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据式审计模式应用研究
2020-02-20彭士华
彭士华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审计工作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审计工作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因此,本文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据式审计模式应用展开研究,立足于数据式审计的基本特征,以及信息化对高校审计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数据式审计模式在高校中的有效应用。以期不断提升高校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 高校 数据式审计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高校传统审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无法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审计工作,面临着亟待改革创新的现实问题。因此,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应注重审计模式的改革创新,探索数据式审计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途径,使审计工作人员转变传统审计工作理念,更好的完成高校审计任务,促进高校审计工作发展。
一、数据式审计的基本特征
(一)审计对象为电子数据
数据式审计的最显著特征,则是直接利用电子数据,在开展数据采集工作时,数据式审计能够深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有利于挖掘较为广泛的和深度的数据资源,对这些数据资源加以分析和处理,同时充分联系审计部门采集的外部数据,进行统筹分析和处理,进而得出具有价值和实用性的信息。通过运用数据式审计模式,审计工作人员不需要在运用传统的纸质会计账簿开展工作,节省了大量的审计工作时间,同时也不是运用电子账套开展工作,而是运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直接作为数据式审计的对象。
(二)扩大审计内容和范围
运用数据式审计模式开展工作,审计工作人员可运用的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审计工作人员不再受到传统账套和财务信息的限制。数据库中所储存的信息内容,其中涵盖业务数据和外部数据,审计工作人员可将審计相关数据均作为采集的内容。信息中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诸多综合性的信息内容,这些内容是审计工作效率提高的有效保障。同时,若运用传统财务账套开展审计工作,很难以获得诸多类型的信息,但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数据的处理能力不断增强,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精准的处理,也为数据式审计模式的应用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这种审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手工审计工作的弊端,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
(三)数据分析的审计方法
传统手工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通常与会计人员相似,均是进行反复的核算工作,运用详查法保证薄记的精准性。然而伴随我国审计行业发展,运用详查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求。为了能够减轻审计工作内容,合理将审计范围缩小,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审计工作人员开始运用数据统计进行审计工作的抽样审查,通过抽查的方式评价整体效果。审计方法的转变改变了审计工作性质,形成了现代审计。借助计算机技术高速信息处理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工作不在繁琐和复杂,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因此,审计工作人员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选取哪种审计方法,而是如何分析和处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数据分析法是审计工作的主要方法。数据式审计模式能够直接处理和分析数据库中的底层数据,不同种类的数据均可进行有效处理,满足审计工作的目标。
二、信息化对高校审计产生的影响
(一)转变审计工作理念
信息化背景下,审计人员工作模式逐渐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审计工作发展,高校审计工作人员均运用信息手段开展工作,所面对的工作内容也不断革新。因此,这需要高校审计人员不断革新工作理念,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规律,立足于整体审计工作,认真梳理审计工作内容,突破传统审计工作的局限性,进而使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高校审计工作人员通过转变工作理念,运用数据软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运用开发性思维进行审计工作,逐渐发现传统审计模式的弊端,以及审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价值的解决对策。
(二)创新审计工作方法
我国审计工作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分别为账项导向、制度导向、风险导向,以及对应着相应的审计方法也有所差异,包括账目凭证的详细审计,到基础的抽样审计和风险评估分析为基础的抽样审计。伴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我国审计工作逐渐引入了计算机技术。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所面临的数据数量均逐日递增,并且种类极为丰富,想要保证审计模式全面覆盖高校审计工作,则需要将审计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改革传统的数字审计模式,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所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具有风险意识的审计工作,能够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发挥高校审计工作的真正效能。
(三)审计人员需求增加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审计工作想要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和长远发展,则需要具备专业审计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现代化人才,对高校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相关的知识,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并掌握如何有效加以应用,深入挖掘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不断拓宽其深度,进而从机制层面给予有价值的建议。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审计工作人员均为财经、工程管理等专业毕业生,他们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内容,但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却了解甚微,导致高校审计工作发展滞后,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高校审计工作人员自身信息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阻碍了高校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据式审计模式应用对策
(一)数据采集
财务数据始终是工作中的敏感点和重点关注内容,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同时也需要注意,财务信息系统和数据不能受到损害。基于此,高校在运用数据式审计模式过程中,应单独购置审计系统,为保证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应为其加固防火墙,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和设置访问权限,只有录入系统内的审计工作人员信息方可运用和查看信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不受窥探和丢失。同时在信网中心托管,能够保证审计服务系统得到双重守护。数据采集过程中,每年底可将数据库中的所有财务信息内容复制到审计服务系统中,从而减少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影响和干扰。将所有数据拷贝后,依照项目的审计范围和时间,借助审计系统进行财务数据的采取,将其纳入审计数据库中。这样一来,能够储存高校每年的财务数据内容,可将其通过信息系统在同一界面呈现出来。
(二)数据转换
借助财务数据的字典,与审计项目需求相结合,将高校审计数据库中的初始数据内容,运用SQL语言进行数据信息的格式实施转化,并将其中的字段进行重构,进而呈现出具备审计特征的中间表。例如,项目科目汇总表内涵盖的内容,包括部门编号、项目编号、名称、经济分类科目编号、借贷方等,即通过将审计系统中的初始数据和凭证进行整合和重构。通过这种数据转换的方式,能够将审计系统中的初始数据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将其转化为高校审计工作人员可运用的语言信息,有利于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完成高校审计项目。
(三)数据分析
高校审计工作在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可借助基础运算符将数据字段进行有效的运算,并将获得的中间表进行有效的整合、关联,保障其中的逻辑性,进而形成标准化数据分析模型。然而标准化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审计工作人员,高校的审计工作人员应具备扎实审计知识基础和现代化技术手段,高校应加以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使其在信息化背景下,能够更好的完成高校审计工作,适应审计工作的行业发展需求。高校也应注重引进复合型审计人才,强化高校审计工作人员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更好的进行数据分析。
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高校审计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信息化背景下,数据式审计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当前需要高校不断转变审计工作理念,革新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加强掌握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审计人才培养和引入,推动高校审计工作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金金.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数据式审计模式运用的探索[J].经济师,2019(07):112+117.
[2]胡雨村,杨宁,杨兆越.数据式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策略[J].中国商论,2019(12):166-167.
[3]陈莹.数据式审计新模式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6):66-67.
[4]郑顺伍.建设审计数据中心是开展数据式审计的有益实践[J].现代商业,2018(24):19-20.
作者单位: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