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欢视角下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2020-02-12牛越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小说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阅读与研究。以往的学者大多从新历史主义、叙事策略、文学伦理学、女性主义、精神生态批评等视角来对此小说进行分析。本文将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视角出发,从狂欢场景、狂欢式人物形象、狂欢化精神三个方面来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狂欢场景;狂欢式人物形象;狂欢化精神

引言:

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品有《人间天堂》、《夜色温柔》、《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年,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当时是美国最纵乐、最绚丽的时代,歌舞升平的表面下隐藏着巨大的精神危机。

一.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简述

巴赫金作为一个文艺学家和文艺批评家,他是透过文学作品中狂欢化的描写,通过文学中狂欢体裁的研究,看到了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和文学体裁背后的人类的狂欢精神,人类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世界感受。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并非强调对立、停滞、结束,而是强调对立项相互间的对话、转换和更替。所谓狂欢,就是在神圣与粗俗,崇高与卑下,伟大与渺小,明智与愚蠢等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把处于正负两极的对立项连接起来,团结起来,结成一体。因此,它不是一种绝对的颠覆型理论,而是糅合狂欢节文化特色而推陈出新的理论,是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为剖析文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视角。[1]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狂欢场景

巴赫金指出,情节上一切可能出现的场所,只要能成为形形色色的人们相聚和交际的地方,诸如大街、小酒馆、澡堂、船上甲班、客厅......都会增添一种狂歡广场的意味。在狂欢型节庆活动中,人们不再受社会规范和风俗影响,彼此之间秩序等级消失,可以进行亲切随意的交流接触。[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狂欢化场景被充分的反映出来。“恬静的海湾对岸,在那时髦的东半岛上,那些洁白的宫殿式的豪宅,临水而建,熠熠生辉。”[3]5

尤其是在小说第三章中,生动地描述了不同的个体在宴会中进行自由而亲密的沟通。在盖茨比的宴会中,来自不同阶级、年龄、国际、性别、身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他们甚至都没有见过盖茨比,也没有收到邀请。“大多数人并没有受到邀请----他们是自己来的。他们坐上汽车,车子把他们送到长岛,也不知怎么的就来到了盖茨比家的门口。到了那儿,只要有个认识盖茨比的人介绍一下,他们就进去了。随后,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像在娱乐场所一样了。有时他们从来到走,压根就没有见过盖茨比。”[3]36但他们相信自己是受欢迎的,因为他们怀着一颗真心来参加聚会的,这份诚意便是他们的入场券了。整个聚会充斥着随意而亲密的谈话和笑声。“当教堂的钟声在海边的村庄上空响起时,社交圈里的男男女女们又来到了盖茨比先生的别墅,在草坪上纵情欢乐。整个夏天,每晚都有音乐声从我邻居家飘过来。在他那蓝色的花园里,红男绿女像飞蛾一样,在欢声笑语,香槟美酒和灿烂星空的气氛里来来往往。”[3]34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狂欢化式人物形象

巴赫金指出,在现实世界中,所有等级,特权,规范和制度都是绝对固定的,永恒不变的。相反,在狂欢节上,一切都是相对的,双重的,未完成且不断变化的,而狂欢节中的所有仪式和符号都充满着交替和更新的活力。

为了恢复与黛西的关系,盖茨比伪装成狂欢节之王。发财后的盖茨比在黛西家的对面买下来一幢豪华别墅,经常大摆盛宴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黛西的到来。他用了五年的时间从社会的最底层爬到了社会的顶峰,终于得到了与黛西见面的机会。“一小时之后,大门被小心翼翼地打开,盖茨比先生一身白色法兰绒西装,银色衬衫,金色领带。[3]73”这足以证明盖茨比十分重视与黛西的见面。在盖茨比的心中,他坚定地认为是贫穷使他失去了黛西,只要他拥有金钱,他就会挽回心中最初的爱情。

盖茨比经历了由国王到小丑的转变(加冕与脱冕),他这种对金钱万能的巨大的信仰,使他的“美国梦”变质。盖茨比没能等到真正的黛西,却迎来了真正的悲剧。尽管盖茨比清楚的意识到黛西的质变,她已远不如她梦想中的那么好,就连她的声音都充满了金钱的味道。但是他仍不舍得清醒,他仍相信旧梦。黛茜在醉酒的情况下开车,结果轧死了丈夫的情妇。而黛西与汤姆合谋,把责任嫁祸给了盖茨比。盖茨比就这样身着泳衣被人枪杀在泳池中,结束了他一生的美国梦。“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他的梦想曾经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伸手就可以抓住。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以外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合众国的黑黝黝的原野在夜色中绵亘起伏。”[3]161而在人们在为盖茨比举行葬礼时,黛茜和她丈夫却身处欧洲,对盖茨比的死毫不关心、毫无愧意。盖茨比最终彻底成为自私而残忍的黛西的牺牲品。

四.《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狂欢化精神

狂欢节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颠覆性。就是在狂欢节中,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地颠覆现存的一切,重新构造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最能体现的是道德的颠覆性。盖茨比真诚地希望能够与富人实现平等,即使到最后他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天真又美丽的梦。他从未想过他举办宴会的客人们对他身份的定义。“有人告诉我说他曾经杀过人”[3]38“他是一个贩卖私酒的。”[3]53人们来参加他的宴会,却从不把他当成上层社会的人。一方面,他们享受着盖茨比为其提供的狂欢宴会;另一方面,他们不道德地在背后评论盖茨比。当盖茨比事业成功时,参加聚会的人们数不胜数;他的商业伙伴与盖茨比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当盖茨比被枪杀去世时,葬礼上同他道别的人寥寥无几。这些都体现出人性的冷漠。

五.结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细腻而准确地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社会风貌,细致地描绘了当时被称为“爵士时代”的那种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狂热场面。本文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视角出发,从狂欢场景、狂欢式人物形象、狂欢化精神三个方面来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感受了20年代美国社会道德的堕落,感受了一代人美国梦的破灭。

参考文献:

[1]巴赫金著.李兆林等译《巴赫金全集》[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02.

[2]范园园.生命的怒放---狂欢化视角下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D].辽宁师范大学,2014 (05).

[3]菲茨杰拉德著.刘峰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05).

作者简介:牛越(1995-)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折射出的“美国梦”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凋谢的美国梦
爵士时代的英雄: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骑士精神
简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二律背反心理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汤姆角色的定位
美国梦与《了不起的盖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