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学视角的红色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对策
2020-02-14马希辉
马希辉
摘 要:红色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资源,对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传播学角度,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和传播受众三个维度提出有助于加快实现红色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的对策和路径。
关键词:传播学;红色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积极推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文化软实力及坚定文化自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习总书记也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革命营养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遗产的精神核心,研究和探索如何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是实现红色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的重要手段。
1 红色文化遗产内涵及其所承载的红色文化传播现状
红色文化遗产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夕28年的历史阶段内产生和创造的,在历史、艺术、社会学等方面有着重大革命纪念价值的文物、建筑物、遗迹,或者可移动的工艺品、文献等实物,以及文学、艺术、制度等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及其所承载和体现的革命历史和精神,是在特殊年代和特殊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的文化产品[3]。从红色文化遗产的内涵可以推断出其与红色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精神核心,而红色文化遗产则是红色文化的具体体现,两者相互依托,又相互促进。因此为实现红色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传承,势必要掌握并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
在提出红色文化传播提升策略前,需要对当前我国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进行梳理,明确当前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红色文化在传播力度、深度及广度等方面逐渐提升,但同样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新媒介环境下灰色文化的蔓延”“官场亚文化对红色文化的销烛”“商业文化对红色文化的扭曲”等[4],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红色文化本身
部分传播主体(相关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只为了获得单纯的经济或政治利益而传播红色文化,放弃了对红色文化本身的尊重,使众多红色文化遗产逐渐变质成为获取利益的工具。各种功利化、庸俗化的红色文化产品在利益的驱使下大肆泛滥,这是当前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传播过程中,对传播媒介的变化适应性不足
当今已进入全民信息时代,大众对文化的认知和需求正在被层出不穷的新媒介改变和影响着。但红色文化传播在面临日新月异的传播媒介环境时,却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新媒介的传播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例如很多展馆目前仅是机械地将原有的红色文化内容通过新媒介手段单一、简单地表现出来[5][6],结果反而使人们无法积极主动地接受传播内容,造成红色文化的传播过度,并最终影响到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效果。
1.3 对传播受众的需求把握不足
根据传播学的受众理论可知,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接受信息时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和有选择性,对受众需求把握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传播的最终效果。由于当前处理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现代的社会大众会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但在当前的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并未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有针对性地传播。例如,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现有的传播模式下,往往会造成青少年群體无法全面地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直接影响传播效果[7]。
综上而言,可基于传播学的视角,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和传播受众三个维度,探索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对策。
2 提升传播主体责任意识,健全红色文化传播环境
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其本质就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革命类纪念馆、红色景区等为基础,以高校等教育机构为辅助的传播主体对传播受众的传播行为[8]。一方面传播主体应避免为某种目的而迎合受众,避免红色文化的发展陷入效益化。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要明确相关政府部门是红色文化信息的分享者,更是红色文化精神实质的倡导者,不能偏离这两个要求。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为红色文化的顺利传播创造环境,不能为了政治或地方经济利益而过分控制或干涉红色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革命类纪念馆、红色景区等机构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责任者,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理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地位,通过在文物征集、陈展、展馆建设、讲解方式等方面的大胆创新,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进一步强化其作为红色文化传播主阵地的角色。
具体来讲,首先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为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品牌的建设和推广、红色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打造良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同时要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在充分尊重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对红色文化传播规律的认识,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开拓渠道。其次,革命类纪念馆及红色景区等机构的工作者应自觉投身于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通过提高讲解队伍的党史知识水平和传播水平,积极创办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策划更加高效的传播方案等方式,在社会群体中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从而有效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3 积极融合各类媒介资源,实现红色文化全方位传播
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媒介环境,红色文化传播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使红色文化遗产永葆生机,就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注重红色文化传播与新媒介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时代感,赋予红色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播媒介从书籍、电视、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介到如今的互联网、订阅号、短视频等新媒介形式[9]。一方面,传统媒介具有固定的受众群体,传播体系也比较健全,传统媒体需要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当下的新媒介发展[10]。新媒介交互性好,传播主体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和受众实现实时互动。同时新媒介拥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能满足受众快速获取资源的要求。因此在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来优化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
为了更加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可以将传统媒介和新媒介融合,实现立体化传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建立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4 充分把握传播受众的需求,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受众的需求是红色文化进行传播的起点,是整个红色文化传播过程的归宿,他们决定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只有当受众产生了一定的需求,才会主动地去接触媒介。受众作为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其本身的行为会受到主客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受众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不足。为了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就需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把握受众的共性特点。虽然受众的需求会因其自身的年龄、教育背景、社会阶层等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共性特点。简单来说,一般社会大众都具有求知和娱乐的心理。一方面,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革命精神,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受众自身即存在这类需求。另一方面,传播主体要善于创新传播形式,寓教于乐,使受众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第二,不断完善传播环境。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众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传播主体建构有利于受众理解的传播环境,包括实体及虚拟的环境。此外还需要借助全方位的受众环境反馈,不断完善传播环境。
第三,建立受众意识。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同时要有“受众意识”,当前已全面进入大众媒介时代,“服务受众,以人为本”已成为时代主流。因此,唯有主体和受众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促进,才能不断地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5 结束语
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精神教育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宗旨。因此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也是实现红色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传播学的视角,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以及传播受众三个维度,探讨了当前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提升传播主体责任意识、积极融合媒介资源以及把握传播受众需求來进一步优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J].中国勘察设计,2017(2):30-3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19.
[3]刘建平,韩燕平.红色文化遗产相关概念辨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4-66.
[4]黄斌.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5]王玉,高月.陕西红色文化的全媒体传播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7):18-19.
[6]李媛.浅议新形势下革命纪念馆与红色文化发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7):110-111.
[7]邱枫.红色文化传播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8]李海波.论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和策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9]邢佳妮.红色文化传播力提升策略探析[J].理论导刊,2019(6):108-112.
[10]丁倩.新媒体时代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J].新闻战线,2019(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