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小细胞癌中PGP 9.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0-02-18邓颖辉屈晓辉刘成伟
邓颖辉,屈晓辉,刘成伟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1.病理科;2.肿瘤科,南昌 330006)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2018年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在第四位,而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仅次于乳腺癌,居于第二位。宫颈癌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癌,其次为腺癌及腺鳞癌,再次还有一些十分罕见的病理类型,如子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因电镜下癌细胞胞浆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而得名,由于癌细胞内神经内分泌颗粒的存在,导致其侵袭性极强,早期即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容易出现肝、脑、肺和骨转移[1];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SCCC)属于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子宫颈恶性肿瘤,约占宫颈恶性肿瘤的1~3%[2,3]。由于该肿瘤多是弥漫的间质浸润,不浸润表皮,宫颈细胞学检查常不能发现,导致患者就诊时多已是中、晚期[4]。宫颈小细胞癌的预后很差,国内外研究显示5年生存率为10~40%[5,6]。因此宫颈小细胞癌的防治值得我们关注。近些年发现PGP 9.5(protein gene product,PGP 9.5)在宫颈小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次实验检测了PGP 9.5在SCCC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PGP 9.5在SCCC中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存档的宫颈组织标本102例,其中小细胞癌38例,鳞癌36例,腺癌18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
1.2 主要试剂 兔抗人蛋白基因产物9.5多克隆抗体(Rabbit anti-PGP 9.5 Polyclonal Antibody)购自北京中杉公司,稀释度1:100;SP试剂盒、DAB显色剂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组织切片经脱蜡、水化后,高压抗原修复2min,3%H2O2修复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GP 9.5的表达,用PBS代替I抗作阴性对照,具体的实验步骤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结果判定 PGP 9.5染色的阳性信号为胞质和胞浆上出现棕黄色颗粒,综合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进行分级,取表达最强的部位,按着色程度分为:基本未着色、染色与背景相似者为0分;着色浅、略高于背景者为1分;中度着色、明显高于背景者为2分;强染、着色深棕色者为3分。阳性细胞数<25%为0分;25%-50%为1分;51%-75%为2分;>75%为3分。2项相加后分4级:0-1分为 (-),2分为(+),3-4 分为(++),5 分以上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资料的比较将视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
2 结果
2.1 不同宫颈组织中PGP 9.5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GP 9.5在宫颈小细胞癌、鳞癌、腺癌与宫颈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见图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G P 9.5在宫颈小细胞癌、鳞癌、腺癌与宫颈正常组织中均表达于细胞质中,呈现棕黄色颗粒或团块。
图1 不同宫颈组织中PGP 9.5阳性表达
2.2 不同宫颈组织中PGP 9.5表达水平比较 PGP 9.5在不同宫颈组织中表达程度见表1。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GP 9.5在小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3.7%)高于正常组织(10%)、腺癌(33.3%)与鳞癌组织(21.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腺癌组织与鳞癌组织中,PGP 9.5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并无显著差异(P=0.89)。
表1 PGP 9.5在不同宫颈组织中表达水平
2.3 PGP 9.5在宫颈小细胞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收集入组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见表2。PGP 9.5在宫颈小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年龄、FIGO分期、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GP 9.5的表达高于淋巴结阴性的患者 (P=0.049),提示PGP 9.5的表达可能与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3 讨论
蛋白基因产物9.5最初是从人脑中测出的一种胞浆蛋白,其分子量在24500Da左右,包含212个氨基酸的泛素水解酶,其通过低速轴浆运输在神经细胞轴突中运输,是神经元中含量最高的可溶性蛋白[7]。它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元及散布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在肿瘤组织中,PGP 9.5诱导细胞周期蛋白泛素化的增加,导致未分化体细胞生长失控,表明PGP 9.5可能是一个癌基因[8]。而且通过基因表达序列分析法也发现PGP 9.5在非小细胞性肺癌高表达且与肺癌进展、恶化密切相关[9]。还有诸多研究表明在直结肠癌、食道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中,PGP 9.5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10-12]。此外,研究还发现PGP 9.5的过度表达与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13]。
表2 PGP 9.5在宫颈小细胞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本次实验研究了PGP 9.5在宫颈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组织、腺癌组织、鳞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发现73.7%的宫颈小细胞癌组织中表达PGP 9.5,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宫颈腺癌组织(33.3%)及宫颈鳞癌组织(21.6%)、宫颈正常组织 (10%),4组间PGP 9.5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本次研究收集了所有纳入研究的宫颈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PGP 9.5的表达在与宫颈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深间质浸润、间质脉管癌栓累及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GP 9.5的表达显著增高,提示PGP 9.5的表达可能与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在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颁布的宫颈癌新分期系统中,淋巴结转移被归类到新的IIIC期[14],在宫颈癌中,盆腔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是毋庸置疑的[15]。国外有学者对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62例进行分析,发现FIGO分期和年龄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6],因此,PGP 9.5的表达情况可能可以作为反映宫颈小细胞癌预后的预测因子。但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较为罕见,国内外研究均为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PGP 9.5的表达对于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的意义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宫颈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宫颈恶性肿瘤,其早期不易发现,预后差,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与研究。PGP 9.5在小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可能可以成为在宫颈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诊断中的新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