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护理与气道湿化方法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
2020-02-14张秀丽
张秀丽
(陕西省西乡县人民医院,陕西 汉中 723500)
0 引言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用于维持呼吸、改善缺氧的常用治疗方式,适用于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治疗。机械通气操作简单,通气效果好,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多。在机械通气治疗前,需仔细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并对气道进行湿化处理,提升通气治疗效果[1]。当前临床上常见的气道湿化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和间歇气道灌注法,本文对比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对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诊治的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护理对象,患者疾病类型如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7例,重症肺炎32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21例。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具有临床研究代表性,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患者有意识障碍、药物禁忌等与本次研究无关的疾病。按照数字单双号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为(65.3±0.7)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为(66.4±0.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可比。
1.2 气道湿化方法。两组患者选择同样的气道湿化药物,均为氨溴索(生产企业:山东益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840;规格:10 mL:30 mg×10支/盒)药剂。观察组给予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方法如下:取15 mg氨溴索药物与0.45%低渗盐水45 mL混合配置成药剂,选择5-7号头皮针链接微量泵进行气管内药物滴注,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黏性程度来调整湿化量和滴速。初始湿化容量为200 mL,在湿化过程中根据吸痰量设置间隔时间[2]。对照组采用间歇气道灌注法进行气道湿化,取15 mg氨溴索药物与15 mL生理盐水配置成药液,间断向气管内灌注。将吸痰管与注射器连接后将盐气管侧插入一定深度后灌注药液。注意吸痰前1 h吸纯氧2 min,将湿化总量控制在200 mL/d。
1.3 气道护理方法
1.3.1 湿化护理:在气道湿化前需关注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情况,若分泌物粘稠、量多时需加大气道湿化,通过调整湿化量和速度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吸出。在痰液抽出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等,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肺部啰音、呼吸道损伤等并发症[3]。在吸痰过程中连接心电监护器,随时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脉搏等生命体征。针对已经结痂或黏稠的分泌物需给予辅助排痰,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轻拍背部,促进痰液咳出。
1.3.2 吸痰护理:吸痰是机械通气过程中重要的护理步骤,正确吸痰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吸痰时要选择质地柔软、多孔的一次性吸痰管,在吸痰前要给予吸纯氧2 min,吸痰时要由浅入深,不得一插到底,避免损伤气管内壁。在吸痰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吸痰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避免患者过于紧张导致插管失败[4]。插入吸痰管后适当旋转上提,保证痰液被完全吸出,每次吸痰不得超过15 d。吸痰后可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促进痰液早期排出。
1.3.3 并发症护理: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致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因素、体质弱、卧床、痰不易咳出、慢阻肺疾病、机械通气治疗等。呼吸机肺炎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在湿化前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发现分泌物立即清除。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选择一次性吸痰管,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1.4 效果评价。统计两组患者在湿化和吸痰过程中出现的刺激性呛咳次数、吸痰次数和带管时间,结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进行综合的效果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治疗和护理研究选择软件包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对组间数据资料进行差异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χ2检验差异,计量资料表示为,t检验差异,只有检验结果P<0.05可评价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共出现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照组患者共出现1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0.05;观察组刺激性呛咳次数少,吸痰次数少,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数据评价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数据评价
组别 例数 刺激性呛咳(次) 吸痰(次) 带管时间(d)观察组 45 3.1±0.6 2.7±0.4 8.4±0.2对照组 45 7.6±0.3 9.3±0.5 15.6±0.1 t - 45.52 69.14 21.6 P - <0.05 <0.05 <0.05
3 讨论
机械通气治疗适用于外部外伤、脑血管意外、中度或感染所导致的中枢性呼吸衰竭等疾病,是重症监护室常用治疗措施。虽然机械通气能够维持患者正常的通气功能,但属于创伤性治疗,易出现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给予气道湿化和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治疗的舒适程度和效果[5-6]。当前临床上气道湿化的方法主要微量泵持续性气道湿化和间歇气道灌注法两种方式,本文对比分析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和气道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中所取得的护理效果[7-8]。
从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对比上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并给予气道护理后,患者出现刺激性强呛咳的次数少,吸痰次数少,带管时间短,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证实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和气道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中所取得的价值。护士要熟练操作,对患者进行无菌护理,避免刺激气道,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9-11]。
综上所述,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和气道护理干预取得的湿化效果更好,可显著减少呛咳和吸痰次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