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可擦车窗雨刷器的结构方案设计
2020-02-14李晓豁袁孟曹伯文何春辉梁振东钟志林邓永明
李晓豁 袁孟 曹伯文 何春辉 梁振东 钟志林 邓永明
摘 要:针对目前汽车雨刷器不能清扫到整个车窗的情况,本着实用性、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工作可靠性、动作灵活性、选择多样性的原则,提出了几种可擦车窗雨刷器的结构方案,并给出各个方案的结构组成,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分析了结构特征,利用编制的动画软件对各种方案做了干涉检验,结果表明,各种方案能满足性能要求,这对于增加雨刷器功能、提高车窗清洁度、行车安全、减少洗车费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车窗;雨刷器;结构;方案
中图分类号:U463.99
1 绪论
现在,汽车上普遍使用的是摆动式雨刷器,它通过原动机带动两个臂同向往复摆动,由雨刷刮刷车窗玻璃,借以清扫车窗上的雨水,防止雨水遮挡车窗,影响司机视线。虽然这种雨刷器也可清扫车窗上的灰尘和脏污,但由于雨刷运动轨迹为扇形,刷窗范围有限,清扫面积小,无法洁净整个车窗[1-4]。为此,开发了几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经济实用、使用寿命长、能够快速刷洗整个车窗的雨刷器,这对于提高行车安全性、减少洗车费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2 结构方案与特点
经过深入调研,本着实用性、技术先进性、工作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动作灵活性、选择多样性的原则,提出以下几种结构方案。
2.1 结构方案
2.1.1 方案一
该雨刷器(如图1a所示)由驱动部分1、摆杆2、滑块3、雨刷移动组件4(包括雨刷7、滑道8)、带有凹槽的上下导轨5,和位于上下导轨两端、用于吸附上下导轨的磁铁6。
两个驱动部分对称地布置在车窗下方,与摆杆下端a点铰接,摆杆上端与滑块在b点铰接。驱动部分带动两摆杆左右同向(或相向)摆动,通过铰接的滑块在雨刷组件的滑道内上下移动,带动两个雨刷组件沿上下导轨做往复水平移动,由雨刷刮刷整个车窗,达到刷洗车窗上雨水以及清洗车窗玻璃的目的。该方案工作时单个雨刷的任意工作位置见图1b。
2.1.2 方案二
该方案(见图1c)的两个驱动部分对称地布置在车窗下方左右半边的中间位置,带动两摆杆左右同向(或相向)摆动,通过铰接的滑块带动两个雨刷组件沿上下导轨做往复水平移动,使得雨刷能够刮刷整个车窗表面,完成刷洗车窗上雨水及清洗车窗玻璃的任务。
2.1.3 方案三
这种方案(见图1d)采用一个驱动部分,布置在车窗下方的中间位置,它带动摆杆摆动,通过铰接的滑块带动雨刷组件沿上下导轨做往复水平移动,通过雨刷刮刷整个车窗,达到刷洗车窗上雨水、清扫车窗的目的。
2.2 结构特点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雨刷的运动轨迹由传统的扇形改为矩形,增大了车窗清扫面积,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将雨刷竖直布置,横向移动,不仅能清扫整个车窗的赃物,保障车窗清洁卫生,保证司机视线良好,有利于安全驾驶,而且使雨流速度快,雨刷工作阻力小,使用寿命长。同时,采用磁铁吸附方式便于安装。另外,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系统控制可实现两个雨刷移动组件同向运动或相向运动,操作简单,动作方便。
3 干涉检验
为了能形象、直观地演示三个方案的工作过程,并检查运动有无干涉,利用编制的计算机动画软件对各方案的仿真[5]如图2所示。方案一的动画演示截图如图2a所示,图2b、2c是方案二的两雨刷同向运动、相向运动时任意位置的动画仿真,方案三的动画截图见图2d。结果表明,各方案的雨刷器均无运动干涉现象,三种雨刷器的结构方案可行。
4 应用前景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全球第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172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亿辆,机动車驾驶人达4.09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69亿人。若这几种结构的雨刷器得到推广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也能节省大量的洗车费用,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该些雨刷器不仅可用于不同规格的轿车、客车、卡车,而且可推广到火车、高铁和动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乃至办公室、饭店、宾馆、家庭居室的窗子上,所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疏泽民.雨刷器使用维护要点[J].农业机械,2002(7):63.
[2]孙庆元,聂德峰.电动雨刷器的正确使用及故障检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5(2):23.
[3]卓硕硕,于士军.轿车前风窗雨刷器的改进设计[J].时代农机,2016(11):70+72.
[4]王嵩.关于汽车雨刮设计开发探讨[J].时代汽车,2017(6):77-78.
[5]杨保成,苏秋,焦洪宇.汽车雨刮器设计及运动仿真[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8(9):56-58+83.
基金项目: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GWL201705002)
作者简介:李晓豁(1953-),男,辽宁锦州人,硕士,教授,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机电液系统仿真与应用、工矿装备运行理论与设计、车辆系统动态特性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