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高温也是一种气象灾害
2020-02-16方研
方 研
你知道吗?其实,高温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气象灾害。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
预警等级划分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橙色: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红色: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
持续性高温对人体健康危害大
人体到底能耐受多高的温度呢?研究表明,一般人群在静止状态体温调节极限温度为31℃(相对湿度85%)、38℃(相对湿度50%)和40℃(相对湿度30%);如超出极限温度,人体功能受损,将出现病症——中暑或一些并发症。不过不同人群耐高温的极限也不同。对于儿童、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而言,他们的体温调节功能或不健全,或功能减退,耐热极限也相应下降。所以,在高温天气里,这些人群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为何在夏季实际感受到的温度比天气预报的温度更高呢?这主要是因为人体主观感受到的温度(即体感温度)往往与气象预报中的温度存在差异。按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这个温度计处于相对通风的环境下,距地面有1.5米。而我们感受到的温度会受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实际环境的温度存在一些出入。在相同温度下,湿度越高,人的体感温度就越高。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对于体感温度的算法,当实际气温为30℃、相对湿度达70%时,体感温度则会达到35℃;而当气温为32.2℃、相对湿度达70%时,体感温度竟高达40.6℃。因此,当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时,人的体感温度会比实际温度高很多,人会有闷热感。
如何防御高温灾害呢
1.在户外工作时,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最好带凉的饮料。
2.不要在阳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从外面回到室内后,切勿立即开空调对着人吹。
3.预防中暑,一定要多喝水,而且喝含电解质的水(如淡盐水),这样对人体更好。一些在户外活动量比较大的游客,除了喝淡盐水补充盐分外,还可以补充一些糖分。
4.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以防寒气侵入肌肤而患病。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5.个人卫生要注意,要勤洗手。在屋内时最好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要尽量减少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逗留的时间。
6.安装空调、电扇,以改善室内闷热环境。但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防止“空调病”。电扇不能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以防身体局部受寒。
7.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