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农村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策略的探究
2020-02-19马庆燕
马庆燕
【摘要】 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践行核心素养的能力,是广大一线教师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主抓基础课程,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开发校本课程,助力学科素养的形成;完善课堂评价制度,保障学科素养的形成;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学校的自强建设相结合四方面入手,探究了课堂教学中农村中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课堂教学 学科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3-060-0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无疑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容回避的课题。而素质教育新时代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宏观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二是基于学校开展的教学改革“开创有效的课堂”;三是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并着眼于他们学科素养的培养;四是通过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促进学校的自强建设。
因此,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过程,就是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营造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促进其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究。
一、主抓基础课程,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
我校地处璜泾镇,地属长江之南,太仓之最北,远离城区,属于边缘地带。璜泾镇化纤加弹行业发达,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地,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地域环境与社会结构决定了我校学生以本地农村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组成,其中外来务工子女占比高达70%以上。学生随着父母打工漂泊,频繁转学,缺乏监管,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科素养不高。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结合我校的教学主张“读懂学生,学教合一”,要求各学科通过集体备课来编制“活动单”,通过教师组织的有序活动架构,自主有序的课堂生态,关注学生学习,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导教,打造高效精致课堂,最终达成学生学习自主。
1.通过集体备课编制“活动单”,让课堂教学有抓手,促学科素养的生成。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本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学科核心素养在设计上具有指导和引领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的作用,它的实施是要通过具体措施才能落实的。集体备课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研讨,最大限度地挖掘集体智慧;促进备课与上课的合拍,备课与教研的结合,备课与校本培训的融合,凸显“读懂学生,学教合一”的教学主张;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培养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整体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通过净化课堂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有实效,促学科素养的达成。学校的学生来源于三所公办小学和一所民办小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都较差,加之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学校制定了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一是每节课做到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做到堂堂清;二是每周做到知识梳理,结合教师发展中心共同研发的感知网校课程,做到周周清;三是每月做到章节知识的整理与汇总,提倡用思维导图进行,并结合单元检测环节,做到月月清。
二、开发校本课程,助力学科素养的形成
核心素养就是健全人格的要素、反思自我和自我实现的能力。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要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想要让学生富有创造力,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素、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样他将学会发现学习作学习、自主学习。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学校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适合学生多元智发展、学生乐于参与的学校课程体系,完善逐步开发完善“西塔文化”课程学生综合素养的校本教材。学校努力打造西塔文学、西塔楹联、西塔桥牌、西塔墨联等一系列西塔特色“静”课程,传承地域文化,弘扬西塔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静心养性的品质,为进一步巩固学习自主的教学生态助力。
三、完善课堂评价制度,保障学科素养的形成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比较单一,评价标准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基本,评价功能定位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上,而忽视对学生自主、合作、学科素养的评价;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上这些桎梏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因此,推进课堂学科素养的形成,需要进一步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以教育性评价为主线的课堂评价行为,重视学科固有的逻辑性,体现学科的本质与特色,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化。
四、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学校的自强建设相结合
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都要有对学校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打算。学校的基础性实践,不外乎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学校的管理层面,也无外乎组织、制度、机制,逐项写来,校与校之间很容易千篇一律,然而一旦准确把握了学校自身的“命脉”和精神特质,学校的特色与个性就有可能充分显示出来。学校近期目标的达成不仅在于“成事”,即对学校的现实加以改造并取得成效;更在于“成人”,即促進学生素养与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各学科的乐趣、获取专业的学科知识,致力于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竞争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逐步构建自己的学科素养体系,促进学校的自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