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2020-02-16陈华
陈 华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 710119)
“一带一路”深得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其宗旨在于推动国际区域间多项合作,是丝路沿途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在世界经济乏力、政治文化多元背景下的一项重大举措。“一带一路”的提出,为周边国家的文化、经济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得到了周边国家的积极响应,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融合和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文化被誉为无国界的语言,能够促进各国文化的相互认同、信任和尊重,可以跨越地域、民族、文化、历史等多种障碍,能够实现民心相通,推动各国的富强和民族繁荣[1]。我国历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型丰富,不但具有根源性、原创性特点,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还具有辐射性和包容性等特点,蕴含着我国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加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够促进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自身的发展,提升中华民族国家软实力,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跨文化传播,如何提升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力,成了当下理当关注并进行探讨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跨文化传播的价值
(一)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跨文化传播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是对文化强国目标的一种实践,是对自我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跨文化传播,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益做法。因此,要通过研究传播内容、方式、对象和技巧,才能在传播过程中,用世界语言讲述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故事,形塑少数民族生活方式,提升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跨文化传播。另外,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色彩,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人文地理的独特性。“一带一路”倡议下,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可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打造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形象的重要措施。“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合作共赢和文明互鉴之路,我国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就必须要认可、尊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渗透入沿途各国人们的心中,品味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内涵,促使人们通过生动质朴、直抒情怀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认识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民风民俗,从而在跨文化传播中,扩大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影响力,为化解经济、政治建设中各种文化冲突作出贡献,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 提升政治互信,促进文化经济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能够极大地推动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和政治互助。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互通与交流需要选择合适传播、弘扬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型和音乐代表作品,拓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跨文化传播,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丝路国家政治互信,促进文创经济交流。当前“一带一路”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已经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国,实现了较好的产业化和国际化,各种创意产品得到了较好的产业开发。目前,世界政治处于多极化的态势中,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世界性的交往成了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而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国际传播与交流中,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能够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互信,具备糅合剂和缓冲剂的作用。
(三) 促进文化多元融合,拓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
“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并且各个国家之间文化的相互传播、融合和分享是确保丝路国家文化共同体打造的前提。同时这些地区蕴含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具有四种主要文明,在进行丝路国家文化共同体打造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些文明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文明冲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蕴含诸如精神品格、风土人情、民俗等相关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作为地域音乐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向沿线国展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还能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定的多元融合,获得对外来音乐文化的了解,拓宽自身的音乐文化内涵。简而言之,“一带一路”倡议给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格局,不但能推进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交流发展,还能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留型发展向开放型转变[2]。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跨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一) 文化自戕:自跨文化传播“自我迷失”、认同不足
文化自戕是对本国文化的自我戕害,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少数民族拥有着很多宝贵的音乐财富和文化。对于这些文化,国人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优越感,并且这些文化在国际上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西方音乐文化涌入我国,再加上一些外来音乐思潮的兴起,很多人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度的怀疑,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不断受到质疑和抛弃,抛弃了大量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原有的内容,甚至有的已经失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但经过多年的改变,在文化自戕的同时,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丧失了自我,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目标,很多少数民族音乐被人们甚至族人所忽视,或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一些西化、流行改造和自我迷失,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跨文化输出的自信,给音乐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导致自我人文的认同不足。
(二) 传播乏力:跨文化传播的“载体不足”、受众不足
在社会进程中,人们亲身接触事物的机会是有限的,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的是借助于现代传媒工具,来接触、了解、适应和改造社会。而跨文化传播离开了文化存在的基本区域和惯常的传播方式,就需要借助必要的跨文化传播工具。而每个地域的音乐文化都具有惯用的传播方式,具有固定的文化生态环境。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往往是口传心授、现场展示为主,传播载体有限。
(三) 文化误读:跨文化传播中的“场域差异”、影响不够深远
不同的国家、民族群众具有不同的文化形态、思维模式、意识形态,并且受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或群体对文化理解也存在着偏差和误读,文化认知程度也是不同的。同样地,“一带一路”倡议下,在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跨文化传播中,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文化误读,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本身就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乡俗性等特征,在其形成、传播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丰厚了文化底蕴,如壮族、蒙古族的歌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远离乡土的异地进行传播存在诸多困难。另外,“一带一路”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象征着和平、友谊、文明和繁荣,在大环境下,其发挥着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功能。新时期,现代传播媒介快速发展,通过现代传播手段,人们能够更好地构建自我和确定自我在文化中的位置。并且在社会阶层和社会文化中,现代传播媒介也改变了大众媒介文化的角色划分。
(四) 手段僵化:跨文化传播中的“艺术缺失”、缺乏创新
为了促进更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开展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跨文化传播,旨在通过文化手段繁荣文化经济,增强世界公众对中国的友善态度,打造文化强国,使世界各国接触到中国文化、了解到中国文化,并借助文化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国际环境,消除误解与文化疑惑,促进沿线合作国家的共荣、共赢,增进政治互信。在这种目标下,需要灵活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播目的。但长期以来,在传播话语方式上,受历史惯性的影响,我国传媒只习惯于用中国式思维进行传播,不善于研究接受国人群的接受习惯,从而影响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一带一路”的跨界传播。在内容选择上也缺乏传播的针对性,削弱了传播效果。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困境消解
(一) 构建差异化传播模式,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
国际传播的第一要件,就是要深入传播对象日常生活之中,不断了解、熟悉传播对象的民族性格、思想情况和生活方式等。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跨文化传播不可能进行“统一化”的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些沿线国家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受众,在充分考虑各个国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法律法规环境上,全面了解传播对象国家、地区民众的接受习惯、风土人情等,从而对不同地区进行针对性的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渠道选择和目的设计。并且在文化版图上,由于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属于同一文化母系,但不在同一国家,因此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文化板块,针对区域做细分并进行区域性调查和设定。另外,有些国家新媒体行业比较发达,有些国家比较落后,因此为了制定有针对性的内容,需要充分地调查目标对象的现实条件,从而制定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传播手段,对内容进行细分,如:落后国家可以借助传统传播工具,发达国家可以选取与对方的新媒体进行合作,甚至进行组织传播或通过人际进行传播;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为了避免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霸权印象,要根据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可能性,进行阶段式传播,采用选取国家重点区域的办法,循序推进。其次,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虽然“一带一路”倡议给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跨文化传播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跨文化传播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很大,成效受限。因此,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民间音乐需要重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做出深入研究,寻找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共同“契合点”,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二) 增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自觉,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
长期以来,国人对少数民族文化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认知缺陷,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不例外,在文化自戕中逐渐丧失了自我。因此,为了确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一带一路”背景下,就要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来龙去脉,增强国人对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自觉意识,建构“以我为中心”的民族文化内容体系,从而更好地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跨文化传播。在进行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为了建构传播内容体系,要选择最具代表性和传播性的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为了实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跨文化传播的目标,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充分运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大众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和认知,从而促进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为了向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领域工作者了解与研究沿线国家音乐文化提供良好平台,需要重视构建专门用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研究中心,依托音乐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展示以及创新发展提供平台保障,促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与沿线国家音乐文化产生更多的交流与碰撞,构建其更深层次的文化互信。
(三) 增强“柔性”传播,重视创新跨文化传播方式
在接触世界的过程中,人们主要依赖于大众传媒。但受传统社会、经济的制约,人们接触世界的通道相对狭窄,传媒发展的垄断地位较为突出。目前,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大众传媒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的需求,人们接触信息的通道越来越宽,不再依赖于大众传媒,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尤其为了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传播,更应该规避硬传播的做法。因此,在开展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一带一路”下“中国——东盟(南宁) 音乐周”的传播方式,尽可能采用软性的传播手段,激发中外艺术家思想的撞击、文化的交流,如:通过音乐会、高峰论坛、星星之火等活动,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民众文化的接触、感受和认同,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同时,在传播中,还要适当做些负面的提醒,不能只强调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好处、优势,避免夸张、渲染之嫌,使受众在一种真实性感受的过程中去认同文化。此外,“一带一路”背景下,为了增强跨文化传播话语权,少数民族民间音乐需要建立多元的渠道,构建立体传播手段,促进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四) 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打破惯用的传播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传播媒介迅速崛起,全球化、高科技、互联网、信息爆炸、数字化应接不暇。而在跨文化传播中,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可以通过诸如推特、微信、微博等平台,借助于个人进行传播。20世纪末期,人类社会进入了新时代,各种革命性的当代思潮和理论的范式转移大潮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在此环境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跨文化传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手机终端、电视等媒体的作用,通过整合、创新各种多媒体传播形式,促进与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如:文字文本、视觉图像、视频音频。在新形势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应积极运用全媒体的传播理念,主动适应这种趋势的变化,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和渠道,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宣传和展示,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产业打造成知名品牌,普及相关知识,进一步深化少数民族同胞的乡园情结和自我文化认同度的归属感。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应在研究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音乐文化接受习惯的基础上,选择适宜于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内容,打破“我想传播什么”“你应该知道什么”的传播误区,培养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自觉,提炼民族音乐文化精髓,了解各类音乐的文化价值,并选择最具传播性的项目和作品,促进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跨文化传播,构建传播内容体系,从而提升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效果,提升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