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舍得,方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20-02-18姜涛虹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方式

姜涛虹

[摘要]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面面俱到的问题。教师舍不得教材、舍不得学生,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应有的提升。舍得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等方面有所取舍,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20-02

舍得是一种本领,是一种智慧。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学生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教师只有敢于舍弃,学生才能有所得。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对文本进行正确的取舍,以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对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方式等进行取舍,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案例呈现及教学现状

(一)案例呈现

一位教师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到叶子的内在之美,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在研读课文、感受意蕴时这样展开教学过程。一是远观大树,感受树的美;二是学习课文4~8小节,近瞧树叶,体会树叶的美。在第二个环节中,先让学生感悟大树的姿态美,再感受大树的奉献美;同时,插入对“生命的乳汁”理解,补充植物的光合作用,让学生寻找身边像树叶一样默默奉献的人等内容。在整个课堂中,知识容量大、难度深,学生疲于应付,迟迟未能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学现状

1.舍不得课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类似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在教学课文时,很多教师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字词句段篇、作者介绍、写法拓展,无不包含。他们内心可曾想过:这些都是学生需要的吗?学生的学情义在哪里?“把课文当作《圣经》,粒粒皆宝石”的态度真的不可取。它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和文化积累,忽视了学生的客观学情,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情感需求,这样的教学不是“为学生而教”,而是“为教材而教”“为教师而教”。

2.舍不得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有教师舍不得学生,总是担心学生没听懂、学不会、没掌握,于是乎反复讲、反复练。这样机械的训练,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有趣、有理的内容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时,它也会产生负面情绪。

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中这样写道:“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是啊,何不放手,让学生白己去试一试呢?我们只需放手,给学生以信任,相信他们的探究能力、相信他们的思考深度、相信他们的无穷创意,就能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的天空。放手,需要勇气,更考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学生学情的把控。

二、“舍”与“得”的思考

(一)精选教学内容——舍面面俱到,得重点目标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材通常会选择具有典型性、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文。这些选文体裁多样,题材广泛,语言文字优美。因此,在平常教学时,许多教师总希望做到面面俱到,从生字新词、句子修辞、段落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到写作方法,似乎哪一样不讲都不行,因此显得庞杂,使得整个课堂看似样样都教,实则毫无重点。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训练重点,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在教學《桂花雨》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首先,通过范读、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层次的阅读,尽量读熟课文;其次,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感悟桂花雨的奇景;其三,引导学生找出强烈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读出作者的情感;最后,让学生结合所读的句子,谈谈作者内心的情感。因为有了充分的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已被激活,在谈作者为什么喜欢家乡的桂花时,气氛非常活跃。因为舍弃了面面俱到,所以重点突出,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精选教学资源——舍无效拓展,得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教材的选文不是孤立的文本,因此教学需要进行拓展。但是,拓展一定要立足文本,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让拓展成为形式。拓展的时机、拓展的内容、拓展的高度等都要围绕文本展开,不可舍本逐末。在拓展之前,教师应当思考:“文本内涵学生把握了吗?文本的核心价值得到有效落实了吗?”

如,《艾滋病小斗士》一文,讲述的是南非男孩恩科西在身患艾滋病的情况下,坦然地面对生活,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并且关心、帮助其他艾滋病患者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感受人物形象;然后进行拓展:“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曼德拉先生的话说得多好啊!我相信,现在的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恩科西、想对人们说。请在书中的空白处把你想对恩科西、想对人们说的话都写下来。”这样的拓展,使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人物产生了共鸣,同时又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三)精选教学活动——舍内容分析,得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指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在近几十年的语文教学中,“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位置。教师习惯于带着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而忽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舍内容分析,向文本学习表达秘妙,使学生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这是语文学习的本质追求。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陶醉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向作者学习写作方法,在语言文字中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在学习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这一自然段时,我先出示:“海参______,真是太___________了;梭子鱼________,真是太__________了;乌贼和章鱼__________,真是太__________了;贝类__________,真是太__________了;深水鱼__________,真是太__________了。”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交流过程中,学生感悟到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同时体会到作者的说明方法。然后,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海底动物的资料,使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某种动物。这一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海底动物活动的特点,而且内化了说明方法的使用。

(四)精选学习方式——舍题海训练,得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直接接触鲜活的语言材料,在大量、反复的言语实践中体会、把握语文的规律。因此,我们应舍弃机械的、无效的、海量的习题训练,强化学生语文实践的针对性、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学完《月光启蒙》之后,我让学生想象说话:“想一想,当面对母亲时,作者会对母亲说些什么,用笔写下来。”在教完《姥姥的剪纸》一课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语文实践:给“姥姥”写一封信,告诉她自己内心的想法……

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安静的练笔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舍得是一种选择,一种胸襟,一种智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舍”、敢于“舍”,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收获蓬勃向上成长的快乐。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方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