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缺的我也有美好的春天

2020-02-12张玉娟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疏导单亲指导

张玉娟

摘要:单亲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多,因为家庭问题造成的敏感孤僻、世界观歪曲等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规范引导、点拨指导、家校共导等,让他们残缺的童年也拥有完整的春天。

关键词:单亲;疏导;引导;指导;共导

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然而在今天,一部分人的婚姻家庭关系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牢固,离异率在不断上升。因为家庭的残缺,总是或多或少的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心理上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1、敏感孤僻

真实个案:学生小万,三年级。5岁时父母离异,小万跟爸爸生活。爸爸总觉得亏欠了孩子,对孩子千依百顺,使小万养成了任性娇气的性情,甚至把任性带到学习中去,作业爱写不写,怕困难,不能吃苦。老师有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便闹情绪。

2、孤独自卑

真实个案:学生小黄,二年级男生。他一向勤奋上进,活泼聪明,是班级里的优秀生。春节前父母离异,父母双方为争夺他的抚养权大动干戈。最后小黄是随母亲留下来了,但从此性情大变,沉默寡言,成绩也大幅下降。

3、世界观歪曲

真实个案:学生小余,六年级男生,贵州籍。母亲在本地打工,父亲自他3岁后就一直没出现。小余很聪明,但性格暴躁,不合群,常有些偏激举动。一次班级举行感恩活动,其他同学都说感恩爸爸妈妈或老师等,但他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出“我恨透我爸爸,我早就当他死了”的言论。小学毕业后他不愿意跟随妈妈,宁愿回老家陪伴年迈的爷爷奶奶。可老人不能给他适当的指引,最后他连初中都没念完就辍学,到处游荡,成了问题少年。

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幸的,也是无辜的。父母的不负责任,到最后都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给这些特殊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一、心理疏导

1、坦然面对

除了父母家庭的影响外,让单亲孩子烦恼、自卑的,莫过于外界的非议。家庭的残缺本身已经让孩子的自尊心大受打击,闲言闲语更是雪上加霜。这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心理干预,引导学生坦然面对父母离异的事实。

2、增强自信心

单亲家庭孩子的共同弱点是心理孤独自卑,缺乏自信。应从尊重和愛护学生出发,帮助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多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唤醒孩子们的自尊。有了信心,自然就有勇气克服一切困难。

二、规范引导

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或因为家长监管的缺失,或因为亲人的过分照顾迁就,很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要改变并不容易。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得更多、更细。因此,教师要体察入微,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从身边事情做起,改变陋习。如我班里一个学生小张,他的父母离异,他由外公外婆抚养。大概是外公外婆怜惜他自小失去父爱,所以对他特别好,照顾得无微不至。已经满十岁了却什么家务也不做,在家里还经常对老人大呼小叫,谁批评他,他就翻脸,弄得整个小皇帝似的。在教育这个孩子时我先是让孩子参与班级的一些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发掘他的闪光点。然后制造机会让他去帮助别人,如让他帮我捧捧作业本、传传话、帮助同学收收本子等。从一件件小事中,小张慢慢改变了,不再像之前那样骄横跋扈。

如引导孩子改正沉迷网络的坏习惯时,可先从时间上控制。一开始并不禁止孩子上网,而是给他一个小目标:每天减少上网十五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又如想改变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随便说话的习惯,那可以设计一个活动,先让学生在半个小时中不能随便说话。当学生成功地完成后再把活动延长到四十五分钟,然后是一个小时。这样的小目标让学生不抗拒,而且能时常有成功的体验,自然也能增强其培养良好规范、积极追求上进的决心。

三、点拨指导

在情感上迷失方向或在心理上有所扭曲的孩子最需要有人指点迷津。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父母也是离异了,他打心底痛恨父母,所以即使随了妈妈生活,但也不愿多跟妈妈说一句话,他妈妈束手无策。不过这孩子对我并不抗拒,很多时候都愿意跟我交流,有时候是课后开开玩笑谈谈话,有时候是在QQ上聊聊天,我也充分利用他对我的信任来进行点拨指导:父母分开不是你的错,也不能简单归咎是谁对谁错;不应该对父母心存怨念,毕竟他们也给了你生命,你应该以心怀感恩,快活地生活……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该学生逐渐改变了对父母的态度,老师在学生迷途时充当了指路明灯。

四、家校共导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件复杂庞大的工程,光依靠教师一己之力,是很难见效的。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很多单亲孩子的不良心理都是家长造成的。有的家长总在孩子面前谴责另一方;有的家长无心经营家庭,放任孩子不管;有的家长则觉得不能给孩子完整的家庭,亏欠了孩子,对孩子宠溺过度……家长的不适当处理对孩子的心理扭曲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我们要从根源出发,有的放矢。我们可以充当孩子与家长间的“桥梁”,多与家长沟通,定期家访,及时联系。对教育孩子确实有困难的家长,老师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家长转变观念,让他们明白,夫妻关系破裂之后要以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为原则,要用孩子接受的方式来解释家庭变化的原因,要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

2、利用大集体的力量

单亲孩子的“小家庭”出问题,我们就应当发挥班级、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作用。如单亲学生的家庭经济有困难,我们可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通过捐助的方式来帮助其解决困难。如果是学习有困难,更是可以发挥学生的力量,组建帮扶小组,全方位帮助该学生。以友情和师生情弥补亲情,让单亲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爱,就能慢慢走出心理牢笼,融入集体。

应该说,单亲孩子的童年是残缺的:他们得到的爱是残缺的,他们童年的记忆是残缺的,甚至他们的人生都是残缺的。而我们则应当给他们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注,让他们也拥有与同龄人一样完整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橡树国际心理机构:《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6-1,ISBN:9787564015077。

[2]钟思嘉:《单亲父母成功教子方案》,

猜你喜欢

疏导单亲指导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单亲”伤口一把盐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论倾听单亲子女心声的策略
班主任疏导智障生不良心理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