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界面信息模型研究
2020-02-14高子哲
高子哲
摘 要:交互设计是两个或多个互动的个体之间交流的内容和结构,它的思维方法建构于工业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1],更多地面向行为和过程。构建信息模型、明确信息处理流程,有助于在交互界面的设计过程中避免信息的冗余,使用户能够精准且方便地获取需要的资料,从而进一步推进用户的体验。
关键词:用户体验;交互设计;模型
体验作为外在刺激在人们内心的反映,其实本质是一种心理活动[2],它是受众接收外来信息后的感受,由此得来的反馈就成为了设计师做出设计策划、执行设计方案时的重要线索和参考。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交互设计应运而生,无论是电脑Web界面还是手机APP,都是经由用户的操作做出信息的输出、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在鱼龙混杂的网站页面和应用软件之中,如何才能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有良好的体验、有没有简单直观的信息模型帮助设计师构建这样的交互界面,就是本文希望进行探讨的内容。
1 有关用户体验的研究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人类认知物品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3]。由于用户体验是用户接受外来信息后做出的反馈,其变化应与用户对信息的接收与认知紧密相关,因而我们也可将用户的体验分为三个层次:感官层的体验、行为层的体验和反思层的体验[4]。
感官层的体验主要是用户通过对产品的观察和接触所获取的对产品的直观认识,它可以是产品的外观、气味、触感等等通过用户本能水平的认知所产生的基本印象,也可以是用户对产品做出的具有即时性的、较为主观的情感反馈。行为层的体验则是感官层的进一步深入,用户开始基于自己的需求,由产品的功能、易懂性和易操作性、可用性等理性的角度进行评判。当用户在某一产品或品牌中获取了良好的使用体验——包括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所需、其功能易于理解和操作等——他们会对某个产品或品牌产生精神上的依赖,即忠诚度的提升,此时用户对产品或品牌的反馈会更真诚、更具参考性,这就是用户反思层的体验,它也将作用于前两者、促进产品和品牌的革新。
用户体验是在交互过程中,用户内在状态,包括倾向、期望、需求、动机、情绪等;系统特征,包括复杂度、目标、可用性、功能等;与特定情境或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5]在交互设计、尤其是Web、APP等交互界面的设计中,用户体验层次有着较为明确的对应内容,笔者将其总结为如下三部分:
感官层体验对应界面的视觉设计,包括色彩、字符排列、图案设计等,美观的界面设计会使用户的第一印象提升,进而激发其进一步使用该站点或该APP的意愿。互联网等交互界面的信息内容主要依靠视觉呈现,由于没有触觉、嗅觉等的感官体验,视觉设计在交互界面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行为层体验对应界面的功能分布、信息板块规划和网页链接等,版块简洁、易于检索会使网站或APP的使用感受更加便捷高效。实际上无论界面呈现的信息有意义与否,它都会在用户浏览的过程中为其增加负担,因此明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减少信息的冗余,是交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
反思层体验对应运营者的价值观传达,包括与用户的情感沟通等。好的交互信息服务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所需,或者说提供所需是交互信息服务需要达成的最基本的条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追求产品造型、功能和价格的同时开始更关注用户对于产品价值的心理体验,强调通过工具、设备、产品、系统或服务的交互式设计带给用户正面的体验感和满足感[6]。
2 有关交互设计的研究
2.1 交互设计的基本内容
交互设计起源于网站设计和图形设计,但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交互设计师远非仅仅负责文字和图片,而是负责设计屏幕上的所有用户可能会触摸、点按或者进行输入的东西,简而言之就是产品体验中的所有可能与用户产生互动的部分。
可用性(是交互设计的基本而且重要的指标,它是对可用程度的总体评价。也是从用户角度衡量产品是否有效、易学、安全、高效、好记、少错的质量指标,但又不止于此。Don Norman曾在其著作中写道:“实用性和可用性也是重要的,不过如果没有了乐趣和快乐、兴奋和喜悦、焦虑和生气、害怕和愤怒,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不完整的。”[3]由此可见,可用性是一个综合了易理解、易操作、高效、用户满意度高等多维度标准的特性。
可用性的判定需要一個明确的实际使用环境和用户群体,好比在品牌策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绘制一个涵盖了其面向人群的基本特点的用户画像,因为大部分的产品和品牌都不是面向社会中的所有人的,或者说大部分都是由某一部分忠诚度较高的用户作为主要面向的推广群体,在此程度上尽可能广泛地招揽其他用户。好比腾讯公司出品的QQ和微信,在推广的过程中主要针对的群体就有一定的区分,QQ凭借丰富的视觉外观、庞大的虚拟交流社区(QQ空间)和娱乐功能而更加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微信则较为简洁,适合办公人群和对电子产品和虚拟网络社区不够了解的中老年人进行操作。
2.2 互联网产品的特性
互联网产品的特性和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其的认知和使用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互联网的互动性也就是交互性,这种交互的本质是人行为上的交互。[7]据此结合现实中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实际情况,参考已有文献,笔者归纳总结了几个与交互性相关的互联网产品的特性。
其一,互动性:互联网产品是基于用户提供的需求,给予用户信息服务,再通过用户的反馈完善自身的。这个过程需要用户也就是人的参与,也就形成了人和互联网产品的互动,而由于互联网产品的更新迭代非常之快,用户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巩固用户的忠诚度也是在和用户的互动——包括功能使用、情感交流等等的方面之中同步进行的。同时用户对互联网的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他们不仅希望自己成为互联网内容的阅读者,也希望成为内容的创作者,这都促使用户原创内容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其二,即时性:互联网能够帮助人们迅速地达成目的,因而在问世后以难以企及的速度取代了传统的产品及行业。互联网的即时性对于开发者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利用其即时性和用户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自身,对产品的发展迭代有极大帮助,反之如果没有利用这一时机,竞争者就会抓住这一机会迅速反超,这都是互联网的即时性对行业造成的特定影响。
其三,低成本性:由于互联网产品之间不存在传统产品受诸多限制,它的创办和用户进行使用的成本都是极低的,自然也不存在用户为节省例如时间成本等而选择用户体验稍差的互联网产品的情况。在现实世界中如果人们想进行购物,可能会考虑到时间安排和距离远近而选择更节约成本但用户体验不够好的小型卖场,但在互联网世界这一影响因素就几乎不存在了,唯一引导人们做出选择的就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良好与否又取决于交互设计的优劣。
其四,无形性:互联网产品均是无形的,除去视觉上的观感外,它没有味道、触感等一切传统产品所具有的属性,这时对互联网产品的使用感的采集就比传统产品要困难许多,设计师必须紧跟用户的使用过程、注重用户的反馈才能让产品达到最好的使用体验。
3 有关信息模型的研究
信息模型是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它基本描述三个内容:对象、其属性和对象之间的关系。信息模型用两种基本形式进行描述:一种是利用文本,包括对系统中所有的对象、关系的描述与说明,使阅读者可以更加明晰;一种是利用图形,强调各个对象的相关性和彼此的联络,更具有整体性和大局观。信息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理论中,但作为一种信息归纳和呈现的方法,它适用于许多学科。
英国情报学家T.D.Wilson在进行用户信息行为模式研究时,制作了一个信息利用过程中用户环境的逻辑框架图[8],如图1所示。
Wilson在这张图表中探讨的是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信息使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使用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于对用户心理和信息需求的探究。用户心理包括认知和情感两部分,用户认知反映了对特定事物及其相关事物间关系的认识,而用户情感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喜好或厌恶、情感上的亲近或疏离等[9]。由此入手对交互界面进行设计,会使呈现出的效果更为人性化,更能使用户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加拿大Dal-housie大学的Elaine G.Toms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用户与信息系统及其内容之间的信息交互问题,Toms认为在使用信息含量较大的电子信息系统时,用户与信息系统及其内容之间存在着两两交互[10],交互模型如图2所示。Toms的信息交互模型表明,虽然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利用系统所提供的内容,但是用户为了达成获取信息的目的,必须要经过一系列受平台制约和引导的操作,在互联网平台作为交互设计的主要载体的当下,这是非常适用的。
由此可见,良好的交互设计是要充分考虑环境、用户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方面系统要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用户也积极地进行反馈、输出其交流的信息与原创的知识成果。信息模型有助于构建一个理解用户并激发用户的模块,从而帮助交互设计师更好地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和制作使用感良好的交互界面。
参考文献:
[1]李世国,顾振宇.普通高等教育工业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交互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翁律纲.由交互行为引导的用户体验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09:26.
[3][美]诺曼(Norman,D.A.)著.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4]翁律纲.由交互行为引导的用户体验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09:25.
[5]Hassenzahl M,Tractinsky N.User experience-a research agen da[J].Behavio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6,25(2):91-97.
[6]McClelland I.“User Experience”Design:A new form of design practice takes shape[C].In Pro-ceedings of CHI2005.April2-7.Portland,Ore-gon,USA.2005:1096-1097.
[7]趙婉茹,辛向阳.互联网产品的特点与用户体验设计重要性的关联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5,06:115-116.
[8]T.D.Wilson.Models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99,55(3):249-270.
[9]李小青.基于普遍心理分层理论的Web用户体验模型设计[J].情报资料工作,2010,01:63.
[10]Dahlgren,Anders C.Public Library Space Needs:a Planning Outline/1998[R].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