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教学策略的理性探寻

2020-02-18宋艳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维拓展诵读教学环境创设

宋艳丽

[摘要]诵读既是一项语文教学任务,又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体裁、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诵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诵读资源整合、诵读环境创设、诵读技巧传授、诵读思维拓展等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获得诵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诵读教学;环境创设;思维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36-02

诵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引导学生展开诵读训练时,教师要精选诵读内容,整合诵读优势资源,为学生进行示范,传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生提升诵读能力。由于理解、方法等原因,学生的诵读存在一些问题,如情感不到位、抑扬顿挫控制不好、声音变化机械等。在诵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诵读实际进行合理的引导,提出改正意见,确保诵读学习的高效性。

一、整合诵读优势资源

在诵读活动展开之前,我们要进行适当的设计。学生对诵读缺少基本认知,而教师占据知识信息的制高点,需要根据教情和学情做出教学规划,帮助学生做好诵读学习准备。首先.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先期研读,圈定诵读内容范畴,设定诵读的感情基调。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诵读学习环节。最后,诵读教学需要有拓宽意识,教师可引入课外内容,以丰富学生诵读学习视野,强化诵读训练。

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燕子》一文,教师先为学生播放《小燕子》的歌曲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扫除文字障碍;最后,提出诵读学习任务:“我们都喜欢小燕子。在诵读过程中,要读出你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课文描写的小燕子具体生动,诵读时要读出燕子的敏捷、轻快、活泼等特点。”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具体的诵读训练,教师深入课堂中,对学生的诵读表现进行观察,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让学生自由展示,学生积极响应,纷纷要求参与诵读活动。诵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互评活动,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肯定,使学生感受到诵读的收获。

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渲染了诵读学习气氛;教师的指导,给学生规划了清晰的操作路线;教师深入学生中做学情调查,为诵读学习方法的傳授做好准备。这些优势资源的整合,使诵读学习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创设诵读理想环境

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诵读,或者借助多媒体播放诵读音频,都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冲动。在具体展示中,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听出“门道”,并结合自己的诵读实际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特别是专家的诵读音频,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为调动学生诵读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诵读的实践环境。如,分角色诵读、诵读比赛等,都能成功调动学生诵读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统编教材的《小虾》这篇课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小虾的图片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虾的形状特点和生活习性。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结合文本内容展开集体讨论。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诵读展示活动:“作者养小虾的经历真令人难忘。请大家对课文进行诵读。在诵读中,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情感,读出声音的变化,并把握好节奏。最后,我们要进行班级诵读比赛活动。”于是,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对诵读技巧和方法进行探究。然后,教师让小组推荐代表参加全班诵读竞赛。在比赛中,教师针对学生诵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以现场赋分的形式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

诵读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诵读学习创设了适宜的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诵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三、探索诵读多元方法

诵读课文时,学生很容易暴露出一些认知短板,如情感基调把握不准确、语速过快等问题。因此,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不断地改正。诵读的技巧、方法众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如,抑扬顿挫的把握,教师需要从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节奏、停顿、变声的策略、方法,以提升他们的诵读能力。

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蜂蜜》一文,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诵读展示,发现了学生诵读存在的问题。接着,教师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蜜蜂有超强的识途能力。在诵读相关内容时,我们要读出惊诧的感觉,展示蜜蜂的超能力。蜜蜂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诵读时也要注意体现这种情感。另外,诵读要注意抑扬顿挫,语速不可太急,要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再次展开诵读时,学生的缺点逐渐减少,诵读水平逐步提升。为让指导更有针对性,教师先让学优生展开示范诵读,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展开诵读,课堂诵读的气氛热闹起来。这样,在诵读中,学生获得了更为扎实和深刻的学习体验。

案例中,教师提出了诵读任务,并根据学生诵读实际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诵读展示活动,给所有的学生都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这样能有效提升诵读训练的品质。学生需要有学习实践的平台。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就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细节诵读拓展维度

在诵读学习时,教师不仅要进行方法指导,而且还要拓展训练维度,让学生对课外文本展开诵读,以巩固学生的诵读能力。学生存在诵读问题是不能回避的现实。教师要有纠偏意识,深入学生中,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这样能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诵读训练具有系统性。在教学指导时,教师要树立系统操作意识,既要从全局考虑,义要从细节人手,使学生真正获得能力的提升。

在具体的诵读实践中,教师应特别关注细节,对文本展开深度发掘,引导学生对文本情境和人物展开鉴赏,使学生的诵读水平得到提升。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文本,理顺课文主要情节,然后提出思考问题:“假如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呢?义会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于是,学生开始展开热议。有的学生憧憬道:“如果我会变,我想变成一架宇宙飞船,飞上蓝天,进入外太空,领略宇宙的神奇魅力。”也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会变,我会像孙悟空一样,变出更多的替身,帮我做事情。”……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诵读活动:“大家有了一定的心理体验,对超自然的神力有无限的向往。请根据你的理解,对文本进行情感诵读,要读出心中的憧憬。”于是,学生进入诵读环节。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诵读呈现个性化特征。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白评、互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交流的机会。

教师先让学生抓住文本细节展开鉴赏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心理体验的机会;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学习体验展开诵读训练,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认知思维。教师从细节角度展开教学引导,给学生带来的感悟呈现深刻性、鲜活性特点。

总之,诵读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意识,让学生掌握诵读的策略、方法,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内涵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主旨要义,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思维拓展诵读教学环境创设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
文言文教学进行思维拓展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