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方整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经验*
2020-02-13张柳娟谭楚山刘国科李伟森林远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中医院广州510006
★ 张柳娟 谭楚山 刘国科 李伟森 林远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中医院广州 510006)
骶髂关节错缝症是指因急慢性损伤作用下造成的骶髂关节周围韧带、肌肉损伤,使关节面发生错位,从而破坏骨盆承重机制的平衡,长期如此可造成长短腿、腰骶部疼痛等系列症状。该病占腰痛患者的15%~25%[1-2],临床以产妇、长期坐位工作者及不良坐姿者多见。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该病的发生率不断攀升。此外,骶髂关节错缝亦可引起骨盆内环境改变,造成妇科相关疾患。
林远方教授从事中医整脊临床20余年,深谙人体脊柱结构力学、生物力学特点,对传统中医整脊手法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手法。现将其杠杆正骨整脊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诊断
骶髂关节错缝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常常被误诊为腰椎疾病,因此明确诊断显得尤其重要。体格检查时表现为患侧“4”字试验、床边试验、骨盆挤压及骨盆分离试验阳性。嘱患者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状态下,双下肢内踝不在同一水平,提示长短腿。
骨盆正位片是诊断本病的基本影像学依据。主要表现:①两侧骶髂关节间隙不等宽,密度不均;②髂骨宽度与闭孔大小的交错性不对称;③耻骨联合两侧阶梯状改变和耻骨直径不对称;④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伸展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上,屈曲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下;⑤慢性患者可见患侧骶髂关节髂骨侧骨密度增高,以往称为致密性髂骨炎。上述影像学表现可不同时出现。通过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疾病等病相鉴别。
根据骶骨与髂骨位置可分为前错位与后错位两种。前错位:发生于下肢伸髋屈膝的位置上,患侧髂后上棘(下棘)下缘位置较健侧偏上,髂后上棘处有凹陷感,下肢假性延长。X线片示: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增宽,髂嵴水平下降,耻骨联合下移,闭孔纵径高度缩短。后错位: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患侧髂后上棘(下棘)下缘位置较健侧偏下,髂后上棘处有饱满感,下肢假性缩短。X线片示: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变窄,髂嵴水平上升,耻骨联合上移,闭孔纵径高度增长。
采用中医整脊学“理筋、正骨、调曲”三大基本原则,通过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确定患者错位方式。以下理筋手法施行于骶髂局部,要求均匀、柔和、深透、有力,为正骨复位松解局部紧张肌肉,具有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1)法:沉肩、垂肘、松腕、紧慢移、 三回一,频率在120~160次/分,避免出现跳动感和撞击感。(2)肘尖点按法:用力要由轻到重,刺激由浅到深,不可暴力下压或突然收力。(3)拇指弹拨法:用力轻重得当,带动皮下组织来回拨揉运动。
应用“杠杆正骨手法”纠正骶髂关节错缝。根据作用于不同部位节段的力臂长短,本手法分为短杠杆与长杠杆手法。根据骶髂关节斜行方向特点,
2 手法操作
建议医者站立于错位部位的对侧施行手法,有利于力量渗透,从而更好地纠正错位。具体操作如下:
(1)短杠杆微调手法:该手法作用点为短距离节段,优点在于避免长杠杆手法的多节段链接能量消耗,利用轻巧之力即可复位。1)患者俯卧位下,医者一手掌根固定于骶骨作为定点,另一手交叉固定于患侧髂后上嵴作为动点,脚跟发力,利用医师自身重力作用于动点,纠正骨盆后旋错位。2)医者一手掌根固定于骶骨作为定点,另一手交叉固定于患侧坐骨结节作为动点,纠正骨盆前旋错位。
(2)长杠杆手法:利用患者躯干长力臂特点,通过借助肌肉张力叠加巧力进行整复。1)患者俯卧位,医者一手固定于患侧髂后上嵴作为动点,另一手固定于患侧膝关节作为定点,托举膝关节上抬,利用股四头肌持续牵引作用,脚跟发力作用于动点,用于纠正骨盆后旋错位。2)医者一手固定于患侧骶骨作为动点,另一手固定于患侧膝关节作为定点,托举膝关节上抬,利用股四头肌持续牵引作用,脚跟发力作用于动点,用于纠正骨盆前旋错位。
整复成功的标志是疼痛显著缓解,骨盆骨性结构恢复对称性。腰部活动恢复正常,临床体征消失,患肢承重功能恢复。
3 验案举隅
陈某某,女,32岁。患者3年前结婚,婚后有正常夫妻生活,期间未受孕,经检查男方生殖能力正常。患者既往有“右侧输卵管系膜囊肿、盆腔粘连、左侧输卵管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史,2年前患者出现腰骶部疼痛,DR示:腰椎及骨盆退行性改变,双侧闭孔不等大,耻骨联合错缝。查体:L1-3棘旁压痛(+),无叩击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正常,双侧髂后上嵴压痛(+),双侧“4”字试验(+),双侧髂后上嵴不等高,双下肢不等长。经杠杆正骨整脊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腰骶部疼痛缓解,复查骨盆DR未见耻骨联合错缝,双侧闭孔等大。3个月后,患者电话告知已成功受孕。
按:此类病案患者临床并不少见,目前已接诊治疗数例,均在骶髂关节错缝症同时并发有妇科相关疾患。骨盆内环境复杂,神经、肌肉、血管丰富,骶丛神经支配骨盆内生殖相关肌肉与皮肤,与生殖功能息息相关。长期的坐位工作,不良作息姿势导致腰椎生理曲度改变、腰骶关节紊乱、骶髂关节错缝,造成了腰骶丛神经被压迫,影响功能。患者既往“右侧输卵管系膜囊肿、盆腔粘连、左侧输卵管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在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结合药物治疗改善症状的基础上,仍未解决不孕烦恼。笔者通过改善腰椎曲度,调整骶髂关节错缝,患者的腰部、腰骶部疼痛缓解,同时解除生殖相关神经的压迫,改善盆腔内环境,使得不孕问题迎刃而解。
4 讨论
骶髂关节错缝病因可分外力因素及个人因素,外力因素常为暴力、跌倒等直接作用于关节,而有研究发现,肥胖、孕产、运动量少等为本病的重要个人因素。骶髂关节存在细微的生理活动度,当自身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稳定系统遭到破坏,在外力作用下,致使关节活动超出生理范围而发生错位或脱位使其不能自行复位,常伴有功能障碍及局部疼痛等临床症状。
传统医学对本病名未见记载。《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用“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描述本病的基本病理表现,并记载了其治疗:“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以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手法者,正骨之要务……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和缝,背膂始直。”可见正骨整脊手法对骶髂关节错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临床用于治疗本病的手段多样[3-5]。整脊手法纷杂,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往往需要医师使用较大的力量,然而蛮力未必能使患者骨骼错缝回复,且对局部组织产生较大的冲击,反而适得其反。林远方教授在多年骨科手术经验中熟知骨盆结构力学及生物力学,巧妙地利用力学杠杆原理,通过股四头肌持续牵引助力下,结合骨盆独特的解剖结构特点,采用轻巧之力即可调整错缝,在临床治疗中均发挥了良好的治疗效应。
笔者在大量的临床实例中发现,骶髂关节错缝症的女性患者不同程度的伴有妇科相关疾病,尤以月经病为多。骨骼位置紊乱进而引起盆腔内肌肉、韧带不平衡运动,从而产生局部的压迫、气血循环不畅,长此以往,累积成疾。本文旨在推广林远方教授独创整脊手法,希望能为更多的同行提供治疗的思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