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家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及路径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2020-02-12蔡榕津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家书纲要

蔡榕津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思政教研部,福建 厦门 36102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中华民族的三种文化形态一脉相承,其中革命文化凝结着无数革命先辈对民族复兴的奋斗历史,它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升华,又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红色家书是革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能够为思政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提供深厚的支撑。然而,迄今为止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红色家书” 并“纲要”课为篇名进行检索,尚无相关文献,其可待研究的空间较大。笔者拟在研究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其融入的有效路径。

一 红色家书是“纲要”课宝贵的教学资源

(一)红色家书蕴藏着丰富的史料

“家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文学、史学、美学、书法、礼仪等元素于一体,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2]1红色家书是中共党员和追求进步的人士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写给家人、恋人、亲戚、同僚、同学、师生、朋友等的私人信件。信中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三座大山下的社会状况和市井民情,也折射出中国共产领导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些,为大学生深入而全面地认识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丰富史料和全新视角。

(二)红色家书富含着鲜活的故事

每一封情真意切的家书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比如书写着北伐家书的陆更夫、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用生命诠释初心的何叔衡、抗日战争时期携手共赴国难的四川周平民、周健民兄弟、与新中国一同成长“戎马倥偬不忘本”的王振乾将军、参加抗美援朝在异国他乡书写着战地情书的宋云亮和胡玉华夫妇、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的汤钦训以及在22年短暂的生命中奋力谱写青春之歌的何金慧等。这些真实感人带有历史温度的故事能够为“纲要”课提供鲜活生动的教学素材。

(三)红色家书彰显着崇高的精神

红色家书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一份重要的精神遗产,其彰显先辈们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彰显他们直面死亡威胁坚定执着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彰显他们为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呕心沥血,在平凡岗位上勤奋坚守和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这些崇高的精神是立德树人、培土固基的精神营养,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为他们提供奋进的力量。

二 将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性

“纲要”课是高校四门思政理论课之一。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题,引导学生领会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即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然而,“纲要”课又兼具历史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现实的、个体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来阐释历史逻辑。这就决定了“纲要”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有“宏大叙事”的视野和把控能力,充分突出“四个选择”的主题,还要懂得“以小见大”, 因为“倘若没有历史细节的浸润,宏大历史叙事将成为无源之水”[3]。“纲要”课教师在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红色家书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其融入“纲要”课教学过程,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空洞、枯燥、教条,增强其说服力,增进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教学实效性。

(二)有益于培育学生历史思维

“纲要”课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历史思维的能力,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观察历史,总结历史规律”[4]。要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就要求“纲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向学生复述“既定的”史实和结论,而是要借助史料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了解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红色家书具有丰富的史料,将其融入“纲要”课,能够让学生从家书记载中梳理出历史的因果关系和历史的发展规律,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进程,明确历史与人民的“四个选择”的同时,学会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增强认识和分析历史的能力,从而达到“纲要”课教学的目的。

(三)有利于消解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近些年来较为突出的错误思潮,它以“反思历史”“批判现实”为幌子,“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这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起着消解的作用,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思想及“纲要”课教学也难免会产生冲击,势必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将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学生从浸透着岁月沧桑的家书中更真切地了解到中共成立90多年来辉煌的历程,也能让学生通过进入家书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更真切地体会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醇厚的亲情友情以及面对当时复杂环境的坚强,从而对党、国家和民族产生真挚的情感认同,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三 将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程的路径

(一)教研结合,夯实教学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6]。要让红色家书有效地融入“纲要”课教学,“纲要”课教师首先必须深入研究挖掘红色家书资源如家书的写作背景、家书作者的人生历程、家书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时代价值等,因为唯有深入的理论研究才能丰富拓展课程内容,在讲授过程中才能鞭策入里,让学生信服。当然“纲要”课教师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新时代大学生认知规律、接受特点,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找到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红色家书融入“纲要”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二)发挥教师主导性,以红色家书为载体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在不断挖掘红色家书资源的基础上,“纲要”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将其融入教学过程,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切实增强课程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1.节选家书片断佐证教材观点。其一,教师可以将家书中对近代中国人民贫困悲苦生活的记载融入教材。如讲述教材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之“三座大山”的重压时,可以融入1926年沈志昂写给其妻子信中的片断:“现在的中国,是受国际帝国主义者蹂躏了如此地步,军阀之压迫人民,学阀之压迫学生,资本家压迫无产阶级,旧礼教的压迫男女青年,旧家庭陷害子女,种种地目不忍睹的惨状,使我时时心惊肉跳。”[7]120让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到近代人民在三座大山下的悲惨生活。在讲述教材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之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时,可以融入1938年小学教员姚稚鲁在上海沦陷后逃难到武汉时,写给妻子的信中的片断:“在中原大会战的准备声中,武汉密布着恐怖空气,走啦!走啦!重庆、成都、香港、上海,纷纷地忙着奔波,我呢,满望到了汉口,或许在生活上有一点儿希望,如今可毁啦!不单舍却你们,在外面度那可怜岁月,而且要跟上四姊逃难哩!”[2]166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领会战火纷飞年代人民的真实心声,说明为什么中国梦会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并告诉学生要居安思危、提升忧患意识,只有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其二,“纲要”课教师可以选取书信中关于党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及建设新中国过程的内容融入教材。讲述第六章抗日战争之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中流砥柱时,可以引用张露萍给父母写的信:“虽然陕北现在已经是前线了,但是我们同学两千多人中没有一个怕的。因为,大家都相信百战百胜的八路军。这儿是他们训练了多年的边区,也就是他们的根据地。这儿的老百姓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有组织的,就是说都能打仗的。”[7]221讲述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之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时,可以选用郭天栋致父母亲信件中的片断;“儿正赶上蒋匪眼看快把祖国卖给敌美帝国主义,儿正当青年不能坐视被害,应该出儿这份力量去打敌人,因此,儿为祖国不能尽孝,儿为人民不顾己事。儿虽没入党,但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战士。”[8]121讲述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之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时可以选用1953年社会主义革命期间,李仕招给女儿罗龙昭信中的片断:“解放后,土改我家分土地2.59亩,全家都能勤劳动,因此生活渐次好转过来,同时我们政治上翻身,你弟等不致以前(指旧社会时)的痛苦了。”[8]214。讲述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时,可以引用彭朝阳父亲给他及其妻子吴晓东的信:“要是没有祖国的强大,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您俩是难上大学的,更难出国留学攻学位的。”[9]总之,教师可以通过红色家书的分析讲解,让学生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艰辛历程,从而在内心深处坚定在中共领导下实现中国梦的信念。

2.依托家书故事讲活教材内容。“纲要”课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侧重理论灌输,就会显得单调乏味,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情感真挚、鲜活生动的故事可以讲活、讲透抽象理论和深邃规律。“纲要”课教师可以将红色家书作为蓝本,深入挖掘家书背后的故事,将这些故事融入“纲要”课教学过程。如在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可以融入何叔衡、冷少农、陈觉、史砚芬、赵云霄等革命先辈临刑前写给亲人的遗书及其背后的故事,说明白色恐怖下中共党员不畏生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可以融入左权、赵一曼、吉鸿昌、刘老庄连等抗日英雄、团体,也可以融入周平民、周健民兄弟、于登云、韩雅兰等普通民众抗战家书背后的故事,说明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团结一致救亡图存的情形。总之,教师通过剖析家书,讲解家书背后感人肺腑的故事,可以将“纲要”课变得生动鲜活富有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借助红色影视增强教学立体感。将红色经典影像资料插入“纲要”课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红色经典影像很多,选择也极重要,教师可以以红色家书为蓝本找到与家书历史背景相关的视频如《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长征》《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等,让学生看到曾经那些恢宏的历史场景。也可以找到与家书作者相关的人物视频《我的母亲赵一曼》《刘老庄连八十二壮士》等,让学生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当然还可以找到红色家书的诵读视频如《信·中国》。它以信为载体传递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学生在视频中既可以看到形象生动的历史影像资料,也能听到情真意切的家书诵读,在带有生命温度、鲜活如初的家书中感受革命先辈和进步人士人性的光茫和崇高的风范,得到历史的启示和感悟。

(三)调动学生主体性,以红色家书为载体进行团队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还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

1.引导学生课下认真品读红色家书课上分享交流阅读体会。学生以团队形式(6-8人一组)进行组合。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在课外泛读红色家书的基础上精选一封家书细心品读,通过走访当地的红色遗址如纪念馆、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等以及网上网下查阅资料的方式,充分了解家书写作的时代背景,家书背后的故事,体会家书作者精神品质,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团队的学习总结和个人的学习心得。然后由教师对团队实践成果和学生打分,并挑选出优秀的团队作业在班级里甚至在年级里交流分享。

2.指导学生选取经典语句、图片,设计制作书签等艺术成品。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团队在品读家书的基础上,选取经典的语句、图片设计成书签等实物成品在班级里甚至是学校里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了解红色文化,受到红色精神感召,也实现“纲要”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教学目的。

3.指导学生以红色家书为题材拍摄短视频。教师指导学生团队特别是艺术类的学生以红色家书为题材,自编、自导、自演、自拍长10至15分钟以内的微视频,并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上与师生分享讨论,以此加深学生对家书作者及他们家国情怀的认识与理解,从中汲取奋力前行的力量。

(四)借助网络平台扩大红色家书宣传,让“纲要”课教学从线下延伸到线上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媒体”逐渐成为互联网聚集的焦点,也成为在校大学生常用的获取资讯和展示自我的主要平台。“纲要”课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当代大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创建红色家书公众号。通过公众号推送红色家书的相关资讯、学生团队优秀的实践活动成果包括红色家书微文、成品图片、视频等,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红色教育,也让“纲要”课教学从线下延伸到线上。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家书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重读“红色家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