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阶段双环境工学结合”康复治疗技术教学模式探讨

2020-02-14刘颖郑蕾李明琼

商情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康复治疗

刘颖 郑蕾 李明琼

【摘要】2019年职教改革的新形势要求在健康服务、养老护理等领域扩大招生规模,为学生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康复技能人才的需求。围绕从事康复治疗行业岗位所具备的能力要求,以校企“双环境”为平台,采用“工学结合”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实施,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行业见习、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三阶段”教学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胜任康复治疗工作的综合就业能力,对其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教改革  康复治疗  工学交替  综合就业能力

康复治疗行业主要面对的人群是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所需的合格从业人才不但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具备包括沟通协调、团结协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以及更多的责任心和爱心。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康复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卫生中心和综合医院康复科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护理和管理工作。

一、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失能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对康疗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2019年2月13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方案中指出:要大幅提升新时代高职教育现代化水平,在健康服务、养老护理等领域扩大招生规模,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院已开办康复治疗专业二十余年,承担着为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和输送大量康疗从业人才的任务。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有高有低,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习惯不佳等的现象。如果授课教师仅以基于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的面对面课堂讲授,会导致课堂缺少活力,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康复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 “三阶段双环境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围绕从事康复治疗岗位所具备的能力要求,以《内外科常见疾患康复》课程为例,采用“三阶段双环境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教学实施。其中“三阶段”分别为课程认知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和能力提升阶段,以校企“双环境”合作为平台,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行业見习、实习交替结合(“工学结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校内教育与行业需求的直接对接,培养具有创新性高技能的康疗专业人才。

(一)第一阶段:课程认知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以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在课程学习中适当穿插组织学生到医院康复科或社区卫生中心参观交流。学生们通过近距离感受工作真实场景,熟悉康复治疗学科运作概况,以便较早适应工作环境。在见习过程中,针对内外科各系统的常见疾病,学生近距离接触实体病例和病人,了解病人的需求和意愿,初步学习如何和病人进行沟通交流。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论基础较薄弱,老师重点就医学人文关怀和医风医德教育为主,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感性的认知。

(二)第二阶段:理论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组织校内教师与行业教师相互合作,实现校内教学与校外见习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在校内 “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 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实施模块化教学,根据内外科不同系统的疾病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诊断方法和康复治疗措施,构建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穿插行业见习, 带教老师选取内外科常见疾病的真实病例为学习对象,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康复治疗,学生通过看-学-练进行实操学习。以“肺康复”为例,在校学习期间,老师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讲授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COPD、肺心病等的症状体征、诊断方法、治疗和康复措施,然后带领学生到行业康复科身临其境的感受医生和治疗师在临床上是怎样去为每位患者制定治疗肺康复方案和实施治疗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三)第三阶段:能力提升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关键。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接触实体病例和病人,更直观的学习到专业知识并提升实操水平。以“脑卒中康复”为例,学生在指导医师和治疗师的带领下系统学习如何为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做治疗,熟悉了解相关仪器的操作和相关技术的实施,学生主要在神经内科、神经内科、骨关节科、运动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等部门实习。由于顶岗实习时间长,学生们较易融入科室大家庭,深深体会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切身和每一个病人做交流,了解他们、关爱他们,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胜任康复工作的核心能力,对其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三阶段双环境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总结

“三阶段双环境工学结合”教学实践围绕康复治疗岗位就业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将众多能力版块分解嵌合在三个教学阶段之中,以校企“双环境”为媒介,通过校内老师与行业专家合作共同构建紧贴行业需求、满足多元化岗位就业的“工学结合”新型教学模式。在第一阶段学习中有大量以讲座式为主的理论授课,虽能有效节省教学资源,但缺乏学生的实际参与。通过见习可使学生在行业中感知真实工作环境,学习热情得以激发,有效弥补了传统理论教学的不足。第二阶段学习中将课堂与行业的交替学习贯穿在全程教学中,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学生们往往迫不及待的希望接触临床、接触患者,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可能不如传统教学手段的系统和完整。第三阶段实习期间则是重点围绕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升华,是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关键。但也有部分临床带教老师对见习课不够重视,特别是在医疗工作繁忙时,有应付带教的现象出现。总之,“三阶段双环境工学结合”教学实践在康疗专业教学中还有更多方面值得改进和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专业性强的康疗技能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燕铁斌,敖丽娟.中国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历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8).

[2]岳志明,杨天虎.职教改革内涵探究[J].科教导刊,2019,(2).

[3]闵水平,温鸿源,张贵锋等.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材建设思路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

[4]黄小蓓. 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9).

基金项目:课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193422)。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康复治疗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