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师禅修现象反思*

2020-02-17李微光徐光兴

医学与哲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佛学来访者正念

李微光 徐光兴

随着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愈发重视,禅修这一传统身心修炼方式重新兴起,走进大众视野[1]。恰逢正念减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疗法传播到我国,国内心理学界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关注禅修[2-5],因为包括MBSR在内的正念训练(mindfulness training)源于东方禅修(meditation)。禅修能增加快乐、减轻压力、增加创造力、改善人际关系和生活品质等,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6-9]。临床心理学对禅修的研究已从理论探讨、临床功效扩展到作用机制和技术借鉴等方面,同时国内心理咨询师开始广泛参与禅修,河北柏林禅寺和苏州西园寺等地成为禅修胜地,如西园寺两年一次的戒幢论坛,参与的心理咨询专家学者逐届增加,成为心理咨询界的盛会。禅修渐成心理咨询界的一种时尚,学界对这一现象鲜有关注,本文试图对此分析。

1 心理咨询师参与禅修的益处

1.1 禅修有利于心理咨询技术本土化

心理咨询作为舶来品常常被国人质疑是否适合中国人,心理咨询界做过一些本土化尝试,如钟友彬的领悟疗法、李心天的悟践疗法等。以MBSR为代表的正念训练给国内心理咨询技术本土化带来新思路。MBSR由美国学者卡巴金首创,是东方佛学在美国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其理念方法脱胎于内观(vipassana),内观是南传佛教禅修的一种形式[10]。MBSR的巨大成功给了国内心理咨询界极大鼓舞。相比西方人,我们对佛学更熟悉。并且在我国文化中,民众对佛教的冥想或禅修本身有一定接受能力,缺乏的是对蕴含其中的有效方法和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引导[11]。因此,心理咨询师参与禅修,深挖佛学中的心理咨询价值,把心理咨询和佛学相结合,或能找到更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咨询技术。基于此类想法,以禅修为纽带,心理咨询界一些专家主动和佛学界亲近,试图从佛学中寻找可供心理咨询开发利用的宝藏,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前些年出现的意象对话技术、移空技术等,还有近年来国内对慈心禅的研究和运用[12-14]。

1.2 禅修有利于心理咨询师心理素质提升

心理咨询是一项非常耗费心神的活动,心理咨询师大量接待来访者之后,常常会出现各种困扰,轻则情绪波动,重则抑郁。要处理好这些困扰,心理咨询师需要持续深入地探索自己、疗愈自己。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心理咨询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靠接受案例督导和自我分析体验,但这两者当前在我国还不便利,心理咨询师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

当案例督导和自我分析体验难以实现时,禅修为国内心理咨询师提供了一条简便的成长道路。研究发现,禅修能显著改善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压力和倦怠问题,发挥禅修的心性调养作用,可以在督导与同行互助之外,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15]。禅修还有助于心理咨询师训练道德、增强定力、提高感受性、促成动机转向、提升自我觉察力和智慧,进而促进心理咨询师的成长[16]。

2 心理咨询师参与禅修的隐患

心理咨询师参与禅修有一些益处,但过度参与禅修也给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带来一些隐患。

2.1 禅修可能有损心理咨询师专业形象

有些心理咨询师参与禅修之后,被佛学吸引,不知不觉开始信佛,宣传佛学,比如有人宣扬心理咨询技术发展的尽头是佛学。更有甚者直接在咨询活动中彰显自己的佛学喜好,如咨询时身着宽大亚麻裤,盘着手串,在咨询室内焚香和放梵呗,用佛学教导来访者等。

同时佛学界也积极响应心理咨询师的亲近,如苏州西园寺组织出版大量佛学与心理学相关书籍,甚至开设观世音心理疏导热线[17],有意识地把佛学和心理咨询挂钩。2017年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定空法师提出“佛教心理学是心理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也是中国佛教文化新时代的新身份”[18],努力把佛学定位为东方的心理学。面对佛学界的高调介入,心理咨询师热衷禅修的举动可能会使普通大众对心理咨询专业形象的认知更加模糊。

2.2 禅修可能妨碍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

第一,禅修缺少足够的设置来保护禅修者。如同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对咨询师发生移情一样,禅修者也容易对禅师产生理想化移情,对禅修或禅师产生依赖,从而给现实生活带来困扰。禅修不像心理咨询,它没有咨询设置和伦理规范的约束。

第二,禅修者可能对禅修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如同一些来访者幻想心理咨询能解决一切问题一样,一些参与禅修的咨询师也会幻想通过禅修来解决自己一切的问题。但很多特殊问题,如早年的虐待、成瘾行为、亲密关系中的冲突、抑郁、人格问题和精神疾病,需要持续的多方面支持才可能解决,不可能只是通过禅修就轻易得以解决[19]37。

其三,禅修者容易把禅修用作防御方式。禅修者回避自己内心真实的痛苦感受,企图通过外在的禅修来平复自己,而非自我真正的觉醒。其表现包括真的只是呆坐着,或是泛用不执著的教诲,自我开脱,或是追逐沉溺于“禅乐”[19]41,这种“着相”在禅修中很常见。

由此可见,想要通过禅修有所成长,禅修者本身需要内心足够强大坚实才能克服这些暗礁,如同恩格勒所说“无我”之前先得“有我”。但现实中很多参与禅修的心理咨询师是希望通过禅修来让自己内心强大坚实。

3 心理咨询师应当理性对待禅修

3.1 区分心理咨询与禅修,坚守心理咨询专业独立性

3.1.1 区分心理咨询与禅修

尽管禅修确有帮助身心调节之功效,但心理咨询与它有本质区别。

首先,性质不同。心理咨询是科学活动,禅修是宗教活动。心理咨询是现代精神医学逐渐发展的产物,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精细过程。虽然禅宗高喊“杀佛灭佛”,内观禅修反对宗教仪式,但它们骨子里还是宗教。

其次,过程不同。心理咨询强调助人自助,禅修则是自修自悟。咨询效果取决于咨访双方的互动过程,双方是平等关系。而禅修效果更多取决于禅修者本人的“悟性”,禅师和禅修者更多是上下指导关系。

最后,目标不同。心理咨询追求帮助来访者实现“有我”状态,而禅修者希望达到“无我”状态。咨询师希望帮助来访者发展一个功能和结构良好的自我,更好地应对本我冲动和超我约束,或者说找回“真正的自己”。相反,禅师希望禅修者放下对自我的执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体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它不面对不解决具体心理问题,而是引导禅修者觉察到提出烦恼问题的“我”并不固定,“我”根本不存在。

3.1.2 坚守心理咨询专业的独立性

在我国,佛学是三大传统文化之一,心理咨询则是外来亚文化。心理咨询作为一个行业到2008年才被社会认可,其专业形象还不稳固,过于急迫地宣传和推广禅修等佛学的心理咨询价值,很可能适得其反,自身的专业形象会被模糊甚至消解,特别是在佛教为了自身现代化,试图披上“东方心理学”外衣的背景下。

心理咨询界应旗帜鲜明地扛起科学心理学的大旗,在社会上树立心理咨询专业的科学形象,在宣传中应准确使用心理学专业名词,而不是泛用佛学术语。对禅修等佛学中有益心理咨询的部分,先潜心研究探索、总结提炼,有待科学检验,纳入心理学范畴之后再推广。借鉴的过程应该向MBSR学习,尽可能去宗教化[20]。

3.2 区分正念训练与禅修,更多推广正念训练

不少心理咨询师错误地认为MBSR等正念训练技术既然来自禅修,直接禅修效果可能更好。其实正念训练源于禅修,但并非禅修,它们无关宗教,只是注意力与情绪调节练习[21],可以说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次浪潮[22]。

正念训练包括MBSR、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接受与投入疗法等多种方法,它们都强调“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关注当下”,保留或借鉴禅修的基本技术,如静坐冥想、身体扫描、行禅等[23]。但正念训练不设终极目标,不追求开悟或是正果,只是希望培养一种有意识、开放接纳、非评判的注意状态。其练习过程也不像禅修那般严格,没有戒规。在技术运用上,正念训练只是借鉴禅修的“入止”法门,不涉及更高级的“观”[24]。两者对心理问题的理解完全不同[25],正念训练认为对情境和自身不合理的评价性认知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这些不断强化的认知模式导致我们的选择性注意,导致僵化的行为反应习惯,限制了灵活性和创造性。正念训练着重帮助我们扩展注意空间,客观理性对外界做出反应。而禅修背后的佛学认为心理问题源于对虚妄自我的执著,禅修是破除这虚幻执著的途径之一。

可见心理咨询师学习运用正念训练和学习认知行为疗法一样,是自身专业性的体现。相比禅修,正念训练不涉及宗教议题,不会让人产生歧义;结构更清晰,所以容易操作;因为“不深入”所以风险小;不用闭关隔离,不会打乱日常生活;且其效果在国内也得到广泛验证,能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改善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症状[26-27]。因此,对于想要缓解职业压力、提高自身觉察能力、促进自我成长的心理咨询师,相比禅修,学习运用正念训练是更为现实的专业选择。

4 结语

经过短短15年粗放式的发展,我国已有130万人拿到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28],但真正有能力执业者不多,心理咨询师们迫切需要个人成长和专业提升。如何提高广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服务水平是一大现实难题,这需要心理学专业学会、协会共同努力、加强协作。探索包括禅修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心理咨询价值,是心理咨询技术中国化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本土化的进程如何推进、发展中的边界如何维护,如何保障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沿着科学心理学道路进行,还有待学界、业界进一步讨论。

猜你喜欢

佛学来访者正念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早餐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踏入正念之路,体验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