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制造相关本科专业课程规划研究

2020-02-17高玮玮周俊雷菊阳张海峰闫娟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专业课程

高玮玮 周俊 雷菊阳 张海峰 闫娟

摘要:智能制造专业强调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融合。在有限学时内,完成众多专业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合理设置课程及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服务于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最后,通过综合训练的方法强化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共用能力。

关键词:智能制造;专业课程;综合训练

0.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众多高校依据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纷纷设立智能制造相关专业。这一举措,在提高毕业生专业竞争力的同时,为高校设立专业培养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强调多学科融合的今天,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数,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成为当前培养计划制定工作的一大难题。

对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智能制造专业特点,提出了专业课程设置的设想,力求合理利用学时,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1.      智能制造类专业课程设置总体构想

当前,我国本科专业设置强调学科交叉。智能制造作为极为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的专业领域极其广泛,要求学生对机械、电子电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自动化等专业领域均有一定了解。但受到学时数限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众多学科的核心知识。

对此,结合理论课程学习内容,设立合理有效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在制定上述课程的教学大纲时,要有意识的偏重于综合实践环节所涉及的内容,然后通过时间教学环节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互融,让学生做到对所学各学科内容的融会贯通。

2.      具体专业设置与授课重点

2.1 機械类专业课程

机械学科为所有制造类专业的基础,即便是在高度强调智能控制的今天,机械学科的相关知识依然为制造类专业的根本。此类专业课主要涵盖课程有: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针对新专业提出的新要求,此类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着重强调对基本传动结构、传动原理及应用的讲解,弱化对复杂理论知识的学习(如球面渐开线等知识点,当前锥齿轮加工已经高度规范化,学生只需知道如何选用参数即可)。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可时学生对智能制造系统的末端执行方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2.2 控制类专业课程

机电结合是智能制造最为基本的要求,而以往制造类专业中“机电分离”的问题较为突出。对此,在开展电工电子技术、电机拖动、控制原理等课程教学时,课程内容重点偏向于电机控制、逻辑控制等知识点,与机械类专业课程高度结合。同时,弱化对模拟电路等知识的学习,原因是在电子产品高度模块化的今天,繁杂的模拟电路相关知识对使用者来说已经并不重要。

2.3 信息类专业课程

计算机学科为现代智能制造系统的大脑,因此,信息类学科在智能制造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此类学科主要为各类程序语言与算法的学习。以往此类课程的学习基本为简单的上级操作,缺乏对实际设备的编程控制。对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加强了对实际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编程训练,为后续的综合训练打下基础。

3.      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脱离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各学科的知识难以做到互融。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生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后,对其开展选题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考查学生对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的能力。例如车间智能物流生产线的实践环节,学生可利用实验室中物流线、机器人等设备,完成工装设计与制造、电路搭建、控制策略制定与程序编写等工作,将各学科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大大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及针对性的制定课程大纲,结合有效的综合实践环节,有效提高了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缩短了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宇.智能制造实训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进展,2019,9(05):596-601.

[2]    黄凤霞.我国机械制造的智能化发展.信息科技探讨,2019,(9):162-163.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专业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