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中华经典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2020-02-17胡荟英

学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诵读德育工作

摘 要:诵读中华经典,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所以一定要注重通过多元化模式来加强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活动的开展。文章就诵读中华经典,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诵读;中华经典;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5-007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5.074

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要想更好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经典诵读活动,就要注重利用多元化模式,注重通过组织相关的多种活动来进行经典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分享一些经典书籍,然后将其贯串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的时候,把所教学的内容与一些经典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相关的经典诵读。另外,学校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有关经典诵读的诗歌朗诵活动、经典诵读比赛,还可以帶领学生参观与经典诵读内容相关的景区等等,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体会经典诵读的乐趣,从而主动进行相关的经典诵读。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也可以开设相关的经典诵读课程,让经典诵读成为一门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经典诵读的意识,认识到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将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可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如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划分不同的国学经典教材,三四年级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熟读成诵,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五六年级学习《论语》:温故知新,升华内涵,熟读成诵。每周进行一次国学经典的诵读培训,教师推进国学经典的课程引入。这样,让学生经过长期的国学经典学习与诵读获得深厚的文化底蕴,最终成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谦谦君子。

二、营造“国学教育”育人环境,让经典育人“润物无声”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要践行者,所以教师在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多元化模式中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经典诵读教学中,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校要注重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经典的阅读来感知经典,从而加强对经典的理解。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讲解经典内容的时候,要求学生加强对经典的诵读,以此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诵读经典。

此外,可以积极利用周围的环境,精心地植入国学经典内容。例如,可以利用每个月的黑板报,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入国学经典,整体规划分块布局。这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比如,可以在文化墙上张贴不同的中华经典故事。如《木兰诗》讲的是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引导学生树立不畏困难、不慕功名的积极作用。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沉淀自己,沉浸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之中。

再比如,在语文教材中有《日月潭》这篇课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上分配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来加深对该篇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让学生明白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作用,以此来感受经典。通过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来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就能够快速地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成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人。

三、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

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来开展德育工作。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实践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模仿示范法等,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的意义,从而达到开展德育工作的目的。例如,教师通过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设备教育,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引人入胜。教师需要挑选有教育意义的经典片段进行播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作深入的探究,而不是看看而已。学生通过视频的声效、人物、场景等,能够有效调动多种感官,最大限度地感知故事内容,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去反省。学生处于这种思维活跃状态时,可以算得上是进行了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显著。学生在教师讲解中华经典故事时,能够深刻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多个渠道让学生所获取的理念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比如,组织一场诵读中华经典交流会,让学生通过这种方法精准锁定自己的榜样。榜样的行为准则、道德品质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而达到开展德育工作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中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即教师需要组织有效的德育工作,而不是一味地用说教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运用诵读中华经典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建强,付向平.诵读中华经典,促进学校德育工作[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2(2).

[2]韩乃静.诵读国学经典  促进养成教育[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2(11).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胡荟英(1979.8— ),女,汉族,甘肃永登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诵读德育工作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单轨、双轨到多轨制德育工作途径的调查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