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病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护理管理
2020-02-13陈婧怡童素梅
陈婧怡, 王 润, 王 琳, 童素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 10019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具有高致病性及传染性,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1-3]。疫情期间如何科学、有效、迅速、合理、安全地开展医疗救治及护理工作,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正常医疗工作秩序意义重大。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切实有效进行新冠肺炎诊疗和疫情防控工作。现将医院普通病房应对疫情的护理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 积极响应、高度重视
面对此次疫情,医院积极响应、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全院的救治工作。院内专家组由感染疾病科、儿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危重医学科、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组成。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组、信息管理和上报组也均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护理部主任是工作小组的成员之一。全院各部门工作统一部署,协调管理,细化工作内容,责任落实到人。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医院的部署及时调整护理工作的重点,针对疫情的进展适时制定新的护理工作程序。护理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的动向,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了有预见性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织架构及管理、感染病区的划分与布局、隔离期间感染患者的后勤保障工作、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普通病区的日常管理与感控、医疗护理设备和器械的使用与消毒隔离、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等,并及时发布于微信工作群,要求全员学习。
2 完善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依据国家卫建委及我院制定的各相关制度流程,制定出适应科室的相应流程及培训计划,如各岗位护士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护理培训计划及内容以及各区域的消毒制度、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同时建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用制度手册,做到有据可查。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护理培训计划、普通病房疑似/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护理预案、普通病房收治急诊患者护理预案、环境清洁消毒要求、新冠期间防护物资使用流程及规范、医务人员防护要点指南、患者陪住及探视管理制度、新冠期间来访人员登记工作流程以及科室复工复产工作方案等。
3 科学规划病房、公共办公及休息区域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4],普通病房特设立“缓冲间”以及“应急隔离间”,实行分区管理。所有新入院患者应在门诊完善血常规及胸部CT,无异常方可收治入科。患者收入科室后首先进入缓冲间,单间收治,完善病毒检测,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IgM检测为阴性且无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后,方可转入其余病室进一步诊治;对于已住院5 d以上且无发热的患者,可转至多人病房入住,同病室患者床间距应保证大于1 m。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将该患者在原病房单间隔离,密切观察体温和呼吸道等症状,将同病室患者转移至应急隔离间。隔离排查期间由营养膳食科提供患者餐食,由保卫处负责隔离区域外围警戒工作,同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尽量专人诊疗护理,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及转诊。
公共办公区域(如:医生办公室、护士站、走廊等)加强通风,避免人员聚集,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并记录,对进入公共区域的人员开展体温筛查,要求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做好手卫生。
医护休息区域根据科室布局特点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以及污染区,做到无交叉逆行。为避免人员密集造成交叉感染,更衣室实行错峰更衣,同一时段人员控制在4人以内并保持1 m以上距离,更衣后尽快离开。医护人员禁止穿工作服进入休息室,休息前更换自备便装,午休时分散休息。在用于进餐的茶室粘贴就餐位置标识,确保进餐时人与人之间间隔1 m,要求人多时实行分时段或分散地点就餐,并要求就餐人员避免面对面交谈、进餐后尽快离开。针对以上区域进行每日紫外线消毒,消毒后开门通风。
4 加强消毒与隔离措施
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卫健委有关文件的要求,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4-5]以及医院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和防控方案(第六版)》执行消毒与隔离措施,并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严格执行护理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感染防控知识梳理护理人员(第三版)》的内容,定期予以检查及考核。
4.1 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与接触隔离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严格执行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规定凡是进入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和工作帽,并根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规定[4],按普通病室和特殊病室的划分,指导医务人员正确选择有效、合适的防护用具。防疫物资进行属地化管理,护士长根据实际在岗人数及病房战备状态按医院要求发放防护物资,保障物资合理、有效利用。科室配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用应急箱(普通病房)”,包括一次性隔离衣4件、一次性防护服1件、护目镜1个、N95口罩4个、面屏2个、一次性鞋套5双以及一次性手套1盒,以备疑似病例出现等紧急情况时使用。
4.2 强化探视、陪住及门禁管理
禁止一切家属探视,如因患者病情变化需要或手术相关要求,由医院通知家属来院。对于来院家属,近2周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人员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有境外高风险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接触过境外返回的发热和/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的人员,均不可来院。来院者进入院内需进行体温测试,确保无发热(体温<37.2 ℃)、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并填写纸质或电子流行病调查表,符合要求的人员领取准入证后方可进入病房。进入病房前需再次进行体温测量,扫描“北京健康宝”及“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二维码获取是否有过出京、出境信息,符合要求者方可进入病室。来院人员全程、自觉、正确佩戴口罩,加强洗手。对于需要陪住的患者,仅限固定1人陪住,陪住人员需留在房间内不可进入走廊区域,需全程佩戴口罩并进行陪住登记,要求陪住人员须陪住至患者出院,避免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每日门禁由专人管理。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收取标本的人员需要负责多个科室且需将标本送往院区不同的检验科室,为避免增加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减少接触,要求收取标本的人员不得进入病房,由专人进行门口交接并测量其体温、登记,无特殊情况不得入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IgM检测的血标本要求放入密封袋中,做好标记,单独运送。在院患者及家属餐食由营养膳食科统一提供,并由专人配送。
4.3 严格执行手卫生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医护人员需掌握洗手“五个时刻”,在执行治疗及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环境后进行手卫生,手部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有可见污染物时必须用肥皂水清洗。
4.4 严密监测体温
住院患者实行每日4次体温监测,如有陪住的,则需对陪住家属进行每日2次体温监测并登记入册。外出检查者由医辅人员专人陪同,行走规定专用路径,返回病室后第一时间监测体温并记录。一旦有发热或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者,应及时进行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防护工作。
4.5 病房环境及物品消毒
制定针对本科室的消毒执行表格,进行每日登记及记录。在日常消毒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通风及空气消毒频次。在无人条件下,使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对于污染严重的环境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至1 h以上[4]。
环境物表面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d;桌面、门把手等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擦拭消毒,4次/d;拖把及抹布分区使用,清洗消毒备用;地面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使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先由外向内喷洒1次,喷药量为100~300 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喷洒1次。研究[6]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排除可能存在粪-口途径传播,除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外,还应格外重视患者排泄物的消毒处理。少量污染物时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蘸取5 000~10 000 mg/L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或干巾)小心移除,大量时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将足量的5 000~10 000mg/L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 min以上,小心清除干净。清理的污染物医疗废物集中放于专门容器收集,用20 000 mg/L含氯消毒液,按物、药比例1:2浸泡消毒2 h。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5 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然后清洗干净[4]。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并消毒。
5 多模式强化培训与考核
科室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及流程、预案,达到培训知晓率100%。建立科室护士培训架构图,设立培训组长、培训专员并分组。制定科室在疫情期间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北京市、院级、护理部以及病房下发的相关内容,采用多种学习模式相结合形式进行学习与考核。
5.1 线上与线下理论学习
组织学习新冠肺炎防治相关知识,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用药原则、病情观察的重点、护理要求以及感染病房的消毒防护要求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可减轻医护人员对疾病的陌生和恐惧心理。及时将学习内容以word、ppt等形式发布于微信工作群供医护人员自学,并根据学习内容,定期组织线上答题及线下晨间提问。病房护理人员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制定、学习本科室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及流程,并签字。
5.2 视频学习
隔离防护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隔离防护技术的培训为重点培训内容之一[7]。为提高效率同时减少人员聚集,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通过看视频的方式进行自学,如演示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的步骤和要点,七步洗手法,戴、摘口罩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根据北京市卫建委关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和院感防控知识全员培训通知,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在北京市继续教育必修课培训平台以及院内教学平台进行网络线上学习,内容包括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应急全员培训学习流程、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院感防控知识全员培训学习流程、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全员培训学习流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等。要求全员考核通过率达100%。
5.3 现场演示与反复练习
疫情期间培训小组组长熟练掌握新冠肺炎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流程,并对组内所有护理人员实施培训,要求参与培训的人员均熟练掌握。
5.4 前瞻性技能培训
除培训消毒隔离措施和自我防护措施外,还要进行前瞻性技能培训,包括有创/无创呼吸机的使用与操作、心电图操作与简单分析、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消毒、负压吸引器的使用与操作等。
培训期间,除护理人员外,还应针对其余不同岗位、层级的工作人员特点因材施教,将各项工作流程标准化,并在病房明显固定处张贴提醒标语,要求标语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便于病房护理员、保洁人员掌握。护士长每日督导环境清洁消毒、个人手卫生、个人防护等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6 动态调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6.1 支援一线医护人员
全院统一抽调人员支援武汉,选择身体健康、年资大于3年、业务技术水平高、工作能力较强、心理素质好的医护人员,以自愿为原则,按一定的比例配备不同职称及职务的护理人员。本院先后3次共派100名护士前往武汉支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6.2 建立应急护士人力资源梯队
筹备支援后备人员,依据护士年龄、健康状况、专业技术水平等条件,完成第三、四梯队人员的筛选和岗前培训工作,以保障武汉一线及随时应对北京市疫情突然变化、患者骤增等情况。
6.3 弹性排班,以护理工作量为基础配置护士
科室将留守院内的护士统一规划,动态调整人员岗位。建立每天上报制度,对于患者人数少的科室做出减员措施,弹性排班,积极应对呼吸科、急诊科、感染科等人员空缺大的现状。在值班期间,值班与备班人员严格落实护士备班与交接班制度。
7 医护人员心理干预与支持
疫情的突发、应急队员的组建、岗位及工作强度的变动、面临被感染的风险等因素,往往可能造成医护人员心理上的过度紧张、焦虑和担忧[8-9]。因此,在排班时要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评估的重要性。留意在外支援人员以及在院在岗人员的心理健康与身体状态,引导其规律作息、放松心情、增加营养摄取等。同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心理调整与心理平衡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等。
面对本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本院普通病房严格执行各项预防及隔离措施,并针对科室布局及特点进行了个性化管理,对防疫物资进行属地化管理以及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考核。此次积极调整与制定的护理管理模式,不仅保障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也高效地保障了病房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新冠肺炎的防治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冠肺炎当前形势依然严峻,今后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体系制度及应急预案,希望本文可为其他护理单元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提供更多的经验参考。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