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贸易互补性研究
2020-02-20迪拉热·托乎提
迪拉热·托乎提
摘要:研究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贸易互补性对促进中乌两国在农业、经贸和棉花深加工技术交流方面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乌两国棉花贸易现状、生产区位、技术优势及潜力互补性进行探讨,利用中乌2008—2017年10年间棉纺织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进行了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贸易互补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贸易互补性存在较大潜力,但两国棉花贸易受汇率、政策、生产技术、安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因素影响,2008—2017年间两国棉花贸易额额并没有持续递增,而是呈现不稳定的波动趋势。因此,为促进中乌两国在农业、经贸和棉花深加工技术交流方面的深度互补,加强投资法律的实施、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体系和棉花生产技术合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 乌兹别克斯坦 棉花 贸易互补性
一、引言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大力通过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对能源、原料等的初始商品的需求快速提升,具体表现为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类商品[1]。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访问中亚国家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旨在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加深我国与中亚各国间的经济往来、提升地区间的发展空间[2]。因此,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后发优势大力发展与中亚国家贸易,基于地区间贸易互补性,使中国与中亚国家积极建立紧密的新型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除了发展建立能源和原材料类商品间的互补性之外[3],还应通过产业技术合作构建产业链内的贸易互补关系,尤其是在资本与技术产业内开展深入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带动我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一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4]。但是,目前我国在在大型机械器材类商品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也在食品与原料生产上不具备比较优势,更为紧迫的是该竞争力呈继续下降状态[5]。其可能的原因是,我国当前已从资源密集型产品转变为劳动密集型出口,且也正在向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变[6]。
可以发现,当前研究我国与中亚贸易互补问题的文献只是地区角度进行研究,很难解释各国宏观的贸易趋势和特征;首先,研究内容较为宽泛,主要针对中亚5国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其次,上述文献只是利用历史数据研究双边过去贸易现状,而没有对贸易的互补状况做出分析。因此目前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中乌两国间的经贸合作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对研究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贸易间的互补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依据。
二、中乌棉花贸易现状
自1992年1月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加。中乌经济互补,地缘相近,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先决条件。乌兹别克斯坦主要从中国进口机械设备,农业和化工产品,钢铁材料,石油等,对中国出口天然气、天然铀和棉花等原料产品。当前中国已成为乌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以及棉花出口目的国进口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占其产量的40%左右。到2018年,乌中贸易额约64.28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占乌外贸总额的19%,比重增加0.6个百分点。其中,中方出口35.59亿美元,增长30.4%,占乌进口总额的18.2%,中方进口28.69亿美元,增长41.6%,占乌出口额的20.1%,中国为乌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并且首次超越俄罗斯,成为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18年,乌籽棉产量230万吨,皮棉生产81.84万吨。乌棉纺织品出口大幅增加,出口额16.03亿美元,增长41.4%。
三、中乌棉花生产区位、技术与潜力互补性分析
(一)中乌棉花生产区位的互补性分析
多年以来,中乌在棉花行业不断加强沟通与合作。为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组织的高效机制,乌兹别克斯坦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关系部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这对我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棉花贸易增添了新的优势。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一个双重内陆国,地理位置特殊棉花产业为其优势产业。而我国人多地少的自然禀赋决定了我国棉花需求长期处于短缺状态,产量不足已成为为常态。虽然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在地理位置上不接境,但为乌兹别克斯坦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的改善、就业的增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乌兹别克斯坦国内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资源互补贸易往来日趋繁荣。两国在自然资源、农业环境、科技交流、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着较高的相似性与互补性。
(二)中乌棉花生产技术的互补性分析
2019年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面积1500多万亩,占中亚国家棉花种植总面积的50%,在该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面积均种植棉花,植棉及其相关产业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但现实的问题是,乌兹别克斯坦大部分农田平整度较差,且多为盐碱干旱地,水资源分布不均,灌溉设施和配套植棉技术落后,该国棉花生育期缺乏盐碱地治理和管理、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高效利用等技术,导致土壤肥力不足;棉花营养生长期控制不及时,化控不到位,导致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植保长期以来以生防技术为主,低毒农药严重匮乏,防治效果见效慢;机械化程度低,与田间机械化管理要求严重脱节,棉花产量较低。而我国的棉花科研实力强大,完全可以将优势科技转移至该国。因此,为为加快引进中国棉花生产技术,该国成立了中国植棉技术引进委员会。同时,我国对该国正在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建设联合实验室、开展共建棉花制种车间等合作项目,中国技术让乌兹别克斯坦提升了棉花生产能力。
(三)中乌棉花产品潜力的互补性分析
中乌两国均为农业大国且在经济、技术及生产要素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发展农业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棉花贸易间的合作关系,我国对棉花的需求量很高,而乌兹别克斯坦在棉花生产方面有较强的优势。从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来看,我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有较强的贸易潜力。近两年,乌兹别克斯坦先后开始发展国内制造业、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转型,紡织服装业作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棉纱产业正在借道“一带一路”进入内地市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乌兹别克斯坦与我国的棉花产业贸易将更加深入和全面,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纺织品出口正面临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包括棉纱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贸易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建厂,用乌棉生产棉纱后做出口贸易。
四、中乌棉纺织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一)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2008-2017年棉花进口情况分析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乌兹别克斯坦农业以植棉为主,植棉业是农业的专业化部门,2008年至2017年我国进口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图1),尽管贸易量会随两国经贸关系、国家政策、汇率变化以及生产技术的影响。但总的来说,中国进口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在10年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8年至2012年,该时间段内中国进口该国棉花快速增长,虽然波动但增长劲头依然强劲。第二阶段,在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进口该国棉花趋于下降趋势,可能的原因是,受两国政策调整、进出口渠道多元化以及棉花产量影响目前依然处于较低状态。同时,因乌兹别克斯坦棉纺织业发展需要,从2020年起将停止棉花出口。在政策引导下,该国棉花出口量持续下滑、纺织品出口量逐步增长。
(二)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2008-2017年棉织物进口情况分析
同样,针对2008年至2017年间乌兹别克斯坦进口我国棉纺织物情况看(图2),可分为两各阶段进行分析。第一阶段,由于两国在棉花进出口贸易中交易量持续增长,为两国棉产业互补产出较高经济效益。我国利用先进的棉纺织技术进行棉花产品深加工,而乌兹别克斯坦的棉产品加工技术匮乏,难以满足本国对棉花加工品的需求,因此这一阶段进口我国棉纤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第二阶段,2012年是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20周年,20年来中乌关系发展非常顺利,两国关系得到了健康、快速、全面、深入的发展。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双方务实合作呈现出勃勃生机。随着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出口减少的同时,其针对棉纱和纺织品加工技术支出政策支持与规划,该国在2012年后在我国先进棉加工技术的帮助下棉加工产品出口不断增加,减少了对外部棉纤维产品的进口量。目前,乌兹别克斯共有7000余家纺织企业,已有超过150家外资参与的纺织企业在该国经营生产,其中50家是纯外资企业。明确了将以坚持出口为导向,使用高技术生产棉花产品。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乌棉花生产区位、技术与潜力互补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两国在棉花产品双边贸易中的互补性。结果表明,中乌两国在棉花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且潜力巨大,首先,乌兹别克斯坦有较为丰富的棉花生产资源,且棉花质量高,非常适合我国棉花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其次我国在棉花生产加工技术方面始终保持着先进工艺,这对乌兹别克斯坦来说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其满足我国棉花市场的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对其棉花生产技术的投资,进一步带动乌国棉花加工生产技术的提高,对两国棉花生产贸易的互补性进一步作出印证。同时,从“一带一路”的倡议中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在棉花贸易中显现的商机将会持续推动两国产能合作,寻求棉花产业链资源的有效整合。
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在投资领域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为中乌双方企业广泛开展投资活动提供了客观基础,但是中方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时必须要面对执法不严风险。虽然,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利用外资方面给予外资企业税收及各种费用征收的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难免发生逼税、罚款、毁约等事件。第二,美元、人民币及索姆汇率的变化,对于中乌双方企业而言面临着货币兑换所增加的交易成本风险。在美元汇率波动条件下,乌兹别克斯坦企業在和中方企业的交易中看好人民币结算,并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来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但是因为企业资质及其他条件不成熟而被迫放弃。第三,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生产仍然处于劳动力密集型生产阶段,棉花投入成本高,且对土地的利用率较低,缺乏科学经营棉花生产的方法与技术,导致棉花产量难以提升。
七、政策建议
第一,面对乌兹别克斯坦存在的执法不严的安全风险,中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中乌两国所签署的投资合作文件维护中资企业应得的权益和利益。同时,也要利用各项优惠政策,享受乌兹别克斯坦提供的免税政策。同时,带动中方出口与人民币结算,从而防范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实施外汇管制及相关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第二,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体系,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人民币跨境结算推广至所有进出口企业,改变企业长期以来使用美元结算的传统形态,进一步减少中方客商及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损失。最终,有效减少货币错配、实现索姆收支对冲,节省汇兑成本,便捷企业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三,双方继续加强在棉花生产、加工、栽培技术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加强棉花生产体系建设,加强科研院所及人才交流,推动良种培育技术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我国国内棉花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立卓,刘雪娇,余稳策.“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互补性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11):94-103.
[2]高新才,王一婕.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互补性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02):14-20.
[3]马惠兰.新疆特色水果与中亚贸易的相似性与互补性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06):33-39.
[4]曾昭宁,席理想.新丝路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贸易的互补性与增长源泉分析——以中哈贸易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5(64):89-95.
[5]胡颖,李道军.中国新疆与中亚诸国贸易竞争力与贸易互补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6(17):192-195.
[6]马莉,黄佛君,高萧消,邱畅坤.中国与中亚区域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J].世界农业,2019(01):70-79+124.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贸易互补性研究”。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