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0-02-14李娜
李娜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育体系面临着巨大的革新,教育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科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如何将生活化这一理念融合于教学过程中是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笔者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情境;生活现象;生活作业
初中是学生抽象思维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各项数学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阶段,由于数学知识大多数来源于日常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生活化教学这一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产生主观意识,并对数学知识产生一种感性认识,还能够降低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以便于抽象的数学理论学习,本文笔者以初中数学作为切入点,从“创设生活化情境、剖析生活化现象、设计生活化作业”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自发的内在情感,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主体需要,也是转变学习行为的动力机制,但目前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能力与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矛盾,并未能及时解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无从谈起,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进入一个熟悉且易接受的环境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障碍得以突破,还能使他们在不断获得新知的情况下,产生自我效能感,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笔者在进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几何体,并能将其进行简单分类,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公路、建筑、喷泉池”等图片,由于这些实物是学生们生活中所熟知的,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因而,这一场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之明确了几何体的名称,同时,引导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实物的特征进行描述,一段时候后,学生不仅发现了面与面相交可以得到线,还发现了线和线相交可以得到点,因此,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融入一种熟悉的环境中,以激发其情感的共鸣,还能够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并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剖析生活化现象,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欲望多数建立在学生未知但又感兴趣的问题上,而生活化现象恰恰符合了这一问题的属性,有效的发现和剖析,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多留意蕴含数学原理的生活现象,并将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笔者在进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成本、售价、利润、标价、利润率”等术语,并能分析打折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首先以生活化问题作为教学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想必大家都去超市买过东西,往往节假日中,超市都有一定的打折活动,有的商品以半价销售,有的商品折上折,还有的商品参加满减活动,我们还遇到满减活动或者打折活动只能参加一个的时候,你能算出哪个最终价格最合适吗?”这一生活化现象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笔者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再次提出:“一个品种的蛋糕,15元一斤,第一种优惠方案为买10元送3元,第二种优惠方案为打九折,如果买2斤蛋糕,哪种平均价格更低?”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此情况下,引导学生认识了相关的概念,并分析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增加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作为实践的前提,是学生内在情感的迸发,也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内部表现,但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是以题做题,而没有考虑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原理,长此以往,也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不能再以概念题目作为唯一的作业方式,而是要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对理论概念的理解,还能在学生头脑中主动构建数学原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其对数学原理的应用意识。
笔者在进行“数据的收集”教学后,为了使学生从具体的活动中体会抽样调查的优缺点,首先设计生活化作业,并设置相关的主题来供学生自由选择,如:“全校学生的睡眠情况、全校学生的视力情況”等,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课下展开实际的调查,并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同时,在这一调查过程中解释运用了哪种调查方法,通过这一生活化作业的布置,不仅使学生体会了抽样调查的代表性,还促进了学生对抽样调查这一方法的灵活掌握,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育理念,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情境增加其学习兴趣,并且也需剖析生活化现象,让学生对未知的问题产生探究欲望,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应在教学后设计生活化作业,使学生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其应用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有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若干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9):34-34.
[2] 胡国均.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J].2017(10):29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