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铁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采撷

2020-02-14周正国

吉林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李铁肌无力五脏

周正国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大连 116011)

重症肌无力属于神经科治疗上的疑难疾病,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相关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统计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流行病学统计显示,重症肌无力患者每年的平均发病率为(8.0~20.0)/10 万,患病率大约在50/10 万,我国目前重症肌无力患病人数约65万左右[2]。有学者从1996—2013 年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发病率及患病率数据做大样本统计分析,显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年龄—性别标化患病率从16.3/10 万升至26.3/10 万,升高趋势明显[3]。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病因素可分为自身免疫、被动免疫及药源性(如D-青霉胺等)因素等[4]。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发病原因多以各种原因(内科疾病、外科手术等)所导致的感染、医源性(药物、接种疫苗)、妇科(经期、孕期、产褥期等)疾病为主。临床治疗难点在于本病起病缓慢,病情顽固难愈、反复发作,中西医临床疗效均不佳,部分人群西药不良反应明显。李铁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第五批、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我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李铁教授根据自己多年对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形成了对重症肌无力的独到认识,笔者自2014 年有幸随师侍诊至今,现将其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整理如下。

1 精研经典,明确痿症病因病机

李铁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查阅大量古籍文献,根据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将其大致归属于“痿病”范畴。把文献中有关全身肌无力的“睑废”“胞垂”“痿蹵”“脾倦”“瘖痱”“大气下陷”等论述分门别类的归纳在一起,从发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证治等不同的角度整理文献。以《素问·痿论》“五脏使人痿”为主,从五行的分属论述其病因病机,使之更加清晰明确。肺五行属金,分司皮毛,“肺主身之皮毛”,病因病机为“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嬖也”,津伤肺燥,则毛皮焦萎,强调“热”;肝和肺相近似,肝胆郁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心脾肾三脏以“虚”为主,虽然《黄帝内经》说心肝脾气热,但心热“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脾热伤津液“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则以肾精虚耗以生内热,虚热内扰“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李铁教授把五脏与“痿病”的密切关联,分类归纳,而不是简单的堆砌原文。认为不拘泥在筋、脉、骨、肉、皮名称的论述不同,抓住主因,切中要害。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痿病治疗大法“治痿者独取阳明”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单单地注重阳明胃经或者脾胃。至于隋代的《诸病源侯论》描述“睢目”“侵风”等,也是强调“腑脏有热”涩而发病。而《丹溪心法》提出的“瘀血”理论则丰富了临床病因、治则治法。清代医家林培琴在《类症治裁》也强调“热邪”,但认为热邪不在脏腑,而在血脉:“痿者,软弱无力,筋弛而不收,为热伤血脉之症”,治疗可以从心、从血论治。清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扩大了“大气下陷”的范畴,认为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功能衰竭都属于“胸中大气下陷”,与重症肌无力危象不但在症状上,甚至在治则用药上都极其相近,采用其治则治法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李铁教授正是认真整理总结历代医家对“痿病”病因病机的文献记载,力争综合伤寒外感,内伤劳累过度,七情不畅,饮食饥饱不当,先天不足,跌打损伤及接触药物等病因,获得一个系统、详实、全面的理性认识,总结出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是五脏虚损,气血不和,滋生无力,内热耗伤津液,宗筋失调,致筋脉痿弱。病机关键是五脏虚损,滋生不续。临证治疗坚持整体观念,统而不偏,兼顾五脏,依据“五行相生理论”,以补五脏不足,清五脏虚热为治疗原则。守住经方,注重效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时力求治病求本,循序渐进,稳中见效。

2 五行相生,效药相循治痿症

李铁教授特别推崇五行学说,认为这个学说最能反映中医的理论基础特点。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1988 年正式提出“五脏相关”理论[5],强调重症肌无力的病位在脾胃,病机为中气不足。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脾胃受损,枢机不利,必然会影响其它脏器,因五脏六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发病的原因在于五脏共损[6]。邓铁涛[7]以“重补脾胃,益气升陷,兼治五脏”为治疗大法,拟定“强肌健力饮”为基础方剂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确切。

李铁教授提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五行相生,效药相循”理论。首先,五脏相生,互根互用。五脏与五行相对应,故五脏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只有协调好五脏的相互资生关系,才能更好解决痿病的病因及病情演变,做到标本同治,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肺热是痿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上以清肺热为主,顾护肺气,同时滋养肾阴、心阴,疏理肝脾之气、温补脾肾之阳,达到相互滋生的目的。其次,提出五脏相生的效药。清代医家汪昂《本草备要》通过药物归经进一步阐释了“此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补子脏类药:肝木不实者,用白芍滋养肝阴,临床上主张用量益大,50~80 g 都比较安全,临床效果较好;善用川芎补肝中阴血,润肝之燥热,替代当归、黄芩,融补阴、养血、活血、润燥、行气为一体;心火亢盛者如果用黄连直折其火,必然大伤阴津,余热不清而加重痿病病情,故喜用麦冬补心阴,适当辅以天冬、玄参、生地黄、熟地黄,量宜小,以弱水小巧之力治亢上之火,居然收效奇佳;用岷当归既强调道地药材的疗效,亦重视其和养心之阴血之功效,《本草正》赞誉当归为血中之气药、血中之圣药,可和血养血以改善痿病的病理基础。李铁教授强调捍卫中州脾土的重要性,重视补脾肺之元气,用人参大补元气、黄芪、白术补气健脾;补肾不可单一补肾,要注重肺肾同源,注重“金水相生”,补肺金可用麦冬补肺阴,尤其适用于口干、鼻干的患者;用玄参滋肺肾之阴,泄肺肾虚热,主要适用于虚热日久,热势不重者;以平肝补肝肾的天麻滋补肾水,以肾水反滋肺金;善用大剂量生地黄补五脏不足,病因以“内伤不足”为主者,适当配合熟地黄以补五脏虚损,温养中焦。临证用药注意补中寓清,轻清透灵,认为五脏相生固然重要,但要攻补兼施,泻母脏注重平和,不可滥用大苦大寒之品,因为痿病少有五脏大热之实火,如用盐黄柏以平泻肾中相火,引火归源而不灼伤肾脏,如《本草新编》称黄柏“乃足少阴妙药……泻肾中相火”;黄芩不但清肺热,其泻肝热效果颇佳,配以柴胡疏肝气,而去柴胡燥热之性;淡竹叶体轻,质柔,其气微,味淡之性,清心火而不伤心阴;用葛根 “止烦渴,泻胃火” (《本草汇言》)。通过不同药物与五脏之间的相生来激发五脏阳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3 病案举例

姚某,男,44 岁,2017 年9 月5 日初诊。主诉:右上眼睑上抬无力4 个月。现病史:患者2017 年5 月出现右上眼睑上抬无力,晨轻暮重,无肢体无力症状。同年8月在大连新华某医院门诊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在大连市新华医院住院治疗,给与新斯的明口服后症状改善,出院后给与药物小剂量维持治疗,病情时有反复。现症见:右上眼睑上抬无力,神疲乏力,脘腹胀满,时有自汗,大便溏稀,每日3~4 次。舌质红,边尖赤,舌苔薄白,脉濡细,右关弦滑。既往史:高脂血症6 年。中医诊断:痿病,证属脾虚湿困,运化无力,清阳不升。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治则:补五脏不足,清五脏虚热。处方:白人参(林下参)10 g,绵黄芪25 g,麸炒白术15 g,炒白芍15 g,岷当归15 g,川芎25 g,天麻25 g,钩藤25 g,广陈皮15 g,升麻15 g,葛根15 g,醋北柴胡15 g,赤芍15 g,生甘草10 g。7 剂,水煎每日1 剂,日2 次,饭后温服。守方加减治疗至2017 年12 月19 日,眼睑上抬好转,伴眼睑浮肿,腹胀减轻。上方加玄参25 g,生地黄15 g,泽泻30 g,以利水养阴。继续加减治疗至2019 年8 月4 日,午休后肌无力明显缓解。无腹胀,大小便正常。舌质红,有热郁点,舌苔薄白,脉濡细。上方去燥热之人参、黄芪,加太子参、茯苓各15 g,麦冬25 g,淡竹叶15 g,补气健脾养阴,清热利水养阴。至2019年10 月,患者病情平稳,继续服药治疗。

按:李铁教授本着“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和“五行相生,效药相循”理论,依托药物归经,激活单一脏器,进一步促进五脏整体功能恢复,提升五脏元阳之气,达到整体治疗的效果。本例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因五脏不足相互累及,因果相循,痿病逐渐加重。故见食少气少,言语少,大便稀溏或不成形,则需要补脾胃气虚,推动中州纳运之力;肌肉痿废无力、伴发热当属脾不升清,中气下陷,则需温升脾阳,舒达郁遏;脾气充盈,则腠理固,阴液不能外泄,则无自汗之症状。重用黄芪、人参、甘草温补脾气,辅用当归身以和血脉,柴胡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陈皮健脾化痰,疏导滞气,又能同诸甘药益元气,升麻轻轻上升,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白术、白芍健脾养阴,葛根解肌热,则体现了李铁教授以五脏相生理论为基础,补五脏之不足,清五脏之虚热的新认识。从五脏入手、既重视单一脏器的重要性,又要兼顾五脏相生的协同功效,才会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李铁肌无力五脏
世世代代跟着你
基于一维弹簧质量模型的碰撞分析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失眠与五脏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特殊传统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