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象形字“取象”溯源及其审美价值
2020-02-21张玉梅
张玉梅
(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40)
本论文着眼于汉字形成阶段的“取象”造字展开讨论。所说的象形字就是传统六书中的象形字,和它对应的“取象”法为物形法。当某个象形被假借了,此时也会出现“取象”中的借形法的概念。物形法指汉字的字形“取象”于事物形体的方法。借形法即假借已有字形作为同音字或者音近字的字形的方法。“物形法”概念基于汉字“取象”造字阶段,“象形字”是传统六书构形法中的概念,二者的区别可以用“高”字为例简单说明:“高”这个字在传统六书框架下,一直是有争议性的字,有人说它是象形字,因为它像台观高之形;有人说它是指事字,因为它表示台观之高的抽象概念,似乎各有道理。但如果从“取象”造字解析,则绝无争议:因为它“取象”于台观之高,台观是物体,所以它属于“取象”的“物形法”。因论证焦点不在于六书辨析,所以本文忽略“高”类字的六书归属争议,直接将这类字归入物形法中的象形字讨论。
本论文主要考察六百多个“高频字”①取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的“表1报纸、广播电视、网路用字总表”的前606字,它们的累加频率为80%。中81个象形字,所有字的考察思路为:通过追溯到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阶段的取象和六书,看它们今天的“取象”和六书,以及字形、字义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发展演变的规律,得出相关结论,考辨意义。以下行文中,用字形领起时,引用《说文》、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字形,并引证今人较为权威的考释进行分析。这里引证的权威考释主要出自《古文字释要》,简称《释要》。并直接在后面标注页码,形式为pxx。每个字例先列结论性词条,行文格式为:字头-古文字-古文字或繁体字六书/简化字六书——古文字或繁体字取象/简化字取象。之后,再做较为详细的解析。
一、象形字取象从简,古今基本未变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象形字字形较为复杂,因为是取象或描画于实物而造字的。其实不然,我们发现,现代汉语高频字中的象形字,主流恰恰是从简的,字形不可谓繁复。它们以物形法取象,古今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字总计34例:
这类字还有水、目、户、川、果、火、禾、虎、口、米、人、日、山、石、手、首、向、象、行、月、子、足、力、立等,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它们的象形性普及化较强,也因本文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解析。
二、后起字加强取象表意,字形繁化
造字之初,本字为物形法取象象形字,不过很快就被假借了,成为借形法取象的假借字。既有假借,就又有了表本义的后起字,这些多为加旁形声字,义类法取象。这些字代表了汉字的繁化演变的一面(这些后起字多不是现代汉语高频字),比如以下16例18字(后起字有1例2字者):
上述文字的初文虽然是物形法取象,但字形普遍简单。倒是后起字因增加了新的偏旁,所以字形较初文都更繁化了。由此可见,后起字字形繁化,也是汉字演变的规律之一。
三、简化字保留取象神韵,或回归古朴取象
这里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有些以物形法取象的象形字,经过了人为简化成为今天的简体字,但其原初的取象仍清晰可见,或者简化得颇得取象神韵,比如以下8例:
第二种:现代汉语有些常用字,字形颇为简单,人以为从繁体简化而来。殊不知,这个字形其实正是最古朴的固有的古文字,比如以下4例:
四、被假借的象形字取象从简,字形稳定
除了上面所列34字,高频字中还有一类字,它们原本是物形法取象的字,字形也较为简易。后来字形被假借了,又有借形法取象的假借字。这类字的字形也很稳定,比如以下6例:
五、字形隶变后取象弱化,但仍可辨析
象形字的字形来源于取象实物,因而具有图画性,这是“象形”得来的原因。不过汉字发展中的隶变、楷化将有曲折的笔致变为横平竖直的笔画,于是今天看到的象形字,取象毕竟是被弱化了。比如以下5例:
六、简化字字形纯粹符号化
除了上述主流,汉字发展还有支流。有的字在简化字改革中,原初的取象已经不可分辨,字形纯粹符号化了。比如以下3例(字头斜杠后的为繁体字):
七、结论:不变的“取象”及其审美价值
总结上文的逐字考察可以得出结论:有些象形字从造字之初,取象即从简,字形并不复杂,比如:合、回等字。有的简化字,保留了取象神韵,比如:干、带等字;有的简化字,其实是回归了古文字原初的取象,比如:电、个等字。有些象形字被借形取象,成为假借字,但是直接借形过来的初文并不繁复,比如:巴、黄等字。有的字,经过隶变,取象虽然弱化了,但仍然可以辨析,比如:心、考等字。另外,古文字的考释很多目前尚未定论,比如“告”字(甲骨文)(金文),一说:告为斧形,刑牲之具,刑牲以祭曰告。这是象形字,借代取象法。今天的简化字承《说文》小篆字形,从牛从口,会意字,顺递法取象。又如“气”字,一说:许慎和王筠据讹变的小篆字形解释气,取象于气之重迭和流动而造字。这是物形法取象,象形字。一说:甲骨文气形,为干涸之意,用为云气是假借字,借形法取象。再如“会”字(甲骨文)(金文)。一说:取象于器盖相合之形,所以为合之义。象形字,物形法取象。另一说:取象于有盖之器,字形中器、盖分于上下,中间是细切之肉。所以会本为形声兼象形字,物形法取象。以上告、气、会3字,虽然考释说法不一,不过总体看其字形,要么造字之初取象就简易,如告、气;要么简化后字形简易,并保留了取象之初的神韵,如会字。所以,这样的字也和前面的57字是一致的。于是取象从简字总计60个。
如此,论文考据的81个象形字中,除了万、东、无这3个简化字,它们的字形纯粹符号化了,是绝对的少数;其中60个象形字从古至今一直执着于取象从简,占绝对主流;其中不(柎)、己(纪)等18个象形字的后起字字形是繁化的,繁化的原因是累加了用来突出字义的形旁。
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它不以简单字母记录汉语,它要“取象”,“取象”虽然是提取事物之特征,并非描画事物全体和细节,但总体终究还是比字母“繁复”了些,但这是汉民族形象思维的外在表现;同时,文字符号毕竟只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书写简便、快捷、实用是它基本的实用功能,于是这“简便”与“繁复”便产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取象从简。字形从简是象形字演变的主流,繁与简之间不变的是“取象”,它让字形既简单又能表意。后起字的增繁现象是同样的道理,一旦字形原初的“取象”不明了了,那么就不惜再“取象”一次,增加一个可以表意的偏旁。
结论:从现代汉语高频象形字演变的轨迹看,无论象形字形主流从简,还是后起字字形增繁,不变的是汉民族要在字形上“取象”的思维,“取象”思维是汉字从古至今延续的主流文化现象。
审美价值:汉字“取象”思维的文化特色,有助于我们从“字象”角度拓宽“诗象”“诗文意象或意境”等方面的审美体会。比如可以察看到四类“字象与诗象融合”的情况:字象与诗象吻合,诗中用词本义;字象与诗象吻合,诗中既用本义也用引申义;字象与诗象吻合,诗中用引申义;虽用引申义,但诗象回归字象本源。①张玉梅、申雨喆《字象与诗象的融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7年第7期.又如,结合《文心雕龙》语言文字观,从该书“天象”“易象”等概念入手,可以看到汉字的“字象”与诗歌的“诗象”融合生发,辉映成趣,诗象既来自事物之象并高于事物之象。②张玉梅《〈文心雕龙〉视角下的字象与诗象》,《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还可以关联陈望道先生关于文辞、语辞的广义修辞观,既可见审美视角的取象造字修辞,亦可见创作视角的取象用字修辞,以及中庸思想决定的取象双形修辞及字象修辞整体等。③张玉梅《论字象与修辞——以〈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札记〉为例》,《当代修辞学》2020年第1期.关于“字象”审美论题,拟作系列讨论,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