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语文:开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新篇章
2020-02-19顾月丽
顾月丽
[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由于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就可以从“发现田园之美”“体悟田园之趣”“感受田园之乐”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美学素养。
[关键词]田园语文;审美能力;发现;体悟;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3-0023-01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跟生活有关的课文,这些课文不仅包含了生活巾的琐事,更有对美好田园的歌颂。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巾的资源,鼓励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研读教材,真正从阅读巾发现田园之美,体悟田园之趣,感受田园之乐,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非常有意义。
一、发现田园之美
法国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引领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才能使之真正感受到文本语言字里行间的美,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主要是以找春天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文本语言优美,生动活泼.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搜集了大量有关春天的图片;然后,教学时让学生说说图巾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接下来,教师再引领学生朗读课文,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领学生感受春天的各种情景;最后,让学生把课文巾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说说自己在生活巾有什么发现,并试着以文本中的表达样式进行写话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写道:
迎春花绽放枝头,那是春天的发夹吧?
小鸟在枝头歌唱,那是春天的歌喉吧?
小燕子在风中飞舞,那是春天的剪刀吧?
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模仿迁移,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并运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话训练,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在写话中他们对于春天的美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感受。
在“田园之美”的感染下,在“描摹美”的催发下,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话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体悟田园之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巧设情境,让学生从巾感受到田园生活给老百姓带来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一课,这首童谣主要描写了田家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象。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童谣,然后说说读书感受:“文巾哪些地方让你感到非常有兴趣?”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有学生说喜欢蝴蝶,有学生说喜欢养蚕,有学生说喜欢秋天的稻田,有学生说喜欢冬天的白雪。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追问:“看着这幅春天的画面,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境?”有学生回答:“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风儿吹着,蝴蝶在草地里翩翩起舞,那绿油油的麦苗,那肥厚的桑叶,让我感到春天真美啊!真想在草丛里打几个滚,捉几只蝴蝶,再美美地睡上一觉。”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在说起田园的夏季时劲头更足了:“我喜欢采桑叶,我喜欢养蚕,我喜欢跟着大人们在地里忙活。”就这样,在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述说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当阅读到跟田园有关的课文时,只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亲身去参与,他们的心灵世界才会变得更丰富,他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三、感受田园之乐
对于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田园虽然没有多么深刻的感受,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享受到田园之乐。
如《村居》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教学时,教师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结合“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诗说说从巾读懂了什么。学生从巾不仅读懂了孩子们放学回来放风筝的情景,而且也感受到了农村孩童的天真烂漫。再如,在《池上》这首小诗中,从主人公撑着小船,再到他离开划出的一道浮萍,短短几句,一个活泼、可爱、调皮的小孩形象映入人们眼帘,读后令人忍俊不禁,这充分体现了田园生活中孩子们的白由与快乐。教学时,教师从“乐”字入手引领学生走进田园,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了诗中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教师以“田园语文”的教育思想来引领学生亲近美、感受美,并从中感受美好的田园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去發现美、体悟美、感受美,才能让“田园语文”的审美教育理念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进而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奠基。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