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课堂教学的优化处理
2020-02-18季文艳
季文艳
[摘要]以读为本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极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明确读的目标、优化读的方法、凸显读的个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以提升阅读教学效益。
[关键词]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明确目标;优化方法;读出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47-01
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获得语感,以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读人手,以读为本,让学生能够真正读懂内容,读出文本特有的情感。
一、前后关联,明确读的目标
要想让学生真正把课文读好,教师首先就要把目标制定好。在朗读目标的制定上要基于教材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得更有味道。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课为例,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对需要朗读到什么程度则不做要求。这样的目标设置就很难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那么,如何确立读的目标呢?这一课的语言目标有三个:(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2)对于四字词语的理解与积累;(3)借助图意讲故事。这三个语言目标彼此关联,都与读有关。具体在朗读指导中,对于“可怜的小虫子一点点挪动身子,尽心竭力,终于从茧里挣脱了出来”这句话来说,由于句子中包含了多个生字以及一个多音字“尽”,教师就可以把指名读、多音字据词定音读等作为学生朗读的主要目标;而对于借助图意讲故事这个目标要求,虽然从一年级就已经开始了训练,但作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师仍应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按顺序复述。另外,对于文中的一些长句子,教师可以把目标定为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等,从而为阅读教学语言能力目标的落实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读的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品味语言,优化读的方法
读的方法有许多,默读、齐读、个人读、赛读、速读、浏览等。一般情况下,在学生第一次朗读课文的时候,建议自由读,出声读;在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的时候建议默读或者浏览;学生在品味语言时的朗读则需要教师着重指导,以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更加深刻。
如在《小毛虫》一课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毛虫”这个主题引领学生展开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到课文的表达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小毛虫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把这些地方读好,在读到“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再想象一下昆虫们还会有怎样的活动;在想象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对比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就这样,在一次义一次的朗读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中词语的理解,对小动物们的情感也增强了,提升了朗读教学效果。
这样的读正是新课标提倡的有目的、有层次的读,这样的读是以教师的有意点拨作为基础的,是与学生对文本的语言品味紧密结合的。在这种阅读背景下,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趣。
三、情感体验,凸显读的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以读为本的閱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以使学生能够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比如,在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中就让学生说说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千人糕》一课中让学生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在《青蛙卖泥塘》一课中让学生说说青蛙开始卖泥塘,后来为什么又不卖了……这些话题都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与表达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以使学生能够读出个性,读出情感,读出精彩。以《小毛虫》第二自然段为例,教师就可以围绕“你义看到了怎样的一只小毛虫”来引导学生展开阅读,让学生圈出表现小毛虫笨拙的词语,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理解“几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仿佛”等词语,并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与感受。
在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中,只有融入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搭建起“读”与“悟”之间的桥梁,进而实现无痕对接,真正使个性化阅读的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以读为本是优化当今阅读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学生拿腔拿调地朗读,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沉人文本,融入自己的体验与理解来读。当学生能够全身心对话文本,真情朗读的时候,他们就走向了阅读的深处!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