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天香入腹来
2020-02-16文_司空
文_司 空
江南的秋天是甜香甜香的。
走在路上,似有还无、时淡又浓的甜香总是绕着你、拥着你,让你不由得感慨:这小小的桂花怎么就这么香呢?李渔曾说,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但他觉得桂花一开就是满树,香气满坑满谷的是个缺陷。为此,他专门写诗:“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细小的桂花如若不满树同放而是次第慢开,又怎能在缤纷秋花中,得到香莫如桂的赞赏呢?所以,虽知三日都狼藉,馨香留念也甘愿啊。
满街甜香的金秋时节,江南人民只要可以,都愿意在室外享受这桂香。尤其是周末得闲,在桂花树下支开桌子,嗑嗑瓜子喝喝茶,谈谈闲天吃吃饭,不用上酒就已经醺醺然矣。以花香佐餐是个雅致事儿,不过这桂花开得盛凋得也快。好在人有的是办法,尽可以让雅致一直延续——以花入馔,让花香进到肚子里去。
以花入馔古已有之,既是求食果腹的本能需求,也是人们感受时令、与自然互动最为直接的方式。当然,在物质富足的时代就更是富有诗情画意的雅食雅事。
桂花花香馥郁,是花卉入馔的典型款。不过,鲜桂花中含有单宁,味道苦涩,而且香气不彰,直接食用并不是最佳选择。
加工桂花无外乎两种方式,干制或腌制。干制桂花相对简单,以早上采摘的半开桂花为佳,挑去枯花、叶梗、杂物,以清水冲洗干净,控干水分后用烤箱或微波炉烘干即可。切忌以太阳晒干,那会使得香味全失。
腌制桂花用糖或蜜来渍。鲜桂花去杂洗净后以盐水浸泡,消毒杀菌去涩,然后一层桂花一层糖,密封入容器内腌制月余即可。苏州吴江地区,人们制作桂花酱,要加入当地产的一种橙子,既能保持桂花的花香和色泽,也使得桂花酱的味道更丰富。
桂花酱除直接冲泡外,更多的是加入各种菜品用于调色增香提味。桂花酒酿小圆子、桂花糖芋苗、桂花糖藕、桂花紫薯粥……不用桂花也能成菜,但总让人有缺点什么、差口气的感觉。只有调入桂花蜜,金黄的桂花如繁星般点缀其间,伴着筷勺上下翻转,再辅以隐隐的香气,才算是真正圆满,才让人心满意足。
桂花除腌制外,还有一大吃法就是制作糕饼。“采桂英,去青蒂,洒以甘草水,和米舂粉,炊作糕。大比岁,士友咸作饼子相馈,取‘广寒高甲’之谶。”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记下的这个广寒糕,好闻好吃还有好意头,古代读书人还是很有点调调的。杭州的时令糕点重阳糕就是在洒上干桂花之外,还得放上俩板栗。一块糕点就把秋天最应季的桂花香和栗子香包圆了。话说,桂花和栗子都在秋天相伴着成熟,慢慢就焦不离孟,成了秋天的最佳拍档。
古人食用桂花,最早是用于做酒。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用桂花制酒以祭祀神灵了。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中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桂花制酒,取的是桂花的香气,桂花以浸泡为主。苏州人每到冬至前后排着长队去散打的桂花冬酿酒,就是低度米酒加入桂花做成的,香香甜甜喝着更像是桂花甜酒酿,男女老少都能来一点。如果将米酒换作白酒,酒精含量高,桂花里的芳香类物质更容易析出融入酒内,再经适当时间窖藏陈化,则有另一种风味。市场上常见的桂花酒多以白葡萄酒加桂花提取液配制融合而成,桂香宜人,甜酸爽口,且适合工业化生产。
桂花香气浓郁持久高雅,也是制作花茶的上佳之选,无论是绿茶、乌龙茶或者红茶,都能有很好的窨制效果。窨制花茶,如何调配花香与茶韵,两者和谐相处相互衬托是关键。明朝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上》中有深刻见地:“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窨制方法是“用磁罐,一层花一层茶,相间填满,纸箬封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如此炮制的桂花茶冲泡起来,有茶之清香、花之芬芳,在没有桂花盛放的日子里,也能有几分神韵可将就一二了。
窗外的桂花已经落了大半,今年的桂花季眼见着就要过去了。好在还有这些桂花饮馔相伴可享,来年的桂花香似乎也就不那么遥远而漫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