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叶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中的应用比较研究

2020-02-16李晓雪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主治艾叶蒙医

李晓雪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系,云南曲靖 655000)

艾叶为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 Vent.的叶,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1]。艾叶药用历史悠久,且资源丰富,早在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已有详细记载[2],明代医药家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中也有其性味、主治及用法的记载[3]。随着对民族医药认识的深入,发现艾叶在傣、维、蒙医药中也均有应用记载。本文从药性、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等方面,比较艾叶在中医药、藏医药、维医药和傣医药中的异同,并列举部分现代研究进展,为拓宽艾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药性理论

1.1 中医药

中医认为艾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4]。

1.2 傣医药

傣医称艾叶为芽敏、艾蒿或艾较,味微苦,气微香,性热。入水、土塔[5]。

1.3维医药

维吾尔医称艾叶为艾满,味苦,干热[6]。

1.4 蒙医药

蒙医称艾叶为索依赫,味苦、辛,性温。小毒[7]。

2 功效主治

2.1 中医药

中医认为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的功效。主治虚寒性出血证、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经不调、痛经及带下清稀,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胎动不安[4]。

2.2 傣医药

傣医用艾叶通气止痛、止血。主治脘腹胀痛、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痛经、产后体弱多病[5]。

2.3 维医药

维医认为艾叶生干生热,能祛寒止痛,消除伤寒,利尿退肿,发汗通经,止泻补胃,驱虫杀虫,固发生发。主治寒湿性疾病,关节疼痛,气喘胸痛,小便不利,各种水肿,闭经难产,腹泻胃虚,肠内外生虫,毛发稀少[6]。

2.4 蒙医药

蒙医用艾叶止血、消肿、消痈疽。主治各种出血、肉痈[7]。

3 临床应用

3.1 中医药

临床常单煎艾叶或配伍阿胶、芍药、干地黄等,治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将艾叶配伍生地、生荷叶、生柏叶等清热凉血药使用,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多种出血证,既能增强止血,又能防止寒凉药物凉遏留瘀;或将艾叶配伍香附、川芎、白芍等,治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及带下清稀,若虚冷较甚者,可再配伍吴茱萸、肉桂等;可单味艾叶煎服,或炒热熨敷脐腹,或配伍温中理气之品,治疗脾胃虚寒所致脘腹冷痛;艾叶可与阿胶、桑寄生等同用,治疗妊娠胎动不安;也可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熏灸体表穴位,温煦气血,透达经络[4]。

3.2 傣医药

傣医用艾叶10 g,石菖蒲10 g,紫色姜10 g,草豆蔻10 g,山乌龟10 g,云南五味子藤10 g,姜黄20 g,胡椒2 g,野艾叶5 g,阿魏0.5 g,芳樟0.5 g,干品研粉,混匀,温开水送服,每次1~2 g,一日3次,治脘腹胀痛,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用艾叶100 g,紫色姜10 g,鲜品,捣烂,加酒炒热,包敷腹部,治痛经[5]。

3.3 维医药

维医用艾叶100 g,加水浸泡一昼夜,用温火煎至剩余1/4,加入蓖麻子油、萝卜油各30 mL,于太阳下暴晒1周,涂于患处,用来治疗毛发脱落,毛量稀少[6]。

3.4 蒙医药

蒙医用艾叶炭100 g,荆芥穗炭50 g,制成散剂,温水送服,每次1.5~3 g,每日2次,治经血淋漓。用艾叶、松香各50 g,牛黄10 g,制成散剂,香油调后涂于患处,治肉痈[7]。

4 用法用量

4.1 中医药

艾叶煎服,用量3~10 g,外用适量。温经止血宜炒炭用,其余生用。也可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熏灸体表穴位[4]。

4.2 傣医药

煎服:10~20 g。干品研粉,温开水送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5]。

4.3 维医药

内服:5~6 g。外用:适量[6]。

4.4 蒙医药

内服:3~5 g,煮散剂或入丸、散[7]。

5 现代研究

5.1 化学成分

艾叶中主要含挥发油、黄酮、三萜等化学成分。

5.1.1 挥发油类挥发油为艾叶的主要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有:侧柏烯、蒎烯、莰烯、香桧烯、1-辛烯-3-醇、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松油烯、蒿醇、侧柏酮、樟脑、龙脑、萜品烯-4-醇、α-松油醇、丁香酚、丁香烯及其氧化物、β-芹子烯[9],β-柠檬烯醇、沉香醇[10]。桉油精、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广藿香烷[11],海茴香烯、β-水芹烯、松油烯-4-醇、崖柏酮、反-香芹醇、萜品醇、薄荷醇、印蒿酮[12],桉树脑、萜品烯、异环柠檬醛、β-檀香醇等[13]。

5.1.2 黄酮类艾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异泽兰黄素、紫花牡荆素、棕矢车菊素、矢车菊黄素、高车前素[14-18]、鼠李素[19]、3′-甲氧基蓟黄素[20]、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5,7,4′,5′-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21]。

5.1.3 三萜类 α-香树脂醇、无羁萜、羽扇烯酮、羊齿烯酮、西米杜鹃醇等[8]。

5.1.4 其他艾叶中还有伞形花内酯、瑞香素、圣草酚、豆甾醇、胡萝卜苷[19-20]、蒙花苷等[16]。

5.2 药理作用

5.2.1 抗菌、抗炎、抗感染、抗溃疡作用艾叶挥发油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绿脓杆菌,抵抗细菌感染引起的疮疡,减少组织细胞脱落坏死,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22];艾叶水煎液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23-26],还能显著抑制瘙痒和炎症[26-28],抗局部感染,增强局部免疫力和血液循环,促进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愈合[29]。对口腔溃疡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0]。

5.2.2 抗癌作用艾叶去多糖提取物和总水提物均能使HepG2肝癌细胞形态改变而死亡,有较强的抗癌活性[31]。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及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2]

5.2.3 平喘、止咳、祛痰作用艾叶油、α-萜品烯醇具有平喘、止咳、祛痰作用[33-34],与维医用艾叶治疗气喘的记载相符。

5.2.4 镇痛作用艾叶挥发油和水提物通过降低小鼠血中PGE2含量、调节体内SOD、MDA、NO水平发挥镇痛作用[35-36]。此研究结果与傣、维医认为艾叶具有止痛作用相符。艾叶提取物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也有一定的镇痛作用[37],佐证了中、傣医用艾叶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的理论。

5.2.5 对凝血和血小板的作用 艾叶提取物β-谷甾醇和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抑制血小板聚集[38]。而经烘、砂烫、炒炭后能显著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具有明显止血作用[39]。此研究结果与中、傣、蒙医认为艾叶具有止血作用相符。

5.2.6 其他作用艾叶挥发油具有抗过敏、抗疲劳作用[26、40];艾叶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胞内酶活性[41];艾叶提取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性[42]。

6 结语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均是中华民族从实践中得来的医学瑰宝,对艾叶有许多统一的认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均认为艾叶味苦,性温或热。中、傣、蒙医均认为艾叶有止血功效,可用来治疗各种出血证;中、傣、维医认为艾叶能散寒通气止痛,可治疗脾胃虚寒、气滞所致的脘腹冷痛、胀痛,腹泻,嗳气,恶心呕吐和妇女下元虚衰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中医和蒙医认为有小毒,大量或长期服用会导致身体不适。由于各民族地域、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的差异,对艾叶的认识也有不同之处,中医认为艾叶有安胎之效,能治疗妊娠胎动不安;维医认为艾叶还能利尿退肿,驱虫杀虫,固发生发,能治疗小便不利,各种水肿,肠内外生虫,毛发稀少;蒙医认为艾叶还能消肿、消痈,主治肉痈。

本研究从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不同角度,对艾叶的药性、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均有许多独特的认识,这极大丰富了传统医药宝库。艾叶的现代研究进展,与传统医学相互佐证,揭示艾叶功效的科学内涵,为拓展其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主治艾叶蒙医
端午佳节话艾叶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HPLC法同时测定艾叶中7种成分
艾叶飘香
蒙医“萨病”治疗概述
浅谈室性早搏的蒙医诊治
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