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税负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

2020-02-20鞠威女

时代金融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营效率政策建议影响分析

鞠威女

摘要: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实际进行调研后可得,增值税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税负,且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可以从网点扩张效率、资本配置效率、财务内控效率等多个方面来把握。文章分别从网点扩张效率、资本配置效率、财务内控效率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政策建议为:应用经济学分析界定经营效率临界点、以纳税筹划促效益提高网点扩张效率、分析盈利能力提高银行资本配置效率、有序调整资本结构提高财务内控效率。

關键词:商业银行  经营效率  增值税  影响分析  政策建议

考察商业银行税负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时需要厘清两个问题,即哪类税负的影响力最为显著,以及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内涵。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实际进行调研后可得,增值税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税负,且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可以从网点扩张效率、资本配置效率、财务内控效率等多个方面来把握。在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时需要明确,商业银行税负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和渗透性,所以我们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找到合理的中介,该中介作为能量传导介质构成了税负与经营效率之间的传感器。笔者认为,该中介应为商业银行合理避税所采取的一切行动,在这些行动的作用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产生了影响。本文选取商业银行增值税税负分析其对前面三大经营效率的影响,并对此做出政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税负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网点扩张效率

网点扩张效率决定着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但并不能认为网点数量越多规模经济效益就越能实现。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在技术条件不变和制度环境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网点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边际成本(MC)随之增大,网点数量的临界点由MR=MC决定。相对于MC的递增轨迹而言,MR的递减轨迹会受到诸多因素的作用,其中商业银行的税负构成了诸多因素之一。目前,商业银行增值税率为6%,因缺乏进项税抵扣额度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税负压力。由经济学原理可得,每增加一个网点所获得的利润中将有6%作为纳税成本,这就使得MR=MC所形成临界点的网点数量呈现出萎缩的趋势,从而便抑制了商业银行的网点扩张效率。

(二)影响资本配置效率

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的主要目标为:追求单位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途径主要包括:资产类业务、中间类业务、理财类业务。随着P2P模式的兴起,商业银行的理财类业务也由线下迁移到了线上。面对以上盈利途径,商业银行的资本配置效率主要指向了资本在三类业务之间的结构调整效率。将增值税纳入其中去考察,由于存在着6%的税率必然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利润资本化的进程,从定性角度则会抑制资本在三类业务之间进行结构调整的数量。因不同的银行项目存在着一定的资本规模要求,所以这就会显著影响资本在资产类业务投放的效率。受制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影响,资产类业务和理财类业务都面临着显著的盈利压力,这又会因利润资本化效率降低而影响资产配置效率。

(三)影响财务内控效率

在营改增之后的纳税筹划中,商业银行顺应行业信息化、职能化发展的要求,逐步采购了大量的专用性资产,这些资产构成了进项税的抵扣项目,进而为减轻税负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采购大量的专用性资产又会对商业银行的财务内控工作形成挑战,即财务内控所追求的资金投入的安全性和效益性目标,在此时难以得到清晰的答案。特别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中,由专用性资产投入所形成的会计成本、沉淀成本、机会成本等,都将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财务内控效率。

二、降低税负负面影响的着眼点

(一)着眼于辩证处理效率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税负反映为经营效益指标,税负构成了商业银行的纳税成本,进而会直接影响盈利能力的实现,以及由此所引致出的利润资本化形成能力。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主要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经营效率与经营效益之间构成了一种辩证关系,即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落脚于实现经营效益目标,而经济效益的实现又能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通过纳税筹划和多渠道加强盈利能力,能够为其降低税负的负面影响。

(二)着眼于优化技术组织架构提升经营效率

优化技术组织架构反映为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生产方式,且这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微观体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纳税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所以纳税筹划工作只能在合规范畴下减轻商业银行的税负,并间接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在“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导引下,以打破传统职能化经营管理壁垒为主线,以建立流程银行模式为技术组织架构的着力点,通过下沉金融服务工作去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要求降低税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着眼于立足当前有序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仍然是解决商业银行经营效率问题的根本出路,与金融业相适应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模式主要为搭建信息化和智能化平台,而这又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造成巨大的成本约束。遵循上文所提到的辩证处理效率与效益之间关系的原则,应着眼于立足当前之需有序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以上所做的分析归结一点便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应落脚于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税负直接影响经营效益,并由利润资本化能力影响着经营效率的提高,所以需以经营效益的实现与否去平衡税负对经营效率的影响。

三、政策建议

(一)应用经济学分析界定经营效率临界点

在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是需要把握这样的原则,即经营效率的提高是为经营效益的提升服务的,而不是相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税负直接影响其经营效益,所以在考察经营效率问题时应着眼于调整效率目标去助力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笔者建议,需应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界定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临界点。具体的方法为:边际分析法、长期平均成本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的核心要义为寻找MR=MC时的网点规模扩张界限,长期平均成本分析法则突出资本配置和财务内控效率的把握。上述方法需要得到统计指标的支持,所以还需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

(二)以纳税筹划促效益提高网点扩张效率

为了减轻MR曲线的下降速度,则需要在纳税筹划工作的帮助下减少税负,其目的在于促进效益提高商业银行的网点扩张效率。本文聚焦增值稅对商业银行所带来的税负问题,所以需在“销项税-进项税”的分析框架下去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笔者建议,这里应建立起经营效率与经营效益之间的联系关系,即将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价值增值部分在年度内进行合理分解,通过分解去减少销项税的额度;同时,围绕着提高经营效率的目标去开展员工岗位培训,以及引入信息化和智能化设施设备去增大进项税的抵扣额度,这样就能满足网点扩张效率的提高要求。

(三)分析盈利能力提高银行资本配置效率

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需之于经营效益之上,所以这里需分析各项目的盈利能力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在本文开篇之处已经提到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项目,即资产类业务、中间业务、理财类业务。通过经济学分析可知,资本类业务和理财类业务的盈利能力本质上依赖于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展开与升级,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所呈现出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这就导致了上述两项业务盈利能力也相应下降。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目标得以实现,则需调整资本配置结构压缩上述两项业务的资本配置比例,进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四)有序调整资本结构提高财务内控效率

资本有机构成由C/V所形成的关系决定,其中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二者比值的提高,这种关系可以由两个途径实现:其一,C和V的量值同步提高,但C的量值的提高速度高于V。其二,C的量值提高的同时,V的量值保持不变或减少。面对税负压力商业银行将选择第二个途径去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即“资本替代劳动”。具体为,通过引入信息化和智能化设施设备去替代一线员工的人工操作。综合考虑资本配置和财务内控效率要求,商业银行应在统筹网点扩张的基础上有序调整资本结构,以“核心-外围”的调节路径去提高财务内控的效率。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大力发展,目前产生了大量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他们在采取差异化经营战略的同时,也以网点扩张、集中资本配置和引入多元化理财项目为经营行为特征,基于本文的分析结论可得,这类商业银行应理性认识经营效率与经营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沈天琼.我国商业银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其税负及效率的影响分析[D].2014.

[2]冯小平.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5(12):68-69.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杭州分行

猜你喜欢

经营效率政策建议影响分析
关于电网企业加快物资库存周转率的探索与实践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基于DEA模型对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