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蒙古族婚礼习俗
2020-02-14道日娜
道日娜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各民族在传统的婚俗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文章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综述和调查法对科尔沁地区蒙汉传统婚俗的异同展开论述,目的是让读者对科尔沁地区传统婚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科尔沁;蒙古民族;传统婚俗
1 科尔沁蒙古族婚姻形态
1.1 聘娶婚
在科尔沁蒙古族,聘娶制是比较普遍的婚姻制度。有关聘娶制度记载比较详细的是《蒙古秘史》。文中写道:“在成吉思汗只有9岁的时候,其父母就开始商议着带成吉思汗去诃额仑母族弘吉剌部,目的是为他选个妻子成婚。父亲也速该带着成吉思汗骑着马赶到了弘吉剌部的所属范围,由于天色已晚便在当地借宿一宿,并且与主家相谈甚欢。主家德薛禅在得知是为铁木真找妻子的时候,观察其容光焕发、眼睛有神、方面大耳,必然是有所成就之人,于是说道:‘我有一女儿,假如你们同意的话,可以许配给铁木真。主家把女儿叫到跟前,也速该见其相貌适宜,举止端庄,也就愉快地定了亲。这时德薛禅提到‘我将女儿许给你,你将铁木真留下作我女婿。”从这些记载中我们能够了解那时候科尔沁蒙古族的聘娶情况与规则,也可知晓婚前要准备的内容。在科尔沁地区,蒙汉两族聘娶婚基本相同,在以前他们都会遵循父母之命,因为父母是权威的象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制度变得越来越开放。
1.2 入赘婚
在科尔沁地区,蒙汉两族的入赘制是有区别的。汉族的入赘婚制中,双方生的头一胎要随父亲的姓,剩下的孩子随母亲的姓。但是在蒙古族的家庭中,孩子的姓都随自己的父亲。
1.3 收继婚
科尔沁地区的蒙古族人民至今仍保留着收继婚,他们认为收继婚可以大大减少财产的外流。
1.4 抢婚制
在科尔沁蒙古族抢婚制是比较流行的。抢婚主要是指几个部落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来得到失败者的妻女,也指通过战争去争抢其他部落的女子。在现代社会中,科尔沁地区汉族和蒙古族的婚礼习俗中虽然可以看到抢亲的痕迹,但这时的抢亲与传统的抢亲已不太相同了,人们多为增添喜庆的气氛。
2 科尔沁蒙古族订婚仪式
2.1 说媒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科尔沁地区的蒙古族已经没有了男方向女方献哈达的礼仪。科尔沁地区的蒙汉两族在说媒方面没有什么区别,一般来说,说媒的环节会被省略掉。
2.2 订婚仪式
一般会在订婚仪式酒席上商定大酒礼的日期。大酒礼日期的确定是男方家庭邀請有名的喇嘛选择吉日,相关的花费也由男方承担。在宴席结束以后,男女双方的关键性人物会重新摆专门的宴席,商议关于彩礼的事项,同时确定好娶亲的日期,娶亲时间一般也是由喇嘛确定的。
在大酒礼阶段,男方管事人会带着新郎对所有在场人敬酒。在敬酒完成之后,新娘的嫂子会将新娘自己做的男鞋与钱袋等都让新郎穿戴上。在宴席完成以后,女方家长也会将准备好的哈达等礼物回赠给男方家。男方则按照提前商议好的彩礼内容准备好彩礼,由男方媒人带着相关人员到女方家赠礼。女方则会准备好丰盛的餐食予以招待。席间也会由专门的祝词人展开一些对歌对词的节目活动,来表达双方的喜悦。
2.3 聘礼
聘礼是指男女双方在订婚以后男方给女方家的彩礼。经过笔者调查发现,科尔沁地区在送聘礼时蒙古族人民会将牛、羊、马作为礼物送出。在数字方面,“9”是科尔沁蒙古族人民的幸运数字,所以在送礼的时候他们会选择“9”作为参照数字。在赠送牲畜时,人们会选择从“一九”到“九九”不等的数字综述,但是最多不会超过81,因为牧民们常常将“九九”视作“长寿”的意思[1]。
3 科尔沁蒙古族的婚礼
3.1 娶亲
科尔沁地区的娶亲对于科尔沁蒙古族的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仪式。在以前,男方会提前穿上新郎的服装:长袍、腰带、红缨帽、皮靴,手中还会拿上弓箭。伴郎也会穿上婚礼的服装,拿上彩礼,跟着新郎到女方家娶亲。在近现代的汉族社会,娶亲时男方一般会西装笔挺,带着自己的娶亲队伍和“四色礼”到女方家去娶亲。四色礼具体是指烟、酒、茶叶和离娘肉四种。
3.2 送亲
送亲是指女方的家长会派人将自己的女儿护送到婆家。科尔沁蒙古族的姑娘出嫁时,送亲的人数最好是单数,除了姑姑、姨姨和姐姐不能送亲之外,哥哥、嫂子、舅舅等人都可以参加送亲的仪式。汉族人送亲的人数必须是双数,因为寓意成双成对。两个民族在“姑不送,姨不娶,姐姐送了妹妹命”的说法上是一致的[2]。
3.3 婚礼仪式
结婚前的晚上男方会向女方家赠送馐斯,也就是女方婚宴上使用的食材与酒水等。即使女方自己准备好了酒肉,男方还是需要礼节性地赠送馐斯。
在婚礼过程中,通常是由女方嫂子为新郎换装。在换装之前,女方的祝词人会进行颂辞活动,女方长辈也会赠送给新女婿白箭。新郎换上结婚用的长袍,在外套上马褂,系上专门的腰带,并在上面挂上短刀、象牙筷以及火镰等物品,同时也会折搭两条白哈达象征吉利与长寿,并在上面垂吊新娘绣好的荷包。新郎还会换上牛皮靴子。
男方要想知道新娘的名字、年龄以及生辰等信息,就需要向新娘嫂子讨教,通常是由男方祝颂人进行的。祝颂人会在向新娘的嫂子敬酒的同时歌颂一些问年龄的辞,不过新娘的嫂子也不会立即回答,那么就会进行男女双方互相交替的对辞,直到问出新娘的准确信息才算结束。
女方亲人会将新娘的一些日用品放到新娘出嫁所准备的箱子里。这时,新娘可能会蒙头大哭,最终由家族长辈将其抱到送亲的喜车中。
在送亲车队出发之后,新郎和男方随伴会先返回家中,进行拜佛,并说明送亲队伍的进展状况。然后男方的首席人、随伴等会带着哈达、酒肉等东西来到约定好的地方点着篝火,等待与欢迎送亲队伍的到来。新郎通过哈达托杯的形式按照顺序向女方送亲队伍敬酒,然后送亲队伍才能继续前行。到达庭院的时候,除新娘以外的人员进到房内修整,同时庭院中会摆好专用的香案,新娘在伴娘的帮扶下下车,准备进行最为关键的婚礼。
在主持人的指引下,新郎与新娘首先向着篝火进行跪拜,然后向着四方跪拜,最后向着男方的祖坟方向进行跪拜。跪拜结束以后,将蒙着头的新娘扶到屋中。房间的门槛上会放置空鞍板,一人用皮条系木叉横于门,尽可能地阻拦新娘入房。在经历数次舌战以后,新娘会向祝辞人等送靴子或者荷包以后才能顺利进入房间。在新娘打扮一番之后,需要与新郎一同进行拜佛、拜父母以及长辈等,并且适当赠送靴子或者荷包。而受拜的长辈也会给予祝辞,同时给予一些物品或者钱财赏赐等。
4 结语
现阶段,蒙古族传统婚礼已经从草原牧区逐步走向城市,越来越多的城市蒙古族年轻人选择举行蒙古族传统婚礼步入婚姻的殿堂。通过研究科尔沁地区蒙古族的传统婚礼习俗,能够更加近距离地观察蒙古族特有的风俗与生活习惯,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美好情怀。今天的蒙古民族以更加开放、自信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与生活,向全世界介绍蒙古民族,展示蒙古民族。■
参考文献
[1]赵伯乐.少数民族婚礼的社会功能[J].云南社会科学,2000(4).
[2]刘娜.蒙古民族与汉民族传统婚俗文化比较研究[D].郑州: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