业、完整的产业链和大容量的成熟市场,这使以产业带动发展推动扶贫工作难度较大。同时,发展农业产业的主体力量不足,部分农户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期待依靠政府的帮扶资金度日,不思进取,对于发展产业、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脱贫信心不足[1],这使产业发展缺失了重要的主体力量和积极性,增加了产业发展的难度。

2.金融扶贫措施落实不到位。从金融机构来看,金融机构为防范和控制借贷风险,向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的信心不足,没有同贫困户之间建立起有效信任关系,存在一定的惜贷和慎贷的情况,这导致很多原本是给贫困户的信贷指标流向了个体工商户和当地的规模企业,容易造成“扶富不扶穷”的情况。从贫困个体自身来看,由于思想保守、不愿意主动接受新事物、新理念,部分贫困群众不了解金融扶贫政策,不清楚如何申请贷款、如何使用贷款,甚至有的贫困群众不愿意贷款,存在“脱贫不能靠贷款”的错误认识;还有的贫困户存在信用问题,认为扶贫资金不需要还,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导致金融扶贫措施难以落实。

3.干部队伍在工作中存在不严不实的问题。有的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有工作能力却不愿意作为。例如,为了赶进度、应付检查,工作粗略急躁,存在很多扶贫措施没有真正落实下去的问题;个别地区干部认为本地区贫困人口不多,按时脱贫的任务不重,工作进程缓慢;还有干部将贫困工作文件化、会议化、形式化,把大量资金使用在制作挂图和展板上[2]。部分干部将个人感情夹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推荐贫困户过程中存在优亲厚友现象,庸俗党群关系、割裂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4.扶贫对象缺乏自我发展脱贫的动力。贫困户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安于现状,严重缺乏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消极等待政府扶助被动脱贫。还存在很大一部分群众不愿意退出贫困队伍、害怕脱贫,对补贴和各种帮扶资源产生了依赖[3],甚至有的贫困户对自己享受的扶贫政策不够了解,也不够清楚,对帮扶干部与他沟通发展生产脱贫的问题不感兴趣,更多地关注帮扶干部没有带来的慰问金。

5.缺乏稳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已经实现脱贫的群众中,有的获取持续稳定收入的能力还不强,家庭抗风险能力较弱。如何进一步加强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政策的衔接,防止“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特殊贫困群体再次返贫,如何通过产业培育、就业促进和能力素质提高等方式进一步夯实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需要深入思考。

二、增强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培植支柱产业。培植区域特色支柱产业需从完善基础设施、干部带动、多个方面努力,促进其协同带动产业发展。一是改善贫困地区交通状况和完善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产业的基础条件,建议实施村级道路通畅工程,规划道路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建设交通运输主通道,完善县域公路网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完善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结合各地的农业条件培育具有鲜明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加大对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把培育支柱产业作为脱贫的重点内容。三是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规划建设切实可行的红色旅游风景区、乡村旅游农家乐,通过发展旅游业和生产特色旅游产品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2.切实落实金融扶贫措施。在制度层面,建立借贷贫困农户销售奖励制度,根据特色产业销售额进行奖励,设置多种奖励类别,提高其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通过金融扶贫带动产业的发展。建立“信用农户”年选制度,严厉打击逃债行为,约束贷款个体农户遵守借贷条款按期还款。加强对贫困群众珍惜个人信用值的教育,对其不守信用的后果进行警示,树立做讲诚信的好客户的意识。推进农村青年和妇女创业等相对弱势群体小额贷款工作进度,简化繁杂的手续,对青年和妇女及社会其他弱势群体实现优惠放贷,推动贫困人口顺畅借贷[4]。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干部行为。首先,建议完善村干部选拔制度,注重选拔和培养青年干部,鼓励青年干部运用新思维和新理念大胆创新、大胆做事,建立干部任用长效机制。其次,建立完善的干部考核制度,将干部精准扶贫工作成绩纳入综合考评,将扶贫政绩与干部晋升相挂钩,依据扶贫干部扶贫成效的程度进行奖励甚至破格提升,以制度化的方式端正干部态度、规范干部行为[5]。此外,改善干部的工作方式,干部们应选择更加亲民、通俗的工作方式,例如在向群众了解情况或讲述政策时,以方言代替普通话、以口语化沟通代替标准化沟通,有助于贫困群众更好理解,有助于减少因理解偏差而使贫困群众与干部之间产生摩擦,有助于提高干部队伍精准扶贫工作效率。

4.坚持因人施策的原则助力脱贫。对于特殊贫困群体,如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老人,他们脱贫致富需要更大力度的帮扶和带动。对此,建议建立村级贫困识别调查组,逐村、逐户摸底调查,精准识别每户致贫原因,包括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基础设施落后致贫、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致贫、因残疾、智障致贫等,在此基础上精准识别需要基于特别扶持的贫困个人。因此,对于家中子女多因学致贫的,通过设立村镇教育基金对其子女进行帮扶;对于因某个人重大疾病、慢性病而致使家庭贫困的,对病人进行签约救治;对于家庭有闲散劳动力、就业信息不畅通致贫的,则为他提供劳动就业信息并對其进行劳动力培训;对于残疾、智障等无劳动能力的个人,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为其申请低保金等帮扶资金。在脱贫攻坚最后的关键期,扶贫工作须瞄准贫困对象,具体到因人施策,给予贫困个人有效的帮助,通过贫困个人脱贫带动贫困家庭脱贫。

5.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愿望。当前扶贫工作不止于在短期内扶助贫困人口脱贫,更要扶起其通过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志气和教会农民致富的智慧,因此必须对贫困人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政策引导,提高贫困群众脱贫的自信心、积极性,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个体意识到其自身力量的重要性。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培育贫困农户发展能力,只要创业想法好,具有实质脱贫致富的产业,就给予贷款政策优惠及技术指导等服务。

6.建立精准脱贫长效机制。各地区应充分利用大数据这一重要的信息资源,使用大数据思维和信息技术,建立切实可行的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动态管理的信息系统,促进扶贫开发资源的高效整合,提高识别贫困户的精准度和动态监管贫困情况的精准度,为精准处理贫困问题提供基础[5]。同时加强党群关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深入学习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讲话和思想,坚持“五个一批”,按照“六个精准”的脱贫要求,继续完善产业脱贫规划、转移就业脱贫规划、易地搬迁脱贫规划、生态脱贫规划、教育脱贫规划、健康脱贫规划、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脱贫规划,建立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总之,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实践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各地仍需要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全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典型范例,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症下药,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  王太明.新型贫困的主要类型、成因及治理对策[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10-17.

[2]  毛勇,马玲,方勇.大别山区精准扶贫的做法、问题与对策——以舒城县开展精准扶贫为例[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7,(3):22-27.

[3]  卜红双,王太明.精准扶贫思想的精神实质及实践路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35-42.

[4]  王国勇,邢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15,(9):46-50.

[5]  卜红双,王太明.扶贫工作队伍人力资源开发困境、成因及路径——以精准扶贫为视域[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7-104.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