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0-02-19方福永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位线利用检测

方福永

【摘要】  初中生普遍感到数学比较抽象,这是因为一些教学内容是独立的知识点,更是基础性的,过程性的,这就很难为学生所接受。为此,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3-181-010

一、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题

1.利用几何画板辅助完成授课过程,增强形象性

几何画板是一款实现动态几何的计算机软件,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几何画板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几何画板进行讲授,能突破传统黑板粉笔等手段的限制,利用专业软件搭建操作平台,使用画笔工具进行“全等”的演示,快速作出辅助线,调节线条颜色,提醒学生关注解题重点,还可以对相关图形进行旋转等操作,使解题思路显性化,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迅速和准确地把握讲授要点,节省课堂资源的同时,也让整节课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学生的集中力也会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2.利用微课,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微课是一节5~10分钟的短视频,一般针对初中数学的重难点,可以通过暂停、重播等手段反复观看,调整讲解速度,使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解决了教师时间有限,难以进行个性化教学的难题。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学生们面对全新的内容可能会难以接受,而教师一味地讲授全部授课内容学生很有可能会对该内容产生厌烦情绪,此时,教师将制作好的或收集到的微课发布给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用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准备题库中的对应习题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远比在课堂上一字一句地教更有效,学生也更喜闻乐见。教师在制作微课前一定要调查工作,调查清学生们真正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否则只会事倍功半。还可以在课前发布微课给学生观看,而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讨论,做作业,进行翻转课堂式的教学,这就是信息技术给初中数学课堂带来的新革新,让数学变得容易接受。

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实现高效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改革教学评价作为手段,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随堂检测

教师根据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时,新知识教学完成后,进入学生自我监测环节,教师将利用信息技术将本节课的相关检测题目发送给学生,采取竞答的形式,并通过信息技术统计学生的正确率,易错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为教学反馈获得了基础性的数据,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不断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再安排有针对性的作业题或变式练习,帮助学生们弥补不足,达到有的放矢,减少了机械式的重复练习,把时间充分利用在学生薄弱之处,使课堂真正实现高效。

2.利用信息技术时,要关注生活与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意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联,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数学只是一些冷冰冰的数字了,也就是说,让数学走近生活,让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价值。例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测量大型建筑物的高度,大山的高度,旗杆的长度,池塘的长度等问题,让学生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使学生不再将数学作为“数”学,而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数学比其他科目枯燥了,这是因为他们体会到了现实生活中所学知识的作用,体会到数学其实是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这样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就能被激发起来,会把劣势变为优势。

3.利用信息技术时,注意分层次

利用信息技术检测时,同样要注意层次性,检测题要有梯度,有难有易,以适应学力不同的学生,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到检测中来,提高检测的效果。例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检测中,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通过选题功能,选出一些关于定理内容和基本运用的习题,主要是这部分学生理解定理的基本内涵,知道从哪开始去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而对于掌握的较为熟练的学生,通过选题功能,选出一些有关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综合应用的习题。

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不同影响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融合,给师生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们获取新知识的来源不再是教师们的言传身教,而是有了更加丰富的渠道,但当前网络信息来源太杂,正确性有待提高,所以学生们对于信息正确与否的辨别能力也就十分重要。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的学习,把握正确的信息观;例如,学生的网络学习不能脱离老师的指导,否则,将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学生一旦对错误的解法印象深刻后将很难更正。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们推荐科学性较强的教学网站,倡导学生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时刻寻求老师的指导意见。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后,浏览相关网站,获取有效的资源信息,成立互助小组,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后,再表达自己的见解,完全掌握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完成学习目标。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育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与时俱进,整合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位线利用检测
如何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巧构中位线解题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巧证几何题
画与理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活用中位线的性质解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