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对高血压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0-02-14张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期
关键词:阻滞剂收缩压类药物

张红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100)

0 引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之下,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同时也加剧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早期阶段患者全身小动脉出现痉挛,在后期阶段会显现出动脉硬化,引起血压升高,甚至是其他严重病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血压患者病情不断走向恶化的过程中,患者的重要脏器器官功能会出现障碍,引发不良心血管疾病,甚至是死亡[1]。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首选方案,其中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药物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而且该药物的选择性以及安全性高,能够为患者的病情恢复带来有力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综合临床检查确诊,符合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患者及其患者家属都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完成此次研究。用数值表法把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为43-69岁,平均(52.5±2.3)岁,平均病程(6.3±1.1)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为42-70岁,平均(52.8±2.1)岁,平均病程(6.6±0.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非洛地平片药物治疗,口服用药,一日一次,每次5 mg。观察组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一日一次,每次100mg;口服马酸比索洛尔,一日一次,每次2.5-10mg,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观察指标和效果评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压值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①显效:治疗后患者血压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降低,舒张压下降水平低于20 mmHg。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值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3 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0.0对本次研究当中所获得的所有统计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对照表(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差异对照表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差异对照表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66.2±5.1 141.3±4.4 99.7±3.2 90.2±4.6观察组 166.0±6.0 129.5±2.5 99.6±2.9 77.8±3.9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差异对照表(n,%)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病,虽然在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当中,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但是该疾病是可防可控的。从整体人群角度进行剖析,血压值会伴随年龄升高而上升,其中收缩压指标表现得最为明显,不过在年龄大于50岁之后,舒张压开始下降,脉压也逐步增大。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这使得人们开始把关注点放在了心血管病的多元危险因素方面,开始关注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也因此促使血压分层概念的提出[2]。就目前而言,临床上把患者的血压值以及危险因素评价当作是诊断以及涉及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案的重要根据,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评估血压控制范围,保证治疗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提升预后效果[3]。

在开展了大量的病理学研究之后,总结出的高血压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脉压差大,收缩压呈现出逐步增高的趋势。伴随高血压患者年龄升高,身体素质以及身体的抵抗能力都会持续下降,大动脉血管弹性水平也不断下降,进而造成舒张压下降。但是患者的收缩压逐步上升,就造成了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过大的问题,发生脉压增大现象。对此,在实际治疗环节必须做好收缩压的控制。第二,血压波动幅度大。中老年人是高血压的主要发病人群,而这一人群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各项器官功能和免疫力水平逐步下降,使得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敏感度降低,无法对血压进行有效调节,加大了血压的波动。第三,患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问题。在年龄因素的作用之下,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系统逐步出现硬化问题造成交感神经提高,在发生体位变化的情况之后,很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药物治疗是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和控制的一个首选方案,在临床上有着极大的应用范围,选取的药物治疗方法是否合理恰当会对治疗效果带来极大的影响。传统的治疗药物虽然能够起到控制血压的效果,但是整体控制效果不够理想,还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降低用药安全性。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在高血压治疗当中疗效确切,此类药物的应用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缓解血管供血方面的压力,以免患者处在过于激动的状态,避免神经兴奋,同时阻滞交感神经传导[4-5]。本次研究当中所选用的酒石酸美托洛尔以及马酸比索洛尔都是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这类药物的应用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心脏收缩力,让药物疗效直接作用在心脏受体,改善血管紧张的问题让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当中,选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明显降低激素刺激,减少肾上腺素分泌,保证患者生理环境处在平衡状态,加大对靶器官的保护力度,增加血管紧张幸福度,抑制肾素分泌,降低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从药理作用角度进行分析,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作用于神经系统。此类药物会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当中的β受体,从而直接削弱兴奋神经元的活动,阻断交感神经冲动,产生比较理想的降压效果。二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肾球旁细胞β受体兴奋可以分泌出肾素,导致患者的血压水平上升。但使用β受体阻滞剂之后,β受体的兴奋度能够得到明显抑制,也会控制和减少肾素分泌,产生降压效果。三是作用于心脏。该药物能够抑制心脏β受体,控制心率,减少心肌收缩力,降低耗氧量,产生长效降压效果。四是作用于压力感受器。该药物可以维持压力感受器正常运转,以免患者调整体位时出现血压的剧烈变化情况。这样不仅能够降压,还能够保护患者的心脏。本次研究通过对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进行使用,患者的血压值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用药组的患者。而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确切疗效与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当中推广普及。

综上所述,使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压指标控制效果,而且具备操作简便和安全性高的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阻滞剂收缩压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