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行状态下地方性合唱艺术多元化转变可行性分析

2020-02-17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唱法可行性多元化

李 婧

一直以来合唱艺术都是人类艺术文化的瑰宝,合唱艺术没有国界之分,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合唱艺术最早兴起于西方,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逐渐被中国的广大群体所接受。中国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使得合唱艺术有了自己的风格,受到合唱艺术流传与发展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地方性的合唱艺术[1]。地方性合唱艺术主要分为几个流派,然而归根结底都属于同一种表演艺术,即通过多声部的融合将音乐作品演唱出来。古今中外众多的合唱作品都是音乐文化的结晶,其形式美、内容美需要通过演唱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给予自身放松与享受的同时,为听众提供听觉及视觉的双重享受。

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思想随之传播,源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审美和艺术观念逐渐发生转变,中国地方性合唱艺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现行状态下,中国的合唱艺术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吸取新文化的精髓和养分,进而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现如今中国的地方性合唱艺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表演方面有了创新和实践[2],然而在多元化转变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发展问题,例如创作理念的问题、科技水平的问题、审美价值观的问题以及音乐受教程度的问题。在使用传统转变方法进行地方性合唱艺术改革时,传统方法过度强调发声方法的科学性,而忽略了民族性和风格性,故需要对地方性合唱艺术多元化转变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并针对该多元化转变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地方性合唱艺术的转变方向为多元化方向,创新风格更加注重个性和原创,在秉承传统地方性文化特色的同时,实现合唱表演与风格的多元化,丰富合唱艺术的表现风格,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合唱艺术多元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推动中国地方性合唱艺术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迈进。

一、地方性合唱艺术多元化转变方法设计

图1 地方性合唱艺术多元化转变模块

为了解决现阶段地方性合唱艺术存在的发展问题,利用多元化转变的方法实现地方性合唱艺术的改革[3]。地方性合唱艺术的多元化转变主要分为5个模块来实现,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方性合唱艺术的多元化转变包括艺术声音的多元化、表演手段的多元化、表演形式的多元化、音乐风格的多元化以及合唱团结构多元化等方面,通过各个多元化模块的实现,进而实现合唱艺术的转变,使得合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向多元化跨越,为大众提供更好的视听享受。

(一)合唱艺术声音的转变

地方性合唱艺术属于一种地方群体性艺术,主要是将不同的人声融合在一起,以此来表现合唱音乐作品的声乐表现形式,因此合唱艺术的主要发声工具就是人嗓[4]。由于合唱曲目的创作时代、情感表达以及表演地域有所区别,合唱艺术需要展现出的风格、题材、声音质感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满足作品的需要,并适应作品的演唱环境以及针对人群,地方性合唱艺术在声音的处理上需要进行多元化的转变。

1.融合地方戏曲的唱法

地方性合唱艺术的合唱曲目主要是针对当地人文特点来选取的,为了给欣赏者更加震撼的效果,需要在合唱表演过程中融入当地地方戏曲的唱法,实现声音的多元化转变[5]。中国的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并综合了多种表现形式。对于不同地区的合唱艺术而言,可以融入的地方戏种类及其特点如表1所示。

分别按照表中地方戏曲的演唱特点,将适合的唱法元素加入地方合唱艺术当中。在融合地方戏曲唱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戏曲唱法与合唱曲目的风格契合度,另外就是戏曲民族性以及风格性的保留程度[6]。尽量保证在提升合唱表现力的基础上,保留合唱作品的韵味性。

2.原生态唱法

原生态唱法可以分为民间原生态唱法和民族唱法两种,其中原生态唱法不经过任何的修饰,主要通过人的声音来演绎。为了达到原生态的效果,原生态唱法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声技巧和发声理论。在中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能够保持原汁原味、浑然天成、自然直观的方法来表现各民族的风格特点以及生活方式[7]。将民间原生态唱法融入地方性合唱艺术当中,要求稳定地把握演唱上的吐字技巧,发声技巧的运用。在地方性合唱艺术中引入民族唱法,声音需要具有民族的风格特点,清脆明亮。在使用原生态唱法中可以将合唱曲目的歌词转换成为民族语言,呈现更加自然的合唱作品。

3.引入美声唱法

遵循西方声乐的表演原则,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具有强烈的西方韵味,具体特点为用较低的喉头发声位置演唱歌曲,发音管道放宽拉长,形成鼻腔与脑后腔的共鸣,使得产生的音质有一种松弛且丰满、圆润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8]。美声唱法音色明朗典雅,主要以混声以及半声的表现方法为主,在合唱艺术当中可以保证整体音色的协调一致性,使音乐充满震撼的感觉。这种美声唱法比较适合融入气势恢宏的合唱作品当中,体现出作品的恢宏壮丽,最大限度地展示出人声的力度与美感。

4.加入和声与复调技巧

和声主要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声部,按照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可以在原始声部的基础上,增加演唱人员和声部,使和声具有功能性与色彩性的意义。复调中的单个声部是相对独立的,但又可以和谐的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彼此之间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的方法作为地方性合唱艺术的主要创作技法[9]。将这种复调元素加入合唱艺术当中使其丰富音乐形式,加强合唱艺术中音乐发展的气势以及声部的独立性,以达到前呼后应、此起彼伏的听觉效果。

综上所述,合唱艺术的声音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转变,发生位置的前后变化、直声与半声、强声与弱声、音色明亮与浑厚之间的转换,可以让合唱艺术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层次感。在地方性合唱艺术当中,稳定的演唱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发声技能基础之上,产生有弹性的音质结果,让合唱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力[10]。

(二)合唱艺术表演手段的多元化

地方性合唱艺术作为一种表演性艺术,不仅限于听觉表演,视觉感官也需要被满足。在国内外的合唱比赛中,合唱艺术的表演形式仅限于演唱,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表演手段,实现合唱艺术表演手段的多元化[5]。在表演手段引用的过程中,不仅是简单的注重作品形式,而是结合合唱曲目的特点,追求以和谐为目标的艺术境界。

1.适当选择合唱音乐服饰

地方性合唱在表演时,需要保证服装饰品与演唱的曲目相契合。在音乐服饰选择上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服装妆饰的整齐划一,统一合唱团员的演出服饰,一般来讲男女的服装色调款式相同,在音乐要求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男演员和女演员各准备一套演出服。在保证服装妆饰整齐的基础上,也需要考虑到形式美感,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协调一致的感觉,从而让演唱人员在潜意识中萌生一种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服装饰品选择方法可以各具特色,在符合音乐意境的情况下,结合每一位演唱者的自身特点以及演唱片段特点来选择相应的妆饰。

2.合理运用道具物品

大多数的合唱曲目受到场地的限制基本上不设道具,但在部分具有特点的音乐中,道具物品的使用必不可少[3]。例如在合唱曲目《说唱脸谱》中,可以根据歌词分别携带不同颜色的脸谱,当演唱到歌词部分时,将道具戴在脸上,之后配合一定的肢体动作,完美地体现地方性合唱艺术作品的形象。

(三)合唱艺术舞台表演形式多元化转变

演唱类的舞台表演形式多种多样,而现阶段较为传统的合唱艺术的表演形式却是单一的,主要形式为固定的队形、固定的肢体动作,全程以唱为主,无法得到视觉上的冲击。为此对地方性合唱艺术的舞台表演形式可尝试进行更多元化的转变,实现视听结合的艺术效果确有必要。

1.表演形式细腻具体

可以将参演的所有人员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按照性别可以分为单一的男声合唱和女声合唱,按照年龄特征可以分为童声合唱、同声少年合唱、青少年合唱等。一般来讲按照音色进行分类,可以将男声以及女声合唱,划分成为男/女高音、男/女中音以及男/女低音。将划分完成的演唱人员按照不同的结构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混声合唱表现形式,其中包括男女声混声、男声加童声、女声加童声和男女生混合加童声[11]。按照参演人员的数量可以将地方性合唱艺术表演定性为小型合唱、中型合唱、大型合唱以及特大型合唱。

2.演唱形式多样综合

地方性合唱艺术的演唱形式包括:齐唱、轮唱、对唱、领唱结合伴唱、重唱以及无伴奏合唱等种类,其中齐唱是最为传统也是现阶段使用频率最高的演唱方式,在多人参加的集体演唱形式中,所有合唱人员以相同的曲调和旋律进行单一合唱。轮唱方法是将参演人员分为若干组别,相同的旋律前后相差若干个节拍进入,得到一种波澜起伏的效果。对唱是选择演唱人员中的两位或两组,以应答轮唱的形式交替轮流演唱。而领唱结合伴唱是在合唱作品中由一个人或一组人单独组成一个声部,其他声部作为伴唱。根据地方性合唱曲目的要求,可以将多种演唱形式结合在同一个曲目当中,以此来增强音乐效果。

3.由单一静止向动静结合转变

传统地方性合唱艺术的表演舞台主要是演唱歌曲,表演形式较为单一,舞台装饰也比较简单。在多元化转变方法中,将单一静止的表演方式转变为动静结合的表演方式,将舞台灯光与场景布置进行结合,让观赏者在聆听合唱的同时,获得美好的视听感受[12]。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一些符合发声方法的肢体动作,借助身体准确地表达不同的心态、情感及音色。使得合唱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另外队形的变化也是十分必要的,突破传统的砖式站法,使合唱团员的声音及表演灌满整个表演舞台。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一些科技的元素,实现舞台的多元化。

(四)合唱音乐风格多元化转变

合唱音乐风格的转变主要为合唱艺术选曲的多元化转变,可以将现有传统曲目按照所需的方式进行改编,甚至可以对合唱作品进行重新编创,创造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地方性合唱曲目。合唱作品的编创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合唱作品编创流程图

按照图2的编创流程获得符合主题的音乐风格作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音乐作品中加入一些电音元素,得到效果更好的编曲结果[13]。另外,还可以在传统地方性合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结合地方特色改编成合唱形式的新型歌曲。

二、 可行性实证分析

(一)研究对象

为验证地方性合唱艺术多元化转变方法在现行状态下的可行性,本文以从事地方性合唱事业的演唱者、指挥者以及专业的合唱评论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地方性合唱多元化转变前后,不同角色人员的感受和满意度进行研究,选取闽西地区的部分合唱团进行调查,得到较为客观真实的资料以及可行性分析结果。

(二)研究方法

可行性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数理分析法等,在此次针对地方性合唱多元化转变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分别选择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三种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得到最终的可行性分析结果。

(三)研究过程

在可行性分析过程中,设立多元化转变前的地方性合唱艺术作为实证研究对比。制作3套调查问卷,分别针对演唱者、指挥者和欣赏者,共制作调查问卷320份,其中演唱者90份、指挥者30份、欣赏者200份。将调查问卷平均分为两份,在为期的3个月研究时间中,分别在使用多元化转变方法前后分发到研究对象中,对比两次的研究调查结果。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专家访谈,旨在得到更加权威的分析结果。

(四)实证分析结果与结论

通过可行性实证研究分析过程,可以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可行性实证研究分析结果

表中的对比结果表明,在地方性合唱艺术中使用多元化转变方法对不同身份的人具有不同的效果。对于演唱者来说演唱难度加大、层次性提升,间接地产生自我陶冶之美,对演唱者具有挑战性。对于合唱指挥而言,合唱艺术表演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合唱指挥具有一定的感染作用,增强了其与合唱团员间的默契程度,增加了互动感染之美。对于合唱艺术的欣赏者来讲,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震撼以及表演中想要传达的情感,更加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合唱评论者对舞台表演的评级结果可以看出,在地方性合唱艺术中应用多元化转变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结 语

地方性合唱艺术随着时代的变换而发展,现如今地方性合唱艺术表演的多元化成为人们审美需求的发展趋势。借鉴世界合唱艺术表演的新元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唱艺术表演,地方性合唱艺术多元化转变是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唱法可行性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