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药的历史、特点及其地位探析

2020-02-16刘大炜宋丽弘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医药学蒙药蒙医

刘大炜,宋丽弘

(1.内蒙古民族大学 政法与历史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医药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自从有了人的生老病死,就产生了治病救命的医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具有固定理论体系的医药学,作为亚洲大陆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医药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传统医药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信赖,在我国民族医药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对蒙医药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特点及其在传统医药中所处的地位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国民族医药研究提供参考。

1 蒙医药的历史

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的传统医学,是蒙古族及其祖先与大自然斗争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我国乃至国际社会都享有盛名。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蒙医药通过不断吸取汉、藏等各兄弟民族医药学理论及其先进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临床特点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蒙医药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蒙古民族”完全形成之前的萌芽阶段;蒙古民族形成并产生文字之后的形成阶段;16世纪以后到19世纪中叶的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现代蒙医药学阶段。

1.1 萌芽阶段

蒙医药的产生已有长达2 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蒙古先民长期生活在广阔的蒙古高原,深受逐水草而居游牧生活的影响,为了自身的生存,他们在与干旱、严寒、潮湿、风雪等严酷自然条件的斗争中,不断积累了许多适合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侯特点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方法,诸如正骨与外伤治疗、拔罐与烫炙疗法、正脑术,以及食疗和遍布蒙古草原各地的早期民间用药等。黄帝内经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1]这是关于我国北方疾病情况的最早记录,也是和蒙医药内容有关联的最早的文献记载。蒙医药的产生,最早是一个本能的、自发的医药实践过程。萌芽阶段的蒙医药知识主要处于口口相传的阶段,也正是这些口口相传的知识为蒙医药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实,处于萌芽阶段的蒙医药知识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1.2 形成阶段

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个统一的蒙古民族共同体宣告形成。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了蒙古草原各部,并且建立了蒙古帝国,从而为蒙古草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也为蒙医药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以口传身教为主的蒙医药开始逐步发展为具有独自特点的蒙医药学。公元13至16世纪中叶正是蒙医药学的形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蒙医药知识开始丰富起来,为蒙医药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伴随着蒙古族统一文字的创建,越来越多的文字记录资料涌现出来。“这一时期,蒙医药向外输出频繁,而且和各个民族之间在医药方面的相互交流加深,国外其他国家与地区如东南亚、阿拉伯地区以及欧洲等外来医药的传入……”[2]种种原因使蒙医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产生了初期医药学的理论,构建了早期的蒙医药学理论体系[3]。

1.3 发展阶段

从16世纪到20世纪中叶,是蒙医药学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蒙医药学在其本源基础之上,受到来自古印度传统医学与国内的汉、藏等其他兄弟民族医药学的深刻影响,经过历代蒙医药传统医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整理提高,蒙医药已经发展成少数民族特有的既包含完整的医疗、选药和用药理论体系,又保留了古代蒙医药丰富医疗经验的蒙医药学。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通过采用蒙文的语言方式,咱呀班迪达翻译了藏医的经典著作《居悉》(蒙医名之为《四部医典》),其内容涉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多个方面,在蒙医药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7世纪的著名蒙医学家占布拉著有总括蒙医各科疾病组方药的专著《法医海鉴》。18世纪蒙医药学家著有《甘露医理》《甘露诊疗》《识药晶鉴》等成套的蒙医著作。同一时代的蒙医药学家洛部桑·索日哈木同样也积极撰写了《巴莎木制药法》《脉诀概要》与《药物识别》等著作。到了19世纪,占布拉道吉尔对蒙医历代本草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撰写了《蒙药正典》,并且首先使用蒙、汉、藏三种语言对其中收载的大多数药材进行了详细记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又有一批蒙医药学家和专著问世,如叶库西卡编写的《蒙医验方选》,罗布桑·全普尔撰写的《实用蒙医药学》等。上述著作的出版与问世,使蒙医药学的发展向前加速迈进,蒙医药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日趋完善,最终形成了一门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的近代蒙医药学。

1.4 新中国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蒙医药学发展第四个阶段的来临。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蒙医药事业无论在机构建设还是学术发展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些科研机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蒙药特有的药物及传统药方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药材中提取了有效成分制成了各种剂型的药物成品,充分发挥了民族药的特色,为民族医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从1956年开始,我国有计划地编辑整理了蒙医药古籍文献多部,先后出版了《四部医典》《蒙医药选编》《蒙医金匮》《蒙药正典》《认药学》《方海》等数十种蒙医药著作。蒙医药的标准化管理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4年我国首部《蒙成药标准》正式出版发行,此后又先后出版发行了《蒙药材标准》和《蒙成药补充标准》。与此同时,蒙医药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蒙医药学校、高等院校中的蒙医药专业等相继设立。

2 蒙医药的特点

蒙医药学形成之后,继续吸收其他民族医药的先进经验和精华,同时也不断总结本民族医药学的经验教训,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传统医药学体系。

2.1 独特的理论体系

蒙医药的理论是从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出发,把人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体,其最基本的理论观点是整体观与针对六大基本症状的辨证施治。其中,整体观是在蒙古族的阴阳五元学说的指导之下形成的。

从人体的生理构造和病理原理上讲,蒙医将人的生命视为一个综合复杂的活动过程。这个复杂过程要通过人体的三根七素相互协调制约,才能正常运行。一旦三根七素失去平衡,人就会生病。

蒙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元学说,三根学说,七素三秽和脉道等。

2.2 丰富的文献资料

在蒙医药产生的萌芽阶段,蒙医药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在长达2 000多年的发展中又受到汉、藏等民族,甚至是印度医药的深刻影响,与东南亚、阿拉伯等地区的医药也有过交往,这就导致了蒙医药文献资料来源的丰富性。仅仅是建于2006年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馆就收藏蒙医药古籍文献3 000多部,其中不乏古印度医学、藏医学古籍等。

2.3 独特的治疗方法

蒙医药学的治疗分为饮食、起居、药物和外治术四种,称作四施法。蒙医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与手段主要有:拔罐穿刺法、酸马奶疗法、放血疗法、灸疗术以及蒙医正骨术。除此以外,蒙医疗法还有针刺疗法、浸浴法、罨敷疗法、阿尔山疗法、涂擦疗法、涂摩疗法、推拿疗法、喷酒疗法、震动复位疗法、拔罐疗法、色布苏疗法、披皮疗法、沙疗法、盐-沙疗法、佩带碗疗法、缠绕疗法、包缠疗法、贴敷疗法、熏疗法、蒸汽疗法、茶酒疗法、小儿巴日乎疗法、婴儿的朝日拉忽疗法、安代疗法、油脂疗法、泻下疗法、鼻药疗法、猛烈导泻法、脉泻疗法等多种特色疗法。

2.4 蒙医药的用药特点

(1)蒙药专用品种占其总用药量的相当比例,而此种专用药品多为蒙医专用和独享的药物品种,即只有蒙医知道如何灵活使用。例如针对心悸与心绞痛等心脏类疾病,除蒙医会使用广枣之外,其他类别的医生并未采取过相似的用药配方。另外,蒙医还会独具匠心地把蓝盆花这类植物用于清解肺热和治疗肝热类疾病。

(2)有一部分药材虽然是蒙医和其他中医都普遍使用的,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基于中医与蒙医理论体系的不同以及对相关疾病治疗经验的差异,导致二者对药物的品性与医用价值的理解和运用有所不同,例如同为肉豆蔻,蒙医将其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治疗;而中医则将其煨后用于治疗脾胃寒凉、涩肠下气的相关病状。

(3)即便很多蒙医与中医使用同一味药物,但其各自的用药部位却截然不同,例如蒙医使用达乌、显龙胆以及祁州漏芦的花朵部分,中医则多使用其根部;蒙医使用草乌的芽、叶、花及其根茎,而中医却只使用其根。除此之外,蒙药的特殊性还在于蒙药中的有些药材只产自于蒙古高原当地。

2.5 蒙医药的加工炮制特点

蒙医药由于其特殊的民族区域性,药物原料的加工更是需要注意其制作规范与工艺。蒙医往往根据所治疗的疾病特征,运用不同的炮制工艺和方法进行药材加工。甚至针对某种疾病,将同一药材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序炮制。经梳理总结可知,蒙医药的炮制方法主要有12种,分别为煅作、炒制、烘制、煨制、炼取、熔融、蒸作、煮制、淬取、修制、浸清、水飞等。蒙药的独有的炮制方法与工艺繁简不一,功效多样,这更体现了蒙医药的重要价值。

3 蒙医药的历史地位

以地理环境为基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为主导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同样,以蒙古高原的地理环境为基础,以蒙古族及其祖先与疾病斗争的活动为主导形成了蒙医药产生发展的历史。

3.1 蒙医药是北方医药的集大成者

蒙医药在完全形成之前,经历了1 000多年的发展。这一阶段的医药及其理论知识是由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元朝建立、蒙古族正式形成之前,生活在以蒙古高原及其周围的广大北方或高寒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以及契丹、女真等各少数民族无不经历了与自然灾害、人体疾病斗争的过程,为了群体的生存健康,必然会产生早期的医药及其理论知识。随着统一的蒙古民族的形成,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封建王朝,蒙古族才在各民族早期医药的基础上,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独特的蒙医药及其理论学说。在蒙医药形成后的发展时期,继续吸收了印度及我国的汉、藏等民族的传统医药及其理论知识,所以说蒙医药是北方医药的集大成者。

3.2 从蒙医药的接受范围论其地位

蒙医药是除了汉族中医药以外分布和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传统民族医药。蒙医药分布于整个蒙古高原,甚至扩散到甘肃、青海、新疆以及中国东北等更为广阔的地区。在蒙古国,俄罗斯南部的图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以及波兰等国家和地区,蒙医药也比较盛行。经过长期的发展,基于相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似的致病原因,使得蒙医药已被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广大居民所接受。现如今的蒙医药早已超越了蒙古民族医药的狭窄范畴,而是成为被我国北方、甚至是更广阔范围的多民族共同接纳的医药概念。

3.3 从蒙药的产地来源论其地位

蒙医药药材的生长地即蒙药的来源,除了以蒙古高原为主的地区外,“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吉、辽三省;华北地区的一些省份;陕、甘两省;华东地区的江苏省;西南地区的贵、川、湘三省;华南地区的粤、闽两省;西北地区的宁、新两省等地均广为分布”[4],在遥远的俄罗斯地区也有分布。此外,蒙药不仅产地范围广,其入药物资来源也很广泛,其中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据不完全统计,“蒙药材种类多达约2 200种,其中常用的就有1 342种”。

3.4 蒙医药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中的地位

除了传统的汉族中医药,我国的少数民族医药主要有四种,即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和傣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四大少数民族医药,既与汉族的传统中医药有一定的联系,又形成了各自的独特理论体系和用药特点。蒙医药作为我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之一,也是我们国家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蒙古族贡献给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她即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蒙古族及其祖先与大自然斗争集体智慧的结晶。

4 结语

蒙医药学在我国乃至国际社会都享有盛名,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蒙古族群众的欢迎和信赖。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蒙医药通过不断吸取汉、藏等各兄弟民族医药学理论及其先进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临床特点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我国民族医药学发展史上具有突出地位。蒙医药是蒙古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促进蒙古族文化发展、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医药学蒙药蒙医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蒙药凤仙花的显微鉴别
蒙医“萨病”治疗概述
蒙药治疗产后尿储留
沉香的化学成分及在蒙药中应用
浅谈室性早搏的蒙医诊治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